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冶西联校名师引领研讨活动纪实

梅子

<p>  11月10日,冶西联校“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名师引领研讨活动在冶西学校进行,联校三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p> 课堂教学篇 <p>  省级特级教师白存梅执教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白老师紧扣单元要素,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并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抒写心声,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p> <p>  省级骨干教师王冬林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nbsp;在教学时,王老师让学生经历“创造”百分数的过程,以此为生长点,建构百分数的意义。从身边熟悉的含有百分数的生活素材出发,让学生尝试自主分析、解读不同情境中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寻找不同百分数表示含义的共同点,由此尝试归纳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了学生。</p><p><br></p> 研讨活动篇 <p>  副校长李海涛就本次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大家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市县教育局教研工作的重点,更是我联校教学工作的重心。希望全体教师能在名师课堂的引领下,将我联校的“五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内化于心,付诸于行,真正在实践中践行模式,提高课堂效率。</p> <p>  联校教研室主任白存梅结合课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读。</p> <p>  王冬林老师结合模式对课例《百分数的认识》进行了反思。</p> <p>  联校督导室郝素成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广大教师能在名师课堂的引领下,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到不足,明确以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真正在实践中打造出适合自己实际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p> <p>  参加活动的教师结合课例和教学中的困惑进行了互动交流。</p> 感悟篇 <p>  李海涛校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应作为一名教师终身的追求。参加名师公开课活动,欣赏把握他们在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和我们平时上课时作对比有何差距,这绝对是一次好机会,而今天的两节公开课的确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p><p> 关于高效课堂的打造,我们联校推出了“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也符合我们的实情,希望大家能根据模式积极开展应用,逐步打磨出自己的高效课堂。</p> <p>  王冬林老师:从“百分数”到“概念教学”的点滴思考: 《百分数的认识》从教材上来看,分四个层次:一是依托生活情境呈现百分数,旨在突出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给出百分数的意义,并让学生据此意义描述实例中百分数的含义,引导学生找出相比的是哪两个量,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三是让学生说一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数,激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新知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教材通过实例介绍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p><p>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因此,“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是教学实施的手段,“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已有分数和比的知识是学习新知的桥梁,“理解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p><p>&nbsp; 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经历“创造”百分数的过程,以此为生长点,建构百分数的意义。从身边熟悉的含有百分数的生活素材出发,让学生尝试自主分析、解读不同情境中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寻找不同百分数表示含义的共同点,由此尝试归纳建构百分数的意义。</p><p> 1.关于教学内容的思考。</p><p> “百分数”为什么在学生头脑中是一个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得到了一点启发。从教学内容看,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而其意义的理解又建立在分数的意义理解之上。</p><p> 2.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p><p> 数学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数学基本思想是研究数学学科不可缺少的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所应追求和达成的目标。</p><p> 百分数是连接“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数据分析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同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也自然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p><p> 3.关于学习方式的思考。</p><p> 在正式学习百分数之前,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各种生活场景中认识过百分数,基本会读写百分数,给出一个百分数能用直观图表示其意义的也不在少数。课前我们通过调研,学生对于百分数的读法完全正确,写法主要在其书写顺序和规范性上存在问题。另外86%的学生能画出部分是整体的百分之几,但对于意义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分数“份”的层面,不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和刻画其相比关系。因此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相比关系的教学中来。</p><p> 思考和感悟——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p><p>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p><p> 2.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p><p> 3.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   </p><p> 4.&nbsp;对于“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如何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使百分数意义能梳理得更具结构性、层次性、深刻性呢?这还需好好去打磨打磨。</p> <p>  齐慧老师:作为语文教师都是自带光环的,亲和的肢体语言和流动的言语表达,无时、无形地传递着语文的魅力。 </p><p> 听白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娓娓道来的过渡语如诗如画,潜移默化地浸染着学生的身心,轻轻地拨动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热情。"你读懂了词语背后的含义。"随手拈来的激励评价,对学生不单单是一种激励,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引。</p><p> 白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有的放矢,对于读的要求绝不是千篇一律。重点句段要求仔细阅读,认真勾画,并做好批注。而辅助段落的要求或快速阅读,一目十行;或在指定的段落浏览,快速寻找答案。她对学生读的要求,无形中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p><p> 对于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层次和深度,我一直有疑惑。略读课文到底略在什么地方?教师的作用放在什么位置合适?学生以什么形式学习更能达到略读的目标?</p> <p>  孟宪琴老师:今天听了白存梅和王冬林两位名师的课,深刻体会到名师的教学亮点,课后深有感悟,特别是通过白存梅老师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高效课堂”的“五四三”的具体解读,使我更深的感悟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p><p> 这两节课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教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五四三”教学模式,给我们找到了提升教学的改革取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导向。</p> <p>  马喜茹老师:聆听白存梅老师的《青山不老》一课 ,我受益匪浅。 白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领悟到了新课程的真谛,欣赏了名师的教学艺术和魅力,更对“五四三”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白老师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健康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白老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的的导语、问题,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真正行之有效地落实了“五四三”课堂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实处。</p><p>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对照着白老师的课堂,找找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p> <p>  安素平老师:聆听王冬林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我受益匪浅。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是一节真实和扎实的课,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完成良好,充分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p><p> 课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节课的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以及倍比概念,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基础上的。王老师的导课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愿望,也为后续的学习作了铺垫,重、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p><p> 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整节课中,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知的应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体现的淋漓精致。</p><p> 王老师的练习设计层层推进,具有一定的梯度,最后的开放性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p><p> 总之,王冬林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五四三”的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起到了导向作用。</p> <p>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和谐、温馨的研讨活动圆满结束了,但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实“五环节”、“四精心”、“三体现”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p>

百分数

学生

课堂

教学

教学模式

学习

老师

意义

数学

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