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刘老师

<p>  秋冬季节,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变大,形成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小朋友们体质弱,免疫力也不强,很容易被传染上各种传染性疾病。</p> <p>  传染性疾病都有哪些呢?他们会有哪些症状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行性感冒</h1> <p>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下降,人们易患流感。</p><p>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p> <p>  流感一般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咳嗽、畏寒、流涕、鼻塞、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流感有时伴有胃肠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拉肚子等。</p><p> 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重症或死亡。</p><p> 预防措施 ↓↓↓</p> <p>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的卫生习惯。</p><p>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p><p>3.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p><p>4.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同时应及时就医。</p><p>5.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十月正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请市民尽可能去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学生等,预防流感发生。</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手足口病</h1> <p>  手足口是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5岁以下易得,以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现疱疹,集中在手、脚和口腔周围,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p> <p>  应避免去游乐园等人群密集场所,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p><p> 预防措施 ↓↓↓</p> 1.建议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br>2.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br>3.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消毒等日常防护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br>4.家长们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手足抖动、肢体无力、嗜睡、呼吸或心率增快等症状,就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应立即带其就诊。<br>5.接种疫苗。有条件的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及其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诺如病毒感染</h1> <p>  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托幼机构、学校人群密集,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感染诺如病毒会出现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的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症状,每日腹泻多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在感染人群中,儿童患者多出现呕吐症状,成人患者则腹泻较多,一般病程为2-3天。</p><p> 预防措施↓↓↓</p> 1.日常生活需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对于高发人群,尤其是低龄儿童,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r>2.保持良好的食物卫生,要喝开水,彻底煮熟食物(特别是贝类和海产),减少校外餐厅就餐,保证处理食物的人员和用具清洁。<br>3.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和日间健康巡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对出现相关症状者要立即在校园临时隔离,并妥善处置呕吐物,避免发生聚集性疫情。<br>  诺如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通常可自愈,一般给予补液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对症处理。 <p>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p><p>病的流行与传播。为了孩子,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家园联手,共同防控秋季传染病,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p> <p>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大意</p><p>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随着入境限制逐步放宽以及高风险区不断变换,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