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学期数学组共有8位数学老师和2位科学参加了校内公开课。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并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教者自评后,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析,提出了宝贵意见,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得到了很大收获。</p> <p> 袁媛老师在一年级《6,7的分与合》一课教学中,利用学生在认识2到5各数分与合时获得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学具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在交流过程中,又适当的引导学生有序的表达,并从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教学环节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多媒体课件做的精美适用。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多样,恰当,有扶有放。</p> <p> 方云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6、7减几》,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孩子后续的学习她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说清题意,会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上课时老师对学生评价准确、及时。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蔼可亲的教态,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p> <p> 刘涛玲老师在一年级《得数是6、7的加法》一课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从“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课堂上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 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逐步训练,循序渐近。细致、耐心的引导孩子们,抓住了教材了特点,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p> <p> 冯朝云老师在二年级《认识线段》一课教学中,让学生拿出毛线,变曲为直。在线由“曲”到“直”的变化中,感受线段的特征。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并通过位置长短的变换,凸显“直”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介绍线段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真实自然,没有搞表演,也没有搞花架子。朴实无华的讲课中彰显了她的基本功和对本职工作敬业态度,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课堂效果良好。</p> <p> 郑小旭老师在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中,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台与统一, 可谓别具匠心。</p> <p> 陈田芳老师在三年级《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教学中,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设计的问题里,不是在机械地去提问,而是把这些问题设置成闯关,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 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 吴艾敏老师在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教学中,从情景导入,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给学生创设数学游戏,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心主动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教学整体上具有系统性,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比较紧密,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的构建知识。</p> <p> 朱剑平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是学生已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先让学生计算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学生的不同算法中,先推导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再从不同算法的比较中得出,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以此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p> <p> 林菲老师老师在《光与影》一课的教学中,整体教学流程清晰,环节紧凑、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有对要求的梳理,又有针对性的讲解。将各知识点穿珠成线、连线成块,教学重点突出,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p> <p> 袁家柱老师的《电与磁》一课的教学中,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组装一个小电路,并回忆电流的路径是很必要的,这即能在接下去的活动中,通过观察灯泡发光来证明电路通畅从而保证有电流经过指南针上方,又能认识到电流的路径方向对指南针偏转方向的影响。同时还应回忆的知识是“指南针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偏转”,这对指导学生自行分析“电能生磁”是有帮助的。整节课在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对这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p> <p>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数学组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也为年轻老师的进步搭建了平台,更为全组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保障;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新课标新理念的体现、不同学段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创新的教学设计、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