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雪域高原(5)——大美川西之东方阿尔卑斯“长穿毕”

安远

<p class="ql-block">  到四川,对于喜欢徒步的人而言,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四姑娘山。</p><p class="ql-block"> 长坪沟,位于小金县境内,古战场遗址,四姑娘山三沟一山之一。全长29公里,峡谷通天、平缓悠长、古柏幽道、景色迷人,四姑娘山就坐落在沟内16公里处。沟内只有部份路段可通车,其余大部份路段只能步行或骑马。清代乾隆年间,清廷两次征战金川曾在此厮杀,昔日古战场遗迹难觅,但仍可想象当年的刀光剑影。</p><p class="ql-block"> 毕棚沟,位于理县境内,四姑娘山北麓,为世界自然遗产,景色秀美,茂密的原始森林、高怂入云的雪峰、天空之镜般的海子,还有徜徉在山间的清泉和瀑布,在这里展现美妙的身姿和绚烂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长穿毕”,即长坪沟穿越毕棚沟,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一,起点小金四姑娘山景区门口,顺着景区栈道步行一段后沿长坪沟唐柏古道行至叉子沟尾,再翻越海拔4750米的叉子沟垭口,可绕过四姑娘山,进入理县境内的毕棚沟,徒步全程约40公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人说,如果你没有去过阿尔卑斯山,那你一定要徒步一次"长穿毕"线路。行走在雪山脚下,最震撼的莫过于仰望侧身的雪峰,感受“东方阿尔卑斯”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行走在长坪沟-毕棚沟这条经典线路中,那两侧的美丽雪峰,定会成为你一生难忘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不,今天,我们来了!</span></p> <p>  10月20日,开始“长穿毕”之旅,昨晚准备行装,忙到凌晨2点半才睡。早9:15我们从四姑娘镇出发,迎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到四姑娘景区管理处购票乘观光车入山。一路白雪皑皑,雪花纷飞。</p> <p>  7公里后到长坪沟口开始沿积满了白雪的景区木栈道徒步,脚下踏着沙沙的白雪,欣赏着沿途的森林雪景,小河流淌,飞泉流瀑,枯树红滩,流水平湖,如织人流,冬景秋色,交相辉映,让人应接不暇。时不时天上还下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美极了。</p> <p>  离开栈道,我们就进入马道开始真正的林下荒野徒步,今天来穿越的不少,一帮帮马队驮着重重的行李,行进在杂揉着黑泥和白雪的马道上,赶马的吆喝声,马玲声,蹄踏声交织在一起……古道幽谷,幽远深邃,“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跃然而来。只是天色不够好,雪下完后,阴沉沉的,拍照效果不怎么样。不过没关系,过过眼福也挺好的。只是昨晚没合几眼,困顿得很,两眼真想闭会儿,还好不到下午4时就到木螺子(海拔3500米)营地了,徒步全程12公里。</p> <p>  这时天又开始下雪,而且越来越大,整个营地白茫茫一片。气温也骤降下来,我和渔到小溪边洗菜、取水,被冻得瑟瑟发抖,溪水冰冷刺骨,两手都冻僵硬了。我们不在雪地上搭帐篷,而直接在客栈租了个房间住下,生火做饭,实在太困,晚饭后6时许我倒头就睡,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8点,这是自驾以来睡得最足最饱的一次,好享受。</p> <p>  10月21日,一队人马摸到十时才出发,渔则直接原路返回四姑娘镇,等明天上午我和小精灵出毕棚沟景区时开车接我们。其余十一人继续穿越。看着他独自一人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涌起一阵莫明的惆怅。兄弟!一路可要小心呐!</p> <p>  昨晚下了大半夜的雪,整个营地白皑皑一片。小精灵兴奋不已,在营地周边摆拍了一番。是啊!大自然的好景怎能辜负?</p> <p>  也许雪太大,马夫的有两匹马跑到营地外去了,得一大早找回来。今天的行程14公里,不长,但路不好走,沿途除了积雪,还要过好多沼泽地。</p> <p>  走个把小时后,天空逐步放亮,变得晴朗起来,视线比昨天更好,景色更宜人。开始路段积雪较多,沿途看到的大都是银装素裹,琼枝玉叶,白雪皑皑的茫茫冬景。</p> <p>  右侧的四姑娘山在云雾中隐去了倩影,不过捱着它的脚底走,始终感觉到她的存在。</p> <p>  随着气温升高,暖阳拥抱,白雪渐次消融,森林草木渐渐还原成本色,层次更加分明,绿的、黄的、红的争相亮相,秋色愈来愈浓。但草木又披着一层或薄或厚的白雪,在阳光下格外耀眼。秋意盎然中又揉和着冬日暖阳下的瑰丽,亦冬亦秋,或浓或淡,交相辉映,呈现的是一种梦幻般的美。</p> <p>  而原先云里雾里的山峰也或明或暗,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你觉得有如海市蜃楼般的景象,美仑美奂,宛若仙境。</p> <p>  下午3:40我们到达垭口前营地——叉子沟尾(海拔3800米)。明早凌晨3时要翻4750米的叉子沟垭口,净拔高800余米,我们得早点休息,养好精神。</p> <p>  10月22日凌晨一点就被叫醒,原计划3时出发翻垭口,后同队的摸到3时半才开拔。今天净拔高800余米,有一定挑战,特别是对于重装来讲,难度不小。加上坡陡路窄,大部分还是冰雪路段,又是夜路。于我而言还是首次遇到。况且昨晚睡得又少,心里直打鼓,真担心会掉队。</p><p> 沿陡峭的山路摸黑上爬,开始路段路面还好,并未积雪,后进入极陡坡路段,窄而峡长,外侧护着栏杆拉绳,可以相见有多险峻。后随着海拔上升,路面积雪越来越多,到离垭口2公里左右以上整座山都披上了厚厚的白雪。由于走夜路,除了脚下的积雪、头上偶尔纷纷扬扬的雪花以及往后看形似逶迤而上的“火龙”或星星点点的火团,其余也见不到什么风景,大家只顾闷头爬,边爬边歇。难怪小精灵玩笑说“长穿毕”这种协作方式好坑爹,前两天路途平缓时马驮行李,今天爬陡坡时却人背行李,倒着来。 </p> <p>  我第一个到垭口时天还未亮,围裹着五彩经幡的玛尼堆在头灯的照耀下格外醒目。当然还得跟远方的渔老弟报个平安,捎个信。难得这里有信号。</p> <p>  过会儿,东方露出鱼肚白和些许朝霞,后面的队员也陆续上来了。累趴之后是翻上垭口后的兴奋,纷纷拍照留念,把美好定格。只是后来云层太厚没有看到日出东方的绚烂与多彩。</p> <p>  当然接下来的就是一路往毕棚沟下切了,远眺一眼可望到沟底的毕棚沟,却让你走到双腿发软发抖为止。</p> <p>  难而这里的美景却比垭口另一侧更胜一筹。山势似乎更陡峭,积雪超厚,盖住了路迹,深到没过小腿。好多队友侧着身子小心翼翼,一步步挪着走,心怕滑倒。若没有冰爪,走起来还真滑。还好经年累月踩过的路地实,还是依稀可辨。顺着这种路痕走才安全,虽然遇滑陡路段冷不丁会让你滑上几跤,但这里的美景却让你感到值得。</p> <p>  因山势陡峭不规则,又分布着大小不一但大都呈圆状或鹅卵状的石头,晶莹剔透的白雪厚厚地履盖在上面,在不太强烈的光线下,有着深幽泛蓝的光感,有如南极冰雪的幻境。置身其中,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清净纯粹的白雪。</p> <p>  左侧近在咫尺的雪峰,原本还云雾缭绕,后在晨曦的光芒下渐渐露出真容。银灰色山体岩石看上去一尘不染,像水洗过似的,又通体褶皱,活像雕刻过的艺雕。最高峰金字塔状的山顶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煜煜生辉,特别抢眼。</p> <p>  右侧山峰似乎更低调些,云里雾里像个卫士静静地守护着对面的光芒。</p> <p>  下到过半后可见一处汩汩清泉从石缝中潺潺流出,顺着平滑的沟壑缓缓流淌,静的出奇,那是冰雪消融形成的冰泉。</p> <p>  还可看到高山杜鹃丛,一片片,一簇簇,就像人工插在冰雪之上,似雪原上的盆景,可以想见4、5月份这里山花浪漫的情景。</p> <p>  快到沟底时,茂密的原始森林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棵棵苍箤碧绿的云杉披着厚厚的积雪傲立挺拔,直插苍穹,像极了雪山的卫士,守护着这一片宁静。</p> <p>  随着海拔降低,冬景伴着秋意,泛黄的片林夹杂点缀其间,招示着季节的变幻与曼妙。</p> <p>  穿梭在雪地上,密林里,空气里弥漫着清新丝凉的气息,还时不时顶上砸下一团雪,透着冰青玉洁、冰凉舒爽,美妙极了</p> <p>  下了雪山,出了原始丛林,我们没乘20元电瓶车,一不作二不休,沿着林下机耕路一路狂奔到静谧秀美的天际湖(磐羊湖)。</p> <p>  这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一场秋雪,把这里装扮得分外妖娆。</p> <p>  我们在这里拍照游玩小憩后。</p> <p>  再沿森林步道行走3公里后改乘130元观光车出毕棚沟(车程约50~60公里),今天共徒步17余公里。渔老弟已在毕棚沟景区大门口等候我们多时了,接下来我们就直奔都江堰,开始回程之旅。至此,头尾三天两晚,共徒步43公里的“长穿毕”之旅完满收官。</p> <p>  从秋走到冬再到秋,冬景秋色交相辉映,浓妆淡抹总相宜,水波潋滟也好,山色空朦也罢,所到之处皆是胜景。只是时间有限,这次只走了川西的德格、丹巴、小金、理县四个县的极小部分地方,也是继今年8月川西归来后第二次重返这块胜地。</p><p> 这里是川西,但川西不只如此。只占了川西一小部分的美,或者说川西美景的浮光掠影,还有太多太多的美景等我们走遍。每一处,都可以成为你眼中看不厌的风景。</p><p> 川西是个好地方,处处皆景,季季相宜,无论何时去,都会令你印象深刻,收获满满。大美川西等着你!短暂的再见,适当时侯我们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