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摄影,是我的爱好,也是过去部队参谋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艺术摄影,是我多年的探索与追求。从1973年涉足摄影,几十年去过不少地方,踏遍了祖国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摄影足迹,但保存下的作品去寥寥无几,搜集整理仅此存念。朝花夕拾,尘封了几十年的老照片显的弥足珍贵。</p><p> 一一题记</p> <p>【 出镜地点】新疆沙湾县天山牛圈子</p><p>【 摄影时间】1974年夏季 </p><p>【 摄影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胶卷)</p><p>【主体背景】新疆军区陆八师二十四团团部驻地,是我刚当兵的地方。远景为白雪皑皑天山,山脚下却郁郁葱葱青松翠柏,映照下的部队营区。最高建筑为团部大礼堂。右侧是团司、政、后机关办公区。近处为特务连营房。构成一幅绝妙的画卷。</p> <p>【出镜地点】新疆沙湾县柳毛湾乡</p><p>【摄影时间】1973年12月</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胶卷)</p><p>【主体背景】野营拉练驻地,五连组织民兵训练后,进行实弹射击。远处是五连的官兵和地方观众,近处是柳毛湾乡政府广播员进行四0火箭茼装弹,准备射击。为了保存资料,向报社投稿,我抓住时机,留下了这个镜头。</p> <p>【出镜地点】新疆沙湾县柳毛湾乡</p><p>【拍摄时间】1973年底</p><p>【摄相机型】上海海鸥120相机</p><p>【主体背景】民兵实弹射击结束后,团政委王贵太和副参谋长祁乐民与乡政府书记进行座淡。拍摄时利用沟渠土坡就坐,人员层次分布,主体突出,气氛活跃,也体现出紧密团结的軍民关系。</p> <p>【出镜地点】新疆沙湾林场北山头</p><p>【摄影时间】1974年春天某星期天 </p><p>【摄相机型】海鸥135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雄县战友相约,按过去惯例,星期天一起爬山春游。在林场北公路的山上,杂草丛生,乱石满山,六位乡友相聚格外开心热闹。爬山到顶,有点喘气嘘嘘,围坐在一起,谈论老家的事,轮换看对象来信(那会儿,女朋友来信都公开),不禁开怀大笑,而且笑的那么开心快活。我赶紧举起相机,打开镜头,记录下这一难得瞬间。事后成为几十年的回忆记录。左起李琐奇(袁庄)、任全顺(张马浒)、张爱军(袁庄)、史建民(王马浒)、董玉桥(董庄)、前排刘廷臣(张庄)。</p> <p>【出镜地点】新疆鳥鲁木齐人民公园</p><p>【摄影时间】1974年8月</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胶卷)</p><p>【主体背景】参加师参谋集训时,恰逢新疆軍区在烏鲁木齐西山组织的军事演习。师组织参训队前去参观学习,住在西山陆五师炮兵团。星期天,我与本团的郭鹏飞(己去世)、曹玉仓坐车进了市区,到西大桥的人民公园游玩,留下了这张非常成功的照片。画面结构合理,人物主体生动,抓拍时机恰当。对于初学摄影一年的我,确实是件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出镜地点】河北雄县老宅院</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1976年2月春节</p><p class="ql-block">【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卷)</p><p class="ql-block">【主体背景】冬季,阳光洒满屋内。午饭后,父亲习惯性地靠在被子上休息,母亲来回不停地拾掇桌子上的碗筷,这种场景是我家几十年一尘不变的惯例。背后隐约彰显着我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风。桌上的碗筷增添了生活气息,人物静与动给画面以生命力。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把镜头对准父母亲,还是生活照,也是最后一次。</p> <p>【出镜地点】新疆沙湾林场 </p><p>【拍摄时间】1976年夏季 </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按训练计划,我与同股的作训参谋袁中书正在野外图上作业,参加团司令部带实兵的战术演习。中间休息时,对标图有不同意见,正进行商讨研究。1978年,我调师教导队当教员,袁中书调师作训科任付科长。</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市人民公园</p><p>【拍摄时间】1977年6月初</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p><p>【主体背影】金凤和王秀兰来部队结婚,我与董玉桥去烏鲁木齐接站,一块去人民公园游玩留影。画面取景新颖,结构布局合理严谨,可谓一件不错的作品。时值中午,光线垂直,主体人物面部层次过重,乃是美中不足。</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市人民公园</p><p>【拍摄时间】1977年6月初</p><p>【摄相机型】上海135相机</p><p>【主体背景】烏鲁木齐市西大桥人民公园文瀚阁左侧有座石拱桥,桥边有个双人椅,这是我摄影选定的最好位置。二十年里,我无数次给各种人拍摄不同效果的照片。金风就曾相隔二十年拍过两次,位置、角度、姿势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时间和容颜。</p> <p>【出镜地点】沙湾县林场天山脚下</p><p>【拍摄时间】1977年夏季</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p><p>【主体背景】进天山深处游玩成为战友休闲消遣的习惯。任全顺与王小香结婚,星期天聚集河南战友张国军和董玉桥,游览大好风光,中午就地而坐风餐野炊,别有一番风味。这一年,雄县战友结婚的多,"光棍团"面临着解散。</p> <p>【出镜地点】河北雄县老宅屋前</p><p>【拍摄时间】1978年2月春节</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我由新疆回故探亲。大年初二,在老宅屋的台阶上,全家十三口围在一起,照的这张全家福。照相技术还不熟练,首次试用相机自拍功能。心有悬念,怕拍不好。回部队后暗室冲洗放大,效果不错,完成一个心愿。</p> <p>【出镜地点】河北雄县后营村</p><p>【拍摄时间】1978年2月春节 </p><p>【摄相机型】海鸥120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春节探家,在后营岳父家,大年初三,是闺女回娘的日子。姐妹三人携家纷纷所至,在这欢聚的日子,全家人都很高兴,特意拍了这张纪念照。也是固定像机后,利用自拍功能完成。照片保存四十多年,崭新如初。</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市人民公园</p><p>【拍摄时间】1980年8月</p><p>【摄相机型】上海135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人民公园内的文翰阁,在薄雾中虚浅淡暗,显的如梦似幻。人物主体站在树阴处,与背景即相互衬托又相互呼应,突出主体又不显的单調,效果非常微妙。</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市白杨沟景区</p><p>【拍摄时间】1984年7月某星期天</p><p>【摄相机型】上海135相机(黑白卷)</p><p>【主题背景】白杨沟是当年鸟鲁木齐市的主要风景区,在白杨沟深处,有一天然瀑布,是夏季旅游人争相避暑观景的地方。背向阳光,拍照难以取景用光。侧面只透一束光线,我找到既考虑用光,又能取上瀑布景色的最佳位置,拍下这张难得风景照。</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南山白杨沟</p><p>【拍摄时间】1985年夏季</p><p>【摄相机型】上海135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白杨沟风景区,一个休闲的星期天,同隔壁的周会计一家三口同去郊游。大树下,溪水旁,草地上席地而坐。除去带上吃的喝的外,总忘不了带上心爱的相机,还有三角架,在没人帮忙时,利用自拍,还要记录下那美好的时刻,留给将耒的回忆。</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南山白杨沟</p><p>【拍摄时间】1986年春夏之交</p><p>【摄相机型】上海135相机(黑白卷)</p><p>【主体背景】后边是山峦叠嶂的群山环饶,脚下山泉小溪流水潺潺。主体人物交替蹲坐,挫落有致,画面显的活灵有层次。这次野游是与容城老乡宋占齐驾面包车同往。</p> <p>【出镜地点】新疆吉木乃县边防国门</p><p>【拍摄时间】1987年秋日</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体背景】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两国关系紧张。边防管理十分敏感,严禁拍摄录相是两国达成的协议。国门内侧属中方,串过大门,一步之遥,便是敌方苏联。因此,该照显得十分难得,采用偷拍获取,而且首次使用彩卷,拍摄对象由人物转向风景,都是一次新的尝试。</p> <p>【出镜地点】新疆布尔津县哈那斯湖</p><p>【拍摄时间】1987年7月</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题背景】哈那斯湖,新疆有名风景区,归边防四团辖区。我在那工作任职两年,摄影技术大有提高,是哈那斯湖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给了我灵感,从而彻底从人物转向了风景照,在空镜头中发现挖掘大自然的美,拍下了第一次与哈那斯湖近距离接触第一张风光照。</p> <p>【出镜地点】新疆阿尔泰山风景区</p><p>【拍摄时间】1988年仲夏</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体背景】阿尔泰山中去哈那斯湖去的路两侧,风景如画,鲜花遍地。我在那工作两年,老伴只去过一次。美妙神奇独特的风景吸引人们停车观光。我举起相机抓拍了这个镜头。不足的是选景为逆光,人物脸部层次不清,但也反衬突出了远景和画面的整体效果。</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市卡子湾</p><p>【拍摄时间】1995年8月1日</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体背景】训练射击场,"八·一"建军节搞军事活动。我教儿子张健打射击。从军26年最后在部队过节,很有纪念意义。摄影者:段彦智</p> <p>【出镜地点】烏鲁木齐人民公园</p><p>【拍摄时间】1995年9月中旬</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p><p>【光体背景】离别的留影。1977年6月曾第一次在次拍照,1981年来鳥鲁木齐工作,1995年离开这里。相隔22年过去了,山水依旧没啥变化,人却老了容颜,风韵不在,令人感慨。</p> <p>【出镜地点】保定市竞秀公园</p><p>【拍摄时间】1998年夏季</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体背景】竞秀公园人工湖,湖水荡漾,柳绿花红,连心桥头一出口,矗立怪石一座。我邀请偶遇的同事杜女士出镜做模特,身着黑色衬杉,真皮超短裙,从湖边款款走来,亭亭玉立,恰似从水中呼之欲出,表现女性如水的刚柔之美。此照片得到同行的赞美和认可,听说杜女士赴美国定居时,特意带走了该照片。</p> <p>【出镜地点】雄县城镇小区</p><p>【拍摄时间】2006年秋季</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体背景】老人的生日,全家二十几口人团聚庆贺,儿女侍奉两侧,老人精神抖擞,家庭合睦,其乐融融,气氛合协热烈,正是拍摄的极好时机。为了突出主体人物,其它人只取多半人脸手法,效果更加鲜明。</p> <p>【出镜地点】保定市竞秀区</p><p>【拍摄时间】2008年5月</p><p>【摄相机型】日本理光一5(彩卷)</p><p>【主体背景】这是非常独特奇怪,让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家有一株昙花,枝已枯干。有天竞然生出嫩枝,过了数天又出现花蕾。使我想起"枯木逢春"一个词。我知道"昙花一现"的传说,决定守在花的旁边,等待花开的美好时刻。在夜间两点十分,两朵花蕾慢慢开放,盛黄白色,娇艳无比。我用相机记录了这难得的过程。由于夜间拍摄,光源单调,效果不是很好。</p> <p>【出镜地点】秦皇岛市北戴河</p><p>【拍摄时间】2017年中秋</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相机</p><p>【主体背景】休闲避暑在北戴河,戴河新区售楼部前,花团簇拥,绿树成荫,池荡碧水,美不胜收。两年在此拍了许多人物照,风景照选此留念。</p> <p>【出镜地点】秦皇岛北戴河渤海岸</p><p>【拍摄时间】2019年8月</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照相功能</p><p>【主体背景】游泳,小孙子张若晗在校训练三年。在大海里博击风浪还是首次,需要高超的游泳技能和胆量。拍摄游泳我也尝试不多,沙滩的热浪使手机什么都看不清。我极力排除天气的干扰,设法捕捉时机,点击快门开关,抢拍了几张,择优录取,选定最好的一张做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 涞源县白石山居全貌</p> <p>【出镜地点】涞源县白石山</p><p>【拍摄时间】2020年8月</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拍摄功能</p><p>【主体背景】白石山由华中集团开发的白石山居,依水傍山,景色宜人,适合夏季闲居度假避暑。别墅区建设别致,欧式与中国古建风格结合,京城购者居多。清晨散步至此,见光线湿度具佳,随意拍摄几张小品。却发现很有韵味,收录于此,以示存念。</p> <p>【出镜地点】涞源县白石山景区</p><p>【拍摄时间】2020年9月</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p><p>【主体背景】涞源县白石山居的别墅群,不失当今城里人追求的现代生活方式。清静、悠闲、凉爽,适合文学艺术创作,能给人以广阔的思路和智多的灵感。无论谁置身此地,都会有一种全身新的感觉,创作欲望涌动,杰作连连。</p> <p>【出镜地点】涞源县白石山居</p><p>【拍摄时间】2020年9月</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p><p>【主体背景】黑天鹅,极为少见。池塘里的黑天鹅,见有人向它走去,它知道有人发现了自己,就有意识成双成对的游来。当你给它拍照时,它就疏理好羽毛,开始给你表演,摆出各种对衬的造型,展示悠美的舞姿,非常生动感人。我坐在池边尽情的欣赏,像是观看一场大型的舞蹈表演,没有音响胜有声。完毕之后,一只黑天鹅游到我的身边,直立高高的脖颈,行注目礼,长时间不动,想与人亲近似的,令人非常感动。我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动人的场景。</p> <p>【出镜地点】涞源县白石山居</p><p>【拍摄时间】2020年9月</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 </p><p>【主体背景】山居景观,寒山清泉日潺潺,春江水暖鸭先知。巧妙的设计,赋有诗意的造型,令多少人留恋往返,驻足观赏留影。美术家在此写生,音乐家布琴弹曲,摄影家许多佳作也出自这里,文人为它赋诗添词。此景观为山居增色不少。</p> <p>【出镜地点】涞源县白石山居</p><p>【拍摄时间】2020年秋季</p><p>【摄相机型】智能手机拍摄功能</p><p>【主体背景】正值十五,高层十五楼,综覌白石山居,贵宾楼和景观灯如昼如织,非常壮观。隔着双层玻璃,站在窗前,手举手机,等待云开月出,升腾最佳高度,我按动了快门,完成了这件作品。</p> <p class="ql-block"> 【拍摄地点】秦皇岛北戴河</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21-8</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