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百年“驸马府”,——薛汇东故居追忆

呼唤遥远

<h1>  </h1><h1> 薛汇东故居,位于无锡城中前西溪2号,是一组巴洛克式花园洋房,其南面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福成故居建筑群”。由近代著名民族工商业家薛南溟负责建造,曾作为薛育津经营的太湖水泥厂办公楼、薛育津创办的苏民报筹建处及薛汇东与袁世凯次女袁仲祯结婚的新居。</h1><h1> 1986年7月,经无锡市人民政府同意,薛汇东故居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控制保护单位。1994年1月,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h1> 故居主人 <h1>  </h1><h1> 薛汇东(1897一1965)名学海,字汇东,江苏无锡人,我国近代散文家、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之孙。薛福成,系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系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曾出任英国、法国、意大意、比利时四国使臣,对我国的内政外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论著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薛汇东系薛福成之孙、薛南溟次子。</h1> <h1>  </h1><h1> 薛汇东早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1914年由清华大学选送至美国留学,毕业于安杜佛高等学校,随即进入威斯康辛大学经济系就读,获文学士学位。</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薛汇东爱好体育运动,曾任威斯康辛大学田径队队长,还是短跑健将,参加过全美大学生运动会,专攻户外百码与户内六十码,百码(合91.4米)成绩达10秒整,1918年获W校徽荣誉奖。回国后,曾任汇文大学体育教练。</span></p>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国闻周报》1927年第4卷第40期时人汇志栏目专门刊登了薛汇东介绍</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19年11月2日,薛汇东与袁世凯二女儿袁仲祯结婚,这一场在薛汇东故居举行的“世纪豪门婚礼”持续整整一周。</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江南晚报》2012年9月5日专门刊登了朱树新文稿《1919年的一场“豪门婚礼”》</span></h1> <h1>  </h1><h1> 袁仲祯,为袁世凯四姨太所生。袁世凯生前曾经做主,准备将女儿许配给两江总督端方的侄子。然而袁世凯死后,这位性格刚强的“公主”逃婚,自愿嫁给了她挑中的“白马王子”薛汇东。其实,薛汇东和袁仲祯在校读书时便结识,两人最初便是很好的朋友,以至后来双双排除“万难”执着牵手。然而,这两个年轻人的媒人却是袁世凯去世后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原先黎元洪欲将长女黎绍芬(周恩来天津南开中学的同学)许配给薛汇东,而薛汇东却讨厌黎女过于西化,宁愿娶较为传统的袁仲祯。最终,黎元洪放弃了原先的想法,为薛汇东和袁仲祯当起了媒人,成全了袁薛两家秦晋之好。</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 薛汇东撰写的文章《时事造英雄-黎元洪外史》中曾专门介绍黎元洪欲将长女许配于自己的情况</span></p>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薛汇东和袁仲祯的婚礼轰动了无锡城。据史料记载,“有十几万人赶来看这个大场面”“而以马路上尤为盛,茶坊酒肆无不利市三倍,沿街窗口无插足之处”。当迎亲队伍至通运路汉昌路口时,只见汉昌路已人满为患,狭窄无法通行,“人如潮涌、拥挤不堪,可见邑人之爱观热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1919年11月2日,薛汇东赴火车站迎亲,场面热闹非凡,《新无锡》1919年11月3日专门作了报道。</span></p> <p><br></p><h1> 台湾大陆同乡会1972年出版的《无锡乡讯》第34期记载了薛汇东和袁仲祯的婚礼场景。</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  </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上的喜宴设在老宅,酒筵也是十分奢华,虽不是‘满汉全席’,但有名菜‘熊掌’等。据说,为烹制熊掌这道菜,找遍锡城所有名厨师,因为以前都没有烹煮过,谁也不敢来贸然尝试。后来还是从常州请来一位前清皇宫内的‘御厨’来任督厨,指导烹煮。就因为这道名菜,不知羡煞邑中多少名士,而能应邀参加喜宴者也莫不认为殊荣。”</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 薛汇东结婚时,袁世凯四子袁克端送袁仲祯来无锡成婚,婚礼结束后,袁克端专程来到县署,对杨知事派警照料表示感谢,《锡报》1919年11月9日专门作了报道。</span></p> <h1>  </h1><h1> 其后阶段,薛汇东开始跨入政界,先担任北洋政府监务署检事,1922年起担任驻英使署三等秘书。1925年北洋军阀段祺瑞心腹徐树铮组成15人考察团,历时11个月,考察了欧美日等11国政治。薛汇东为徐树铮秘书,随同出访,深得徐树铮赏识。考察团回国不久,冯玉祥派人刺杀徐树铮,把薛汇东当成是徐树铮,误抓薛汇东,薛险被误杀。后有人认出徐树铮,并将其抓获枪杀,薛汇东才捡回一命。其后,薛汇东于1926年担任直隶(今河北)省省长公署顾问,1927年担任外交部特派直隶交涉员等职,著有《宪政论》一书。</h1> <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政府公报》登载的1925年外交部第301号令:驻英吉利使馆三等秘书官薛学海回部办事令。薛汇东回国后,即赴直隶任职。</span></p> <h1>   </h1><h1> 1931年后,薛汇东淡出政界,经常往来于上海和无锡之间,作为田径指导,热心发展地方体育事业。1933年,无锡跳远名将张嘉夔等发起成立梁溪田径队,并与梁溪篮球队合并,组成梁溪体育会,聘请舅父薛汇东任会长,兼任梁溪田径队指导。同时,薛汇东还担任上海白虹田径队顾问。在薛汇东的指导下,无锡粱溪田径队在参加江苏省运动会和第五、六届全运会以及奥运会预选赛中,都取得好成绩。队员张嘉夔曾在第五届上海万国运动会上获得三级跳远冠军,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无锡参加奥运会第一人。薛汇东由此获得全国田径名指导。</h1> <h1><br></h1><h1> 梁溪体育会由董事会制改成会长制,推选薛汇东为会长,《人报》1935年9月4日专门作了报导。</h1> <div><br></div><h1> 1936年6月出版的《全国男子田径名将录》一书专门介绍了田径名指导薛汇东情况</h1> <h1>  </h1><h1> 1934年3 月,薛汇东出资邀请拥有符保卢、陈宝球、程金冠等多名全国著名选手的上海白虹田径队来无锡,在社桥省立教育学院与无锡梁溪田径队进行对抗赛,并邀请全国“短跑之王”刘长春前来参赛。薛汇东担任筹委会主任兼总裁判,观众达5000余人,盛况空前,推动了无锡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h1><p><br></p><h1> </h1><h1> 《江南晚报》2012年8月8日专门登载了朱树新的文章,介绍薛汇东邀请“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来无锡进行比赛的盛况。</h1> <h1>  </h1><h1> 他还经常带领梁溪田径队出访苏州、上海,与当地实力较强的田径队进行对抗赛,以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培养新生力量。1946年,他邀请菲律宾华侨群声篮球队来无锡,与梁溪篮球队进行友谊赛,轰动锡城。同年,他又在城中公园池上草堂建立围棋社,与来访的日本围棋手永生正一、木谷实以及旅日九段围棋圣手吴清源等对弈,进行友谊赛。比赛结束,还在薛汇东住宅宴请了日本棋手。</h1> <h1><br></h1><h1> 苏州浒健田径队与无锡梁溪田径队在私锡中举行田径对抗赛,《人报》1934年11月4日专门作了报导。</h1> <p><br></p><h1> 台湾大陆同乡会1977年出版的《无锡乡讯》第96期称薛汇东有三绝:一是短跑健将;二是平剧名票;三是围棋高手。</h1> <h1>  </h1><h1> 薛汇东精于田径理论,著述颇丰。常为上海《时报》、《东南日报》撰写体育理论和介绍欧美体育等文章。后由东南日报社编印成《百米缤纷录》、《薛学海体育论文集》。后期以笔名“观澜”经常发表文章,特别是有关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等人的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1949年移居香港,1965年逝世,终年68岁。</h1> <h1>  </h1><h1> 《浙江体育月刊》1934年第2卷第4期全文刊登了薛汇东长篇文章《世界各国田径异彩记》</h1> <h1><br></h1><h1> 薛汇东曾以笔名“薛观澜”发表了许多有关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等人的文章</h1><div> </div><h1> 薛汇东文章:袁世凯与北洋三杰</h1> <div><br></div><h1> 薛汇东文章:袁世凯、黎元洪结合之史实</h1> <div><br></div><h1> 薛汇东文章:袁世凯、段祺瑞之间的微妙关系</h1> 故居历史沿草 <h1> </h1><h1> 薛汇东故居筹建于1911年,1917年建成。民国后期,薛汇东故居院落占地5.94亩,有2级洋房十间,后拆除部分房屋,现保留的住宅有三幢楼房,门楼、主楼和偏楼。建造初期就形成了两个功能区,主楼和偏楼用于居住,门楼用于工商实业。1919年,薛汇东与袁仲祯结婚,薛南溟将主楼、偏楼交于他们作为结婚新居。1921年,薛南溟与周学熙合资创办太湖水泥厂,由其长子薛育津负责经营,薛南溟将门楼用作太湖水泥厂筹建处。该厂1922年动工,1924年投产,后因经营不善,企业注销,设备转售南京中国水泥厂。1923年3月,薛育津意在南京创办《苏民报》(有报道称薛育津欲创办《江苏省报》),因尚未物色到合适场所,故将《苏民报》筹建处暂设于太湖水泥厂筹建处内。1923年10月10日正式创刊。其后因太湖水泥厂关闭,无资金支撑办报,暂停了《苏民报》的发行。</h1> <div><br></div><h1> 太湖水泥厂营造中,警署派警保护,《新无锡》报1922年7月23日专门作了报道。</h1> <h1>  </h1><h1> 太湖水泥厂筹建已有一年,《新无锡报》1923年11月22日对其发展前途专门作了报道。</h1> <p><br></p><h1> 薛育津筹办江苏省报,出版时正式定名为苏民报,《无锡新报》1923年3月27日就该报筹备专门作了报道。</h1> <h1><br></h1><h1> 薛育津创办的“苏民报”</h1> <div><br></div><h1> 1932年起,薛汇东夫妇常住上海,较少回到无锡居住,主楼、偏楼一度空关。30年代初,门楼挂出了一块铜字招牌“留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周伦医师”,此处成为周伦医师的诊所。周伦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留学于柏林大学医学院,攻读内儿专业,毕业后先后在青岛、无锡、重庆行医。周伦在无锡行医期间因其医技高超,医德较好,因此在锡城颇有名气,口碑较好。后来,曾在陈独秀病重期间在重庆专门为其诊疗。</h1> <h1>  </h1><h1> 薛汇东故居门楼曾租赁给周伦开设诊所,《江南晚报》2012年4月18日专门登载了朱树新的介绍文章。</h1> <h1>  </h1><h1> 无锡沦陷后,薛汇东故居曾被日冠占用,1938年起开设昭和医院。</h1> <h1>  </h1><h1> 新中国成立后,薛南溟长子薛育津作为薛氏家族的代表,将薛福成故居钦使第以及薛汇东故居花园洋房均交由人民政府代管、使用,1956年7月政府正式接管。薛汇东故居1949年至1952年由苏南日报社编辑部所用;1953年至1957年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所用;1958年至1999年3月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所用(“文革”中有一时期曾由冶金局所用);1999年4月,市总工会、团市委机关搬出,由市妇联单独所用;2011年6月,市妇联搬出,由市史志办所用;2020年起由无锡市政协所用,现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活动之家、无锡市政协委员活动之家及无锡市(政协)经济社会理事会驻地。其中,1999年、2020年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进行较大规模保护性修缮。</h1> <h1>  </h1><h1> 1959年的薛汇东故居</h1> <h1>  </h1><h1> 80年代的薛汇东故居</h1> 故居建筑风格及布局 <h1>  </h1><h1> 薛福成故居和薛汇东故居均由薛福成长子薛南溟负责建造。薛福成故居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是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之前,自己亲自设计构画草图,交薛南溟负责建造。由于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而其后于1911年开始筹建,1917年建成的薛汇东故居,仍由薛南溟负责建造,但它则是一座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受薛福成故居建筑风格的影响,局部融入了传统本土建筑元素,是无锡近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h1> <h1>  </h1><h1> 这处巴洛克式住宅现保留有三幢楼房,总建筑面积1547平方米,分别为门楼、主楼和偏楼,均为砖混结构,花岗岩墙裙,三幢楼房均为仿西式四坡屋顶,屋顶盖有机制红平瓦,门窗雕花、立柱、阳台栏杆花饰等大量西式装饰均由水泥砌筑与塑形。三幢楼房以院墙围成个大院,院内植以花木,是无锡老城区内建造最早、至今保存最完好的西式建筑组群。</h1> <h1>  </h1><h1> 薛汇东故居1977年航测图</h1> <div><br></div><h1> 薛汇东宅园1989年平面图(无锡市城建档案馆绘制)</h1> <h1>  </h1><h1> 门楼坐北朝南,原来面阔五间,高两层,仿西式四坡屋顶。新中国成立初年,因拓宽东侧马路(健康路)而被拆除一间,现存四间。大门内用当时进口彩色瓷砖铺地。</h1><p><br></p><h1> 临街门楼建造时的南立面图,现拆除了右侧一开间及过道门。</h1> <p><br></p><h1> 临街门楼一层平面图(拆除一开间后)</h1> <h1>  </h1><h1> 模仿古罗马券柱式构图而成的“一间两柱”式大门,立柱分立大门两侧,以西式爱奥尼涡卷为主,同时融入了中式花草纹饰,与门上方的拱券相接。门楣装饰采用葡萄连续纹装饰,是中式建筑常用纹饰,寓意“多子多福”,其装饰十分精美,形成了总体西式风格,局部中式装饰的建筑立面。</h1><h1><br></h1><h1> 临街门楼的券柱式大门拱券。</h1> <h1><br></h1><h1> 临街门楼的西侧过道门廊</h1> <p><br></p><h1> 门楼内侧的外廊,由券柱、栏杆与顶部形成半围合虚空间,地面铺设彩色鲜艳的几何图案方砖,既是室内空间的外部延伸,又是并联各个房间的交通空间。</h1><h1><br></h1><h1> 门楼北立面。</h1> <h1>  </h1><h1> 门楼内侧的二楼外廊</h1> <div><br></div><h1> 门楼二楼房间,现改造为会议室。</h1> <h1>  </h1><h1> 门楼楼梯转廊</h1> <h1>  </h1><h1> 主楼坐北朝南,体量较大,面阔三大间,高三层,仿西式四坡屋顶,南部有屋顶平台。一楼大厅内也用进口彩色瓷砖铺装,其余房间均为实木地板并置有西式壁炉。</h1><h1><br></h1><h1> 主楼南立面图</h1> <h1>  </h1><h1> 主楼北立面图</h1> <h1>  </h1><h1> 主楼大门前部向外突出,以罗马柱支撑二楼、三楼的西式矩形阳台,四周饰以西式栏杆,下部以西式宝瓶立柱支撑,地面以磨矾石铺装并饰以中式吉祥图案。</h1> <h1><br></h1><h1> 主楼一楼平面图</h1> <h1>  </h1><h1> 主楼一楼会客厅</h1> <h1>  </h1><h1> 主楼一楼侧厢,现改造为会议室。</h1> <div><br></div><h1> 主楼一楼东北侧房间,现改造为活动室。<br></h1> <div><br></div><h1> 主楼二楼会客厅,北面设有壁炉,东西两侧均装有开阔2.2米的大移门,与两侧房间相通,打开移门则可与两侧房间形成一个整体。</h1> <div><br></div><h1> 主楼二楼西侧房间,曾为薛汇东婚房,现改造为办公室。</h1> <div><br></div><h1> 主楼二楼西北侧房间,现改造为办公室。</h1> <div><br></div><h1> 主楼二楼北侧房间,现改造为办公室。</h1> <div><br></div><h1> 主楼三楼中厅,现改造为活动室。</h1> <div><br></div><h1> 主楼三楼侧厢,现改造为活动室。<br></h1> <div><br></div><h1> 主楼阳台</h1> <div><br></div><h1> 主楼二楼阳台<br></h1> <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br></span></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主楼屋顶阳台 </span><br></div> <div><br></div><h1> 主楼两侧房间均有半圆型小阳台,装饰有精美的植物饰纹、葡萄饰纹和宝瓶立柱,使建筑更具豪华气势。</h1> <div><br></div><h1> 主楼的歌特尖券窗户,成为窗户纵向拔高因素,也为窗户增添了丰富的表情。</h1> <h1>  </h1><h1> 主楼一、二层均有三个壁炉,系嵌入式燃木壁炉,采用中式装饰。尤其是一、二层会客厅的壁炉十分精美,下部为壁炉炉膛、宝瓶立柱和植物饰纹,上部为三个镜面装饰架、装饰立柱和植物饰纹。</h1><h1><br></h1><h1> 主楼二楼会客厅壁炉。</h1> <div><br></div><h1> 主楼二楼东侧房间壁炉</h1> <h1>  </h1><h1> 主楼共有三个烟囱从壁内直通屋顶。其中西侧的烟囱布局极具特色,下部为老虎窗的两扇西式窗户,上部为歌特尖券,顶部为烟囱,烟道设在两扇西式窗户中间,其立面十分精美,相较于无锡绝大部分建筑采用的山墙加烟囱的立面丰富了许多,这一形式在无锡的历史建筑中是非常少见的。</h1><h1><br></h1><h1> 主楼西侧烟囱</h1> <h1>  </h1><h1> 主楼中央的烟囱</h1> <div><br></div><h1> 主楼东侧的烟囱</h1> <h1>  </h1><h1> 主楼东、西、北三个屋面开设有五处老虎窗。老虎窗系“舶来品”,在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中兴起后传入无锡,它既改善了阁楼内部的通风条件,又为平淡的坡屋顶增添了生动活泼的造型元素。</h1><h1><br></h1><h1> 主楼东西北侧的五个老虎窗</h1> <div><br></div><h1> 主楼室内天花四周都装饰有西式石膏线脚,正中设有石膏线灯池,造型简洁,疏朗大气。</h1> <h1>  </h1><h1> 偏楼在主楼西侧,坐西向东,面阔三间,高二层,每层有四间房间及一间储藏室。</h1><h1><br></h1><h1> 偏楼景观</h1> <div><br></div><h1> 偏楼门前景观</h1> <h1><br></h1><h1> 偏楼东立面平面图</h1> <div><br></div><h1> 偏楼一楼房间,现改造为办公室。</h1> <div><br></div><h1> 偏楼一楼房间,现改造为办公室。</h1> <div><br></div><h1> 偏楼二楼房间,现改造为办公室。</h1> <div><br></div><h1> 偏楼二楼房间,现改造为办公室。</h1> <p><br></p><h1> 偏楼北侧一楼房间向外部突出形成半圆型造型,使二层形成挑出的西式半圆形阳台,饰以西式栏杆,下部以西式宝瓶立柱支撑,丰富了北立面的建筑元素。</h1><h1><br></h1><h1> 偏楼北侧阳台</h1> <div><br></div><h1> 阳台采用西式爱奥尼涡卷立柱<br></h1> <p><br></p><h1> 主楼、偏楼共有三个楼梯,主楼北侧有一供主人通行的宽阔大楼梯,通至二楼,西侧有一供仆人通行的楼梯,通至二楼、三楼及楼顶阳台。偏楼有一楼梯。三个楼梯均为西式扶手,立柱上雕刻有中式图案,与整体建筑风格相一致。</h1><h1><br></h1><h1> 主楼北侧楼梯。</h1> <div><br></div><h1> 主楼西侧楼梯</h1> <h1></h1><h1> </h1><h1> 偏楼楼梯</h1> <h1>  </h1><h1> 薛汇东住宅的总体布局是以宅为主,园为辅,院内除门楼、主楼、偏楼外,布置了多处环境绿化。民国后期及解放后曾多次拆除建筑,缩小院落,其绿化面积也有所减少。目前,绿化面积虽然不大,但用材朴素,多为小品,为宅园增添了几分神韵。</h1><p><br></p><h1> 宅院绿化景观</h1> <div><br></div><h1> 宅院中新建的景观廊</h1> <div><br></div><h1> 宅院中新建的景观廊</h1> <div><br></div><h1> 宅院绿化景观</h1> <div><br></div><h1> 宅院绿化景观</h1> <h1>  </h1><h1> 宅院绿化小品</h1> <h1>  </h1><h1> 偏楼西面新建的自行车库</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