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近日突发怀古之思,因于向晚之际,由红儿驾车,前往县城西郊北沟遗址一探究竟。几经询诸乡亲,依稀拨草寻路,终到现场。但见秋林萧瑟,草莱丛杂,禾杆横陈,满目荒凉。顿生穿越时空,对话往古之感慨。遂化用先贤名句,以为开篇:</p><p>前不见古人兮古人何往?</p><p>后不见来者兮来者何方?</p><p>念天地之悠悠兮天地何知?</p><p>悲怆然而泣下兮怆然何伤!</p><p><br></p> <p>北沟一景</p> <p><br></p><p><br></p><p>北沟位于岫岩县城西北郊2.5公里的西北营子村坝墙里屯。该处远古文化遗址晚期距今4500年,早期距今约6000年。是迄今在岫岩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居住遗址。</p><p><br></p><p><br></p><p>此地西北东皆为低山或平岗围绕。北山后临大洋河,东南面向开阔平地。沟口东有一口当地村民的汲水古井,据称井水长年清冽,永不干涸。纵观此地确属依山傍水的宜居福地,生息繁衍的一方净土。遥想远古山先民在此定居,真是聪明智慧与生活经验的科学选择。</p> <p>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 <p>当地居民家门口的古井,曾作为格瓦斯饮料用水,亦有城内居民前往取水泡茶等用</p> <p>辽宁省海岫铁路文物工作队,在1987年间对北沟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并取得重要发掘成果。发现一处圆形半地穴棚架式房屋,出土了多件陶器,石器,以及就近取材制作的蛇纹石玉剑,玉凿,玉饰品等11件远古岫玉器物。</p><p><br></p><p>这一遗址的发现表明此地确属岫岩古镇之根,玉都历史之源,也揭示了以中华第一玉龙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红山文化用玉来自岫岩的远古迷踪。岫岩北沟出现史前琢玉部落,并堪称岫岩玉远古发祥地,也成为不争的史实。北沟文化遗址证实了自远古以来人类在此生息活动,至少长达5000余年,为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p> <p>北沟遗址位置示意图</p> <p>北沟遗址发掘现场</p> <p>北沟遗址内发掘出的半地穴式房址</p> <p>出土蛇纹石岫玉器等线描图</p> <p>各式出土器物线描图</p> <p>出土精美的三环足陶器</p> <p>出土陶罐</p> <p>出土陶罐</p> <p>出土绿松石及蛇纹石佩饰</p> <p>白化的蛇纹石岫玉环</p> <p>出土玉凿</p> <p>民间采集收藏的相关蛇纹石岫玉铲</p> <p>北沟遗址曾出一枚“微雕石海螺”,后经专家认定原来是先民用骨管钻玉时留下的玉钻芯,足以表明当时已掌握切玉,磨玉,钻玉等工艺技术。这一发现表明岫岩玉在夲土的加工利用可上溯约5000年左右。为此有诗一首:</p><p>远溯四至五千年,绵延青史有渊源</p><p>西山钻玉遗石螺,北沟折剑祭玄天</p><p>剖璞寻珍为常事,雕龙刻凤非奇谈</p><p>只缘岫地多瑾瑜,世代琢磨薪火传</p><p><br></p><p>由此可见,岫岩北沟文化遗址出現古玉,就与北方红山文化玉器源头建立了明确可证的历史链接。岫岩成为红山文化出土的中华第一玉龙的第一故乡,也就是中华民族玉龙图腾的原乡。</p> <p>我国北方红山文化出土的二式玉龙</p><p>材质为岫岩玉</p> <p>遥想当年,初到文化部门工作,其时风华尚茂。对探秘北沟遗址十分向往。幸得县博杨永芳馆长为我搜集资料,卜常益老师陪我前往现场踏勘。但因事务牵延,始终未能成文。今日作此美篇,以尝夙愿,以答师友。</p> <p>北沟遗址探秘怀古</p><p><br></p><p>一抹斜阳下秋山,曲狭郊路驱车难</p><p>岗林疏疏绕故里,山隈依依傍旧园</p><p>遥想先民辟荆棘,豈知后辈觅渊源</p><p>北河鲫鲤可钓扑,西岭雉兔任射拦</p><p>东井长流万年水,南田宜种五谷繁</p><p>割茅遮顶屋自得,琢玉佩身器欣然</p><p>土老能烧陶罐美,山深易采果蔬鲜</p><p>莫谓饮血茹毛苦,文脉绵延到今天</p> <p>资源支持:</p><p>县博物馆</p><p>雨桐玉博物馆、</p><p><br></p> <p>彰显岫岩古老文化</p><p>展示玉都悠久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