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沿着弯弯的小路到了玉山青山坝村,五年前这里都是贫困村,五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p><p> 原来的危房进行拆除改造,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道路也由原来的羊肠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马路,是新农村新风貌。</p><p> 这里盛产红薯,我们去的时候,村民正在把红薯放入机器碾磨,磨成细粉后,再用水淘洗把里面的淀粉洗出来,经过沉淀晒干就成了我们吃的红薯粉,也可以把红薯粉做成粉皮粉丝和各种造型的粉果,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一样美味。</p><p> 在张书记带领我们参观的路上,路遇农民正在挖红薯,我们也跟着去体验了一把。玩的不亦乐乎,真是采风与体验生活两不误。</p><p> 采访了一个农妇,很年轻,40来岁笑容可掬,生了三个孩子。交流困难,一问三不知,因为小时候生病脑子有点问题,耳朵也不行。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她重复说的是非常感谢政府帮助她的几个孩子读书,还领了低保。走的时候还很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当我们走进他们,传播的是善意,收获的自然也是善意。</p><p> 党的指意好,也要下面的干部认真努力的执行。帮扶项目很多其中光伏项目政府投资200多万,村民每年创收¥20余万元,还有菌菇厂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市妇联的主席告诉我们,她有块自己的菜地,原来这块菜地是她帮扶的一个贫困户家里的,她每月拿¥500承包了他家的菜地让贫困户帮她种,要菜的时候就来摘,其实她又能吃多少呢?主席是有智慧的主席他出钱帮扶的是农民的劳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p><p> 指定治理的帮扶干部张利姿书记,皮肤白皙,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年轻的脸庞,可头发却白了很多。她在这里一呆就五年,她家里有对双胞胎孩子,孩子生病的时候,因为工作不能兼顾,只好把孩子托给父母照顾,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回去看看。边介绍边流眼泪,那种辛酸只有为人父母才懂得。在这里为人民服务事无巨细,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给我们介绍的一点一滴都有她辛苦的汗水和踏过的脚步。我为这些人民的好干部深深感动着折服着⋯</p><p> 除了这些好干部,还有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企业家。曾歆颖是我们文学会的会员,是母婴格鲁彼的老总,为人低调谦逊。这次她为贫困户带来了几十床厚厚的被子,这已不是她第一次资助了,在鄱阳遇水灾的时候,更是买米又是买面不遗余力。</p><p> 中午,村里烧"贺汤酒"招待我们,这里的酒席和城市里的不一样,这里的酒席没有虾螃蟹,更多是农民地里种的常见的蔬菜和这里的盛产的红薯粉做的各种小吃。味道非常鲜美。极具当地特色。我们吃的很开心,老百姓都过上了好的生活。我想这也是扶贫胜利的一种喜悦吧,让我们为胜利干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