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黄姚古镇是中国十大古镇之一,四周是座座拔地而起的雄奇山峰,姚江、小珠江、 兴宁河三水交汇穿镇而过。古镇依山傍水,参天古榕,竹木森森,溪水环绕,恬静秀气。镇不大,仅方圆3.6平方公里,是按照“九宫八卦”的风水布局,一条主道,延伸出八条小街,街道全部用青黑色的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但至今仍无丝毫松动,并平滑如镜。</p><p> 古门楼、古戏台、古井、古街、古桥、古亭等古建筑都通过镇门、巷门、宅门、楼门连接,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形成了完整的明清时期古镇的缩影。</p><p> 景区入口处即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阁戏台,平面呈“凸”字形,逢年过节之时,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导游介绍说,古戏台已有400多年历史了。</p><p> 进入景区,迎面就是一棵有着800年树龄的龙门榕,因其树根酷似 龙门 而得名,旁边有一块天生形象石,活脱脱一条鲤鱼,远观仿佛是“鲤鱼跃 龙门 ”。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一棵850年树龄的龙爪榕,因其树干倒垂下来形似龙爪而得名,曾是当年拍摄释小龙《夺宝奇兵》的外景地 。</p><p> 绕过古榕树就到了“亦孔之固”城楼门,古镇基于它的防御功能,有很多寨墙和城楼,“亦孔之固”是众多城楼中的一座,上下两层,上层用来守望站岗,中间凿有瞭望孔,两侧是枪眼;下层用于通行。亦孔意为一孔,“亦孔之固”意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p> 走进“亦孔之固”城门,就正式走进了古镇的“九宫八卦”,脚下踩着的是泛着黑青色光亮的石板路,这石板路己经历了700多年的沧桑,这是我看到过的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完整的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路,伸向曲径幽深的街巷,总长10多公里,串起了300多幢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风格各异的古民居,一座座别致优雅的古桥,把3条河畔的民居巧妙地联接在一起。</p><p> 穿过主街道(更本无法顾及街道两边林立的店铺),经“升平门”就到了建于乾隆年间的郭家大院,这是黄姚古镇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大院宅第曲径通幽,布局精巧,圆形的太阳门和月亮门更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既蕴涵着阴阳变化的风 水原 理,又寓意着与日月同辉之深意。</p><p> 出了郭家大院,就到了黄姚古镇 的仙人古井,据说古井的泉水无论多旱多涝,始终保持不变,古井划分为饮用水池、洗菜水池、洗衣池、洗手池。饮用水池的地势最高,洗菜水池次之,饮水池的水和洗菜水池的水顺着地势流到洗衣池和洗手池,再由洗手池流向河里。</p><p> 司马第阶梯式建筑是黄姚古镇的另一个典型建筑代表,“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即明朝时的府州通判。司马第结构分前后两座,中建天井,形成前院后厅的格式。</p><p> 离开司马第穿过码头边上的守望楼,紧接着就走过了锁龙桥,沿着路穿过东门楼就到了带龙桥,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景点,是黄姚古镇重要的名片之一,电影《面纱》曾在此取景,乌光发亮的青石板拱桥,一头连着古镇最高的建筑(四层),一边延展到吉祥顺风的“鲤鱼街”。</p><p> 不知不觉黄昏来临,黄姚古镇笼罩在朦朦胧胧中,也是我们不得不对这仿佛是“世外桃源般水墨画”的古镇说声再见的时候了!</p> <p>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镇口古戏台</p> <p>800年的龙门榕</p> <p>850年的龙爪榕</p> <p>古镇的门楼众多</p> <p>古街古巷</p> <p>孔家大院</p> <p>司马第</p> <p>跳石桥</p> <p>锁龙桥</p> <p>带龙桥</p> <p>镇内的最高建筑(四层)</p> <p>仙人古井</p> <p>石板路上突兀的蝙蝠石</p> <p>南蛇出洞</p> <p>古镇美景</p> <p>鲤鱼街上的鲤鱼石,踩上一脚,就会顺风顺水。</p> <p>黄姚邮局</p> <p>黄姚新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