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个高度我一点都不怕,我们排队很整齐。</p> <p>这个滑梯很刺激。</p> <p>虽然我很怕怕,但我也能试一试。</p> <p>这个梯子横着放有难度,得小心呀!</p> <p>我爬累了,可要坐下休息一下,可不到10秒钟,诚诚把梯子放到大板凳子上,一边坐着休息,一边说开车了,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我走过去问:下一站开到哪?她他说:开到徐州!“那你们的火车能动吗?”晨晨说:“不能,因为没有轮子”。旁边的女生抢着说:“能,我们的脚就是轮子。”说着他们就站起来,开跑了。</p> <p>他们不约而同地抬着梯子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前面到客运站了,请下车。</p> <p>这个司机是个女生,可力气还很大,开了一圈一点也不累,还很高兴。</p> <p>司机说,红灯亮了,停一下。</p> <p>请让一下,我要过桥了.</p> <p>两个轮胎试一试,桥高一些,我们也能过。</p> <p>我们还能再高些,三个轮胎。</p> <p>有点怕怕,这桥怎么有点摇晃!但还是能爬过去。</p> <p>四个轮胎怎么样?这么高怎么上呀?再用一个梯子,留爬上去再过桥。这个桥好刺激,像荡桥一样,摇摇晃晃的。</p> <p>这就是我和瑞瑞一起过的桥,一点儿也不怕</p> <p>公交车的线路很多,我们下次再这样玩。</p> <p>反思:今天的攀爬架创意玩法,一种是孩子自创的。一种是教师提供材料,根据孩子的想法,介入引导的。当孩子接触一个新物品,有的大概摆弄10分钟,有的摆弄20分钟,有想法的孩子大概能持续30分钟。孩子对攀爬架的玩法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排成两个长长的队,一个一个接着过。怎样打破这种局面?我们进行了事先的小组讨论,自由结伴,商量搭建的方式与高度运用的材料。但孩子在操作中还是以往的模式,只有一部分孩子能进行合作商量自己搭建的内容。由于教师的介入改变了以前的布局格式,孩子们不再排队,分散进行活动。30分钟后孩子对攀爬不再感兴趣时,尝试提供了轮胎,刚开始只有两个孩子用轮胎和梯子组合,过桥的游戏,就一个轮胎的高度,非常简单。能否有些难度挑战一下自己呢?孩子由2个加到4个轮胎的高度。孩子在不断的操作中尝试,轮胎怎样摆,会稳固一些,梯子怎样放不倒。孩子操作中找到方法,上面的轮胎要对齐下面的轮胎放梯子要放轮胎的正中间,这样桥会稳固一些,结石一些。开车游戏是孩子非常自创的一个玩法。孩子通过讨论,发现这个公交车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步调一致才能开动。公交车会开往哪里,还需要什么呢?讨论后设定自己的计划。</p><p>从此活动发现,在孩子不知如何继续玩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介入,但教师的介入以不改变孩子目的玩法为原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