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秘粤北的地貌奇观,穿过斑斓的色彩,驶入亿万年时光的河流,然后去隐秘密林深处,聆听来自远古的律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片山峰由于它的颜色,拥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韶关市丹霞山。明代末期有两位姓李的兄弟,为了躲避战乱居住于此,他们见此处的红色岩石,宛如灿烂的朝霞,便将此山称为丹霞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等人来到粤北山区考察,他们以地质学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这种红色的岩石,便以当地的地名将这种地貌命名为丹霞层,从那之后丹霞地貌成为中国对这种红色砂砾岩层的专有称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条小路穿越南岭,还是在东汉时期人们开凿的从广东出发,沟通了洛阳与西安的“官道”,它就是被称作的南岭西京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京古道是古人的高速公路,当年古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都修有驿站,相传唐玄宗为杨贵妃准备的荔枝,就是从这条路运往千里之外的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建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乳源南水湖水库,它将大约20公里的西京古道淹没在蔚蓝的湖面之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了这个巨大的峡谷,大约200多米高的瀑布直落而下,十五公里长的乳源大峡谷成就了广东粤北山区的一道奇观,每天一场精彩的钢丝表演定时在峡谷间进行,它让260米的惊险之旅大约需要二十分钟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水遇到可以被溶蚀的岩石,大地的样子就不断发生改变,这种岩溶地貌在国际上被称为喀斯特。英西的峰林有1000多座山峰绵延了20多公里,在流水的作用下,岩石逐渐溶解,裂隙不断增大,在山峰及地下冲刷出了许多隐秘的洞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地上河的足迹我们进入了溶洞,看一看喀斯特的地下世界。仙桥的地下河溶蚀了岩石的流水,如果遇到冷热或压强的变化,就会让已经溶解的矿物质重新沉积,水滴石长每一万年,石笋才长高大约1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座千年瑶寨,它依山而建的房屋在山腰错落排列。农历十月十六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祭祀盘王的盛会,就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之后,举行游神大典。传说中瑶族的祖先曾经走过九州十府,最终才在连南定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盘王节时,瑶族村民围绕象征性的州府蜿蜒前行,以此纪念祖先迁徙的艰辛。瑶族历史悠久,分支众多,对于祖先的敬意延续着所有瑶族人共同的记忆,这一天,长鼓舞是瑶族欢庆时必跳的舞蹈。</span></p> 下一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越一座古老的长桥,回味曾经的繁华,在江边倾听历史,然后在围楼与侨乡间感受不一样的悲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中国第一座浮桥:潮州浮桥。它是由舢板牵引江面上的浮船,从而让出江心的水道,等到大型船只通行后浮船再重新连接成为一座浮桥。古时候称为舟梁,它用船舟来代替桥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桥”之称。由于浮桥架设简便,成桥迅速,在军事上常被应用,因此又称“战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广济桥的建造前后共用了300多年的时间,修建这座桥可以沟通潮州的东西两岸。古代的潮州海运能勾连泉州和广州,河运则可以让船泊逆韩江而上,直达内陆各地重要的商贸枢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广济桥既要方便潮州的百姓,又要保证大型船只通航。工匠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湍急的江水中,从东西两岸向江心不断推进,潮州人就是这样前赴后继得几年甚至几十年增加一个桥墩。如此智慧的建造诞生于南宋时期,800多年的风雨让广济桥成为了潮州人心中的文化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传在古时候,这条江边上种有十里梅花,因此这条江就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梅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水过处便是梅州,梅州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聚居地和集散地。客家话就是以梅县客家为标准音,于是这里被称作“世界客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客家围屋是用砖石砌成的,距今有250多年的历史了,在梅州的客家建筑中,泰安楼还是年轻人。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支系,大批客家先民涌进梅州时,是发生在800多年前的宋元之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举全州之力,建设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初入异乡的客家人需要抱团取暖。我们在泰安楼还可以听到广东汉乐,广东汉乐是客家先民带来的中原古乐与当地音乐结合的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层层叠叠的屋檐如花瓣一样盛开,于是花萼楼由此得名,在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400多年以来,这座老屋见过太多客家人的聚散,自从第一次离开故土,客家人就已经不在意经历更多的离别,一座土楼就是一部家族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华又庐土楼的主人姓潘,是一位在南洋做生意的华侨,他将多年积攒的钱建造了这座围屋,他的每个儿子都有一个堂院,门楣上各有八个不同的字,代表了八个儿子的名字。虽然他旅居海外,却将归乡团聚的渴望凝结在这围屋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谢谢各位亲的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资料解说词来源于网络/在此,鸣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文编辑/漆老大 谨以此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一周年。</span></p> 下一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