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武功山,江西第一高峰,号称户外徒步者的天堂,在华东地区名声斐然。驴友的老老老老前辈徐霞客先生曾点评道:“薄海内外,无如赣之武功山。登武功山,江南无山,观止矣!”这位强驴的足迹遍布千山万水,眼界是何等的开阔,能说出“无山”、“观止”之言,足以证明武功山的美景是多么的动人心魄。</p><p><br></p><p>自从管队在群里发布了武功山的行程之后,我就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之中。虐行组和休闲组,我到底要报哪一个呢?休闲组走景区路线,自然是十分轻松,但是好像有点平淡哦?虐行组走反穿路线,感觉好过瘾啊,但是我会不会坚持不下来呢?管队每日叮嘱:没有一定的体能储备,慎选虐行组!我认真地评估了下自己每周几次三公里的运动量,觉得自己好像还差点。虽然我之前也爬过不少山,但是并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户外经验,正如管队所言,上山没有回头路,主要还是靠自己,万一体能不够,丢脸事小,给大家拖后腿就麻烦了。这么想着,最后心一横报了休闲组,就当去探探路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色箭头为虐行组路线,红圈为起始点)</p><p><br></p> <p>到了集合的那一天,大家见了面,大哥大姐挨个过来问我:哎呀,你这么年轻,你怎么不走虐行组啊?我笑笑说:哎呀,我恐怕不行的。在车上,管队和黄老师一通侃:虐行就是到时候在山脊上一会上坡一会下坡,反正就是让你体验上上下下的享受!</p><p><br></p><p>黄老师哈哈一笑,摩拳擦掌:听起来好有意思哦!</p><p><br></p><p>坐在前排的我心里默默地想:我也觉得好有意思哦!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走虐行我好后悔啊!</p><p><br></p><p>然后我又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之中:要不要现在去找管队改组别呢?可是人家门票、住宿啥的都订好了啊,这不是又给别人添麻烦吗?想来想去还是不甘心,找到管队开了口。没想到管队一口答应了,并且很专业地指出我穿的鞋不行,鞋底太软,肯定吃亏。</p><p><br></p><p>这么一讲我心又凉了半截,管队安慰我:放心,想办法满足你的心愿!然后各种电话微信,辗转托山上的农庄老板给我买了双鞋——那种最简单不过的解放鞋。</p><p><br></p><p>管队说,这鞋鞋底硬,防滑好,拿来救急最好不过,你把跑鞋的减震鞋垫垫进去,应付后面的路,绝对足够!</p><p><br></p><p>于是,我穿着这双三十块钱的解放鞋,站在了武功山的脚下。</p><p><br></p> <p>我们从龙山村出发,一路向上,爬到发云界,海拔上升1100米。这段路途十分纯粹,就一个字——爬。一头扎进山林,宛如进入另一个时空,外面的喧闹浮华被密林、溪水、落叶统统挡在山外。什么也不想,只是专心致志地走好脚下的路。野草蔓蔓,溪水潺潺,高林蔽日,秋色正好。抬头是五彩斑斓的色彩,脚下是软如厚毯的落叶,有微微的雨点落下,空气湿润又清新,偶尔有鸟飞过,发出悠长空灵的回响。</p><p><br></p> 雾气悄然地弥漫开来,穿过我们,盘山而上。树木山林隐去面容,只露出隐约的轮廓。色彩褪去,水墨显现。走在雾中,就像走在一个不知道结局的故事里,怀揣着好奇,去一探究竟。<div><br></div> <p>快到顶的时候,风吹雾散,天色倏然亮了许多。黄老师夫妇俩、红太阳、加上我四个人走在最前面,山林里十分安静,只有脚下的落叶窸窣作响。一种叮铃叮铃的声音隐约从高处传来,众人疑惑,会不会是铁桶从上面滚下来?阿姨眼尖,突然大喊,有马!马下来了!</p><p><br></p><p>状况突然,大家都有点慌乱,立马从小道上闪身进入树林避让。马(也可能是骡子)快走到跟前的时候,赶它的人轻轻吹了声口哨,马儿立刻在离我们两三米的地方停住了,低着头温顺地站着,好似在让我们先走。</p><p><br></p><p>黄老师客气地对它说:马儿马儿,谢谢你啊,你好有礼貌,你也辛苦啦!</p><p><br></p> <p>山路难走,山上的吃穿用度,无一不是用这种最原始的运力输送,这里面有人的坚毅勤恳,也有自然的宽容仁厚。</p> <p>走了四个半小时,发云界终于近在眼前。武功山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当海拔上升到一定高度,遮天蔽日的山林之景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十万亩壮阔的高山草甸。我们登顶之时,恰好太阳露脸,落日的光芒穿透厚厚的云层,照亮了一方天空。云幕裂开了一条缝,光之金线在其中穿引。埋头苦爬一下午的我们,惊呼的同时,精神也为之一振,宛如得到奖赏。</p> <p>再往前走,武功山将它的精华慷慨地展露在我们面前。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延绵不绝,直至天际尽头。金色的芦苇满山遍野,在风里低吟浅唱,轻声细语地给你讲一个秋天的童话。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在高处远眺,山有阴阳,一面是黄绿渐变的郁郁葱葱,一面是深沉浓烈的金色海洋。落日任性地洒下一点余晖,又迅速地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瞬间的明暗交替、光影流转,是大自然闲来无事变的一个魔术。</p> 在那一刻,武功山给我们留了一个彩蛋。虹雨姐带的景区组此时在金顶上,看到了难得一见的双彩虹,而我在发云界,看见了宛如彩带一般的虹。说来奇怪,在这之前,我居然一次彩虹都没有见过。当麦兜指给我看的时候,我激动得要命,啊,我也是看过彩虹的人了啊。<div><br></div> 希望家人朋友,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我仰着脑袋,使劲地看那一段像彩虹糖一样的光芒,在心里默默地许愿。<div><br></div> <p>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客栈里就有了人声,大家争先跑到门口的平台上等日出。天色未亮,群山环绕,黝黑而静默,巍峨又温柔。天上的云一片排着一片,汹涌壮阔,无声呼啸。很快,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抹红色的亮光,慢慢地,这抹红光像一字排开的战马,在天空中奔腾,变成了一线霞光。这霞光继而翻滚跃动,遍染层云,如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它踏着时间的节奏,让天光喷涌而至,群山豁然开朗。</p> <p>无奈云层太厚,只见霞光不见旭日。不过据说在某个瞬间,朝阳露出了咸蛋黄似的一角,然而我并没有拍到,因为我正在饭厅里吃面条。</p> <p>这一天,是虐行线的重点,我们要沿着山脊线,不断地上坡、下坡,连续翻越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山头,一直走到吊马桩。</p> <p>在发云界界碑打完卡,我们就从这里出发。走着走着,旭日初升,金光遍地。山上是小气候,阴晴不定,不讲章法,能看到蓝天白云,实属老天爷赏脸。这一上午的阳光给了我们一个珍贵的窗口期,随便一拍就是风光大片。</p> <p>武功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连在一起蜿蜒起伏的大山脉。它不似别的山那么险峻陡峭、高耸入云,它有着温柔的线条、敦厚的面容、无垠的背影。我们走在山顶的小道上,视野再无遮挡,群山之姿尽收眼底,目力之极依稀能看到远处的城镇。武功山的美,在于大开大阖的磅礴之势,在于山色碧霄的交相呼应,在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包容气度。</p> <p>这一段山脊穿越,最费劲的应该就是绝望坡了。顾名思义,绝望坡可以让人走到绝望。其实这一段路并不算长,但坡度应该是最陡的,而且是连续的陡坡,不让人有喘息的空隙。山路也不如之前的平坦,各种大小石头堆积起天然的台阶,落差很大。不过好在这段路的大部分地方都有铁栏杆可以借力,一手抓栏杆,一手登山杖,大家连成一线,咬咬牙出出汗也就走完了。绝望坡并没有让我们绝望,因为知道这之后的路会好走许多,大家把绝望坡爬成了希望坡,加油鼓劲,彼此相助。</p> <p>这一天,我们走了八个小时,顺利到达吊马桩。在这里,我看到了毕生难忘的景色。</p> <p>我们刚到达的时候,雾气弥漫,连近在眼前的山都有点模糊。又因为时间还早,我就跑去冲了个澡。当我还在房间里悠哉悠哉地绑干发帽的时候,旺哥在群里呼我,有云海,来栈道!</p><p><br></p><p>我生怕没一会云海就散了,立马冲出去,一口气跑上栈道的台阶。队里的一位大姐和我迎面相遇,可能是看到我戴着个毛茸茸的干发帽,样子有点滑稽,有些惊讶地喊我:欸,这不是二二吗?我一时间刹不住步子,只能让风带去我的声音:我去看云海!</p> <p>在山里,想看云海,或者想看日落,没有运气是不行的,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雾气消散,阳光登场,云海落日,双景齐现,除了运气爆棚,我想不出其他科学的解释。这之前,我也在别处看过几次云海,然而武功山告诉我,我看的是云浪、云花,而绝非“海”。</p> <p>玻璃栈道的入口,是两山夹一谷的地势,奶白色的云与视平线相当,如同大江大河般流向有着金色余晖的远方。玻璃栈道正对着西面,往更深处走,群山依次退向两边,成为画面中的衬景,真正的像大海般无边无际的云海就这么安然沉静地驻足在我们面前,那样的绵密松软、轻盈飘逸。云海超过栈道的高度,升腾到我半腰的位置,不知道这片云海到底有多大,举目四望,无处不是云。天上的云压得很低,与脚下的云海亲密相拥,夕阳在天云地浪之间发出熠熠的光芒,是恋人眼中无限的温柔。</p> 傍晚的栈道上,只有寥寥数人,旁边的小哥用手机外放着一段久石让的轻音乐,旋律幽然空灵,在云端静静地流淌。谁也没有说话,大家都倚在栏杆上,沉浸其中。<div><br></div> 落日融金,暮云合璧,峰出惊涛,浪海苍茫,此情此景,不似人间。<div><br></div> <p>最后一段是登金顶。天上飘起了小雨,雾气浓重,一路上都是白茫茫一片。我们沿着景区步道,爬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台阶路,终于登上了武功山最高峰,金顶,测绘海拔1918米。</p> <p>来之前怕山上冷,我背了一件轻便的羽绒服上山,然而一路上并没有穿的机会,我不禁暗暗地想,一点都不冷,白背了这么远。当金顶近在咫尺的时候,我一鼓作气地爬上去,还没站稳脚跟,呼呼的烈风就吹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我赶紧缩着脖子又掉头往下走。神奇的是,十步之外,风立刻就小了很多,再无凌厉之感。我立马把羽绒服拿出来,一边穿一边想,对不起,我收回之前说你毫无用处的话,没有你,我感觉我都上不了金顶了!</p> <p>自然毕竟是自然,再温柔也是巍巍高山。它向你敞开怀抱,让你徜徉其中,也告诉你它的粗砺凶猛,让你心生敬畏。漫天浓雾遮蔽风景,是遗憾,也是邀请。这一次的大赏就到这里,还想看吗?下次再来吧!</p> <p>在金顶打完卡,我们沿着景区线开始下撤。原本以为今日再无景致,没想到下到半山腰,雾气突然就散了,武功山送给我们一个离别前的回眸。</p><p><br></p><p>我看见了密林清溪的幽然恬静,看见了高山草甸的壮阔辽远,最后一刻,我看见了武功山的清丽和秀美。</p><p><br></p> 时间的画师随手打翻了颜料盘,红橙黄绿一股脑泼洒在峭壁山崖之上。红如烈焰,灿若碎金,深浅不一明暗交织的绿织出秋之底色。这是一场山林的欢聚,一次色彩的盛宴,是武功山最后的送别。<br><br>很快,雾气再次涌来,逡巡缭绕。这一段乐章终至尾声,帷幕落下,重回尘世。<div><br></div> <p>从中庵坐索道下到我们启程时的农庄,武功山之旅就正式结束了。有两位队员正好是生日,按照团队的传统,中午在农家小院里,大家一起吃蛋糕庆祝,经历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p><p><br></p><p>这一路走来,管队给我买的鞋,旺哥给我弄的俩棍,再加上我自己带的护膝护腿,堪称登山三大法宝,让我不算费劲地走完了穿越武功山的路程,还有各位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一路上的投喂,让只带着休闲组物资的我,顺利地完成了虐行组的任务。感谢大家!谢谢你们!</p><p><br></p><p>今年是艰难的一年,不论是之于大国,还是之于小家。翻山越岭的路上,很多客栈前都伫立着一面五星红旗,红旗招展,迎风飘扬。此时此刻,看见国旗,心中更生感慨。</p> 爱我中华,大好河山!<div><br>山川湖海,大家,有缘再见啦!</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