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49, 49, 49);"> 冬阳和煦照长安,师大院内天未寒。2020年11月9日,我很荣幸参加了陕西省2020年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b></p> <p><b style="color: rgb(49, 49, 49);"> 开班仪式上党怀兴校长致辞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应每天诵读一小时,练习书法半小时,每周讲一次经典,这样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气质,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让我深受启迪,多年来,自己也曾有此愿景,但总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不曾持之以恒,因而总是断断续续的被搁浅,日后定当坚持,无论多忙,也要饱读诗书,潜心修炼自己,孕育学生,相信“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b></p> <p><b style="color: rgb(49, 49, 49);"> 教育厅赵昶葆副厅长回顾我们省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典诵写活动,他说陕西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经典诵读的条件得天独厚,希望我们借助这方凝聚人心的平台,更加珍惜机会,更加勤奋,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潜心实践。我们定牢记嘱托,在平凡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经典诵写能力,为凝聚人心,塑造灵魂发挥应有的作用。</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陕师大朱晓彧教授代表授课教师发言,她把陕师大首批获国家语言文字运用基地视为一份信任,一种荣誉,多年来一直以高度责任感对待中华经典诵写活动,我们为如此卓越之师而心生敬佩。</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来自高新第二学校的刘白羽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以学校如火如荼的经典诵读活动讲起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缘,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做有品味的经典大先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传承经典薪火,把经典嵌入学生的脑子中。做到:“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b></p><p><br></p> <p><b style="color: rgb(49, 49, 49);"> 国家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晖以10月13日孙春兰副总理讲话精神为指导,讲到语言文字的春天来了,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加强中小学经典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做好种子型教师。希望殷切,我们定当肩负使命,砥砺前行。</b></p> <p><b style="color: rgb(49, 49, 49);"> 王司长从国家发展语言文字软势力的角度与语言文字发展新时代的阶段使命出发,让我明白了汉字与祖国发展的关系,明白了国家简化汉字的重大意义。灾难面前救援的鲜活案例让我明白了统一普通话的重要性。从他讲到的语言文字推广存在的不足以及孙春兰总理讲话中的关键词诠释,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未来,我们要着眼长远,胸怀祖国,牢记语言文字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书法教育,把我们的语言通过语言文化、语言科技、语言服务推广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一臂之力。</b></p> <p><b> 陕师大历史系于赓哲教授是一位走进百家讲坛的名人,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长安城史,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我们,从他对巜静夜思》和巜卖炭翁》里句子的雕琢,让我更加确信文史不分家。作为一名老师,我很汗颜,长期以来,以书为本讲诗词,今后教学一定不要盲从,要多读相关的历史,了解其背景,只有以这样严谨的方式和态度对待我们的教学,才能把语言文字教育真正落到实处。</b></p> <p><b style="color: rgb(49, 49, 49);"> 报告结束,夕阳西下,站在长安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回想它的过往今生,历史幕幕在现。未来,我会珍惜这方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锤炼自己,饱读诗书、史书,树立大语文格局,做有家国情怀的大先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