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巨口谣</p> 如果不是翻张老师的公号,几乎忘了,厦大哲学系85级师生巨口之行,竟然是去年的事——我一直以为是前年,甚至是更远。<br><br>只能说,时间过得太快。<br><br>也或许是,我老得太快。据说,上了年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越近的事越记不得,越远的,反倒记得清晰。<br><br>总而言之,这场到我老家的师生行,可以说是蓄谋已久。<br><br>这些年,我的老家确乎是有变化的。引进阮仪三老先生团队策划的“乡村艺术季”之后,各级政府多多少少做了些事,从“艺术唤醒乡村”到“艺术激活乡村”,再到“艺术赋能乡村”,三个进阶的定位还是很精准的。据此,老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提升,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个偏远山乡,渐渐有了美丽乡村的模样,成为网红乡村,这一切,都让外界印象深刻。<div><br></div><div>也因此,我的同学们也对老家有了些许向往。不过,由于各方面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住宿条件差强人意,我一直不敢邀请同学们造访。</div><div><br></div><div>前年,乡里有意征集一首“乡歌”,作为延平区乡村艺术季的主题曲。时任乡长胡玉贵把任务交给了我,按他的说法,我是土生土长的巨口人,写歌词肯定最有感觉。</div><div><br></div><div>可惜,我辜负了胡乡长的美意,大半年过去了,硬是憋不出一个字。</div><div><br></div><div>直到2019年11月,有了海南博鳌之行。见到老同学洪文兴,我就知道,写歌词,非他莫属。文兴同学虽贵为央企高层,但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作词作曲也不在话下。厦大85级毕业三十周年晚会上,由他作词、音乐系王励红作曲的《我的1985》一炮走红,拨动了所有同学的心弦而广受赞誉。直到今天,那熟悉的旋律响起,都会勾起我们对厦大的悠悠思情。</div><div><br></div><div>但是,要写巨口,起码要认识巨口;要认识巨口,光凭几篇文章、几张照片,或者几段视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博鳌之行后,我就有了邀请老师同学到巨口走走的想法。</div><div><br></div><div>去年春节过后,武汉爆发新冠疫情。疫情过后,我正是发出了邀约,很快得到了包括张老师、周老师已经文兴等同学的响应。考虑到夏天天气炎热,我把日期定在了8月底。</div><div><br></div><div>有关这次巨口行的情况,张老师有比较详细的记述,恕我偷懒,就不再赘述了。链接在此https://mp.weixin.qq.com/s/wRzjQjwVc67DMBXkyFVqDA</div> 文兴同学果然是捷才,回去后不久,他就把词曲都做好了。尽管他一再说写得不好,还要继续修改,但因为艺术季很快就要开幕,乡里催着要,于是,就有了这首《巨口谣》。<div><br></div><div>之后,乡里请人拍了MV,邀请省歌舞剧院青年歌唱演员张思佳倾情献唱。虽然演唱有些瑕疵,但配上巨口的精美画面,总体呈现效果还是不错的。</div><div><br></div><div>昨天,美忠忽然说起这首《巨口谣》的事,恍然以为过去很久了,万万没想到,却是去年的事。于是,再翻出这件往事,思绪,又飞回到了家乡,又回到了那次短暂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巨口之行!</div><div><br></div><div>今天,再一次唱起《巨口谣》!</div> <p>巨口谣</p><p> 词/曲 洪文兴</p><p><br></p><p>一溪分两岸,</p><p>一山守万家。</p><p>一壶醉千年,</p><p>一杯迎天下。</p><p><br></p><p>片片稻田,金灿灿,</p><p>座座古厝,黄墙黛瓦。</p><p>层层山林,青青葱葱,</p><p>鹭鸟翻飞映云霞。</p><p>蓝天白云下,</p><p>就是我的家。</p><p>美丽巨口,</p><p>你是一幅画。</p><p>看不够的原野,</p><p>锦绣任挥洒。</p><p>走不够的小道,</p><p>遇见“布达拉”。</p><p>多彩土地四季变幻,</p><p>日月穿梭乾坤大。</p><p> </p><p>高高笔架山,会呼吸,</p><p>长长石板路,轻轻说话。</p><p>弯弯武步溪,唱着歌谣,</p><p>满山微笑油茶花。</p><p>千秋风雨里,</p><p>住着我的家。</p><p>古老巨口,</p><p>你是一首歌。</p><p>听不完的故事,</p><p>乡愁浓如茶。</p><p>品不尽的味道,</p><p>把酒话桑麻。</p><p>多情山水世代传唱,</p><p>魂牵梦绕到天涯。</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