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董埔岛【皖02】(ZZS249)

老赵~ZZS

<p>董铺岛位于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风景优美,面积2.65平方公里。</p> <p>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在董埔岛,是中国科学院在合肥设立的重要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p> <p>有幸曾经在董埔岛工作二十余年,青春年华在此度过。</p> <p>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辈子在董埔岛奉献。</p> <p>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莅临视察董埔岛,高度评价此地的科研环境,题词“科学岛”。由此“科学岛”成了“董埔岛”的雅名。</p> <p>董埔岛三面环水,绿树成荫。2017年3月28日,董铺科学岛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p> <p>自从197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安徽光机所”或“安光所”)在董埔岛建所五十年以来,董埔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 <p>当初岛上唯一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安光所”,陆续演变成4个研究所(安光所、等离子体所、智能所和固体物理所),2001年11月建立中国科学院的外派机构合肥分院。</p> <p>随着中国科学院的改革创新发展,2003年5月,董埔岛上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辖10个研究所(非法人单位)。</p> <p>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Hef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的主要学科有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强磁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与纳米技术、大气光学与遥感、环境光学与技术、仿生感知与智能系统、激光材料与技术、超导电工与节能应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等。</p> <p>截至2014年底,合肥研究院建有10个直属研究所,1个国家工程中心,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共有在职职工2408人,在学研究生1361人,在站博士后90余人。</p> <p>建所初期,岛上四座科研主楼:1号楼、2号楼、3号楼和4号楼。50年来,陆续又修建了多座科研楼:智能所科研楼、托卡马克实验大厅、交叉学科科研楼、……</p> <p>当年从合肥市区到岛上来,得环绕半个岛,从岛的北边进入。那时的职工通勤交通车是大卡车!</p> <p>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和合肥市的大力支持下,1982年12月在岛南边的蜀山湖上垒起一半堤、架起一座5孔桥,科学大道连接大蜀山下的六合公路,蜀山湖变通途。往返市内的职工乘坐大客车,驶过“蜀山湖大桥”,极大改善了董埔岛的交通状况。</p> <p>这是坐落在蜀山湖大桥旁的实验室。</p> <p>鲜花绽放,欢迎来宾!</p> <p>“一号别墅”是六十年代的建筑,历史悠久。曾经是安徽光机所的镀膜研究室,如今是“合肥现代科技馆”,向民众开放。</p> <p>“一号别墅”建筑群,基本保持原来的模样。</p> <p>“低温站”,当年的单身职工宿舍,现已修葺一新,成为“核能安全技术研究院”所在地。</p> <p>“核能安全技术研究院”</p> <p>过去的低温站经过扩建,大门上悬挂如此多的铭牌。</p> <p>“核能安全技术研究院”的内部办公室,面目全非。找到了当年曾经居住过的房间。</p> <p>红叶茂密</p> <p>三号别墅,曾经是固体所的实验室。</p> <p>如今,环境光学实验室在此建立了大气环境监测基地。</p> <p>实验基地</p> <p>智能所科研楼</p> <p>湖滨楼,董埔岛的元老级“楼堂馆所”,现在已是“运动健康实验室”</p> <p>湖滨楼的“英姿”</p> <p>梧桐树遍布全岛</p> <p>林荫大道</p> <p>一号楼,过去、现在都是安徽光机所的重要科研主楼</p> <p>一号楼不同角度的模样</p> <p>掩藏在树丛中的实验室,当年电子束放电激励X射线装置坐落在此,曾经获得过重要实验结果。</p> <p>二号楼,当年“合肥分院”机关所在地,如今“物质科学院”的办公地。</p> <p>二号楼仍是合肥研究院的首脑机关。</p> <p>董埔岛的中心广场,夏晚,岛上的职工喜欢在此纳凉。</p> <p>交叉科研楼,一些前沿的、交叉课题在此进行。</p> <p>看看这个指示牌,可以粗略了解这座大楼的研究内容。</p> <p>交叉科研楼的北边。</p> <p>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著名的“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在此研究。</p> <p>EAST控制大厅</p> <p>磁耦合线圈</p> <p>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p> <p>三号楼,固体物理研究所</p> <p>固体所小楼,所机关和部分研究室在此。</p> <p>著名科学家、“葛氏摆”的发明人葛庭燧院士是固体物理所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1993年葛先生接待Aussenegg教授。</p> <p>年轻的科学家杨教授</p> <p>与老一辈、新一代科学家合影</p> <p>强磁场研究中心,一个新建立的现代化科研基地。</p> <p>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进展。</p> <p>智能所大楼</p> <p>东区2栋家属楼,寻找曾经生活八年的痕迹</p> <p>曾经的邻居</p> <p>西区的家属楼,如今是职工中转房和研究生宿舍。</p> <p>西区18号家属楼,曾经居住过七年。</p> <p>如今,岛上的职工基本移居“科学家园”小区。</p> <p>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p> <p>科学家园小区条件舒适,老同志颐养天年,年轻科研人员安居乐业。</p> <p>老友相聚“皖香宴”</p> <p>确深雅健</p> <p>蔡老身体健康,反应敏捷;陆教授、王教授、胡教授、洪总退而不休,发挥余热;诸位女士青春痕迹依然,谈笑风生。</p> <p>家常便饭,小酌几杯,谈笑之间,几十年已过……</p> <p>老同学相见格外亲热</p> <p>老同事、老领导、老朋友</p> <p>旧地重游,亲身感受董埔岛的巨大发展,深感兴奋、骄傲。</p> <p class="ql-block">会见老朋友,回忆曾经共同走过的路;感恩董埔岛,感谢诸位老友,祝福永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见!再见!再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2020.1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