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那花,那些人

宕昌城关三小申学奇

<p>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时节匆匆流逝中 立冬来临,此时的宕昌不要说凋零的花瓣早已不见踪影,枝头树叶也在连日来的风雨中即将飘落殆尽。天气日渐寒冷中,我和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却萌芽出土,中期考试刚一结束,我们立马开始阅读《又见构树花》</p><p> 作者晓月说,南方城市的春天有点北方秋冬的味道,我和孩子们在北方的冬日里,读着书中南方城市的春天,流连在一株株构树、栾树、木棉树浓密的枝叶下。</p> <p> 也许是机缘巧合,一个偶然的机会,这本书来到了我们班。可是面对这个刚刚接手的新班级,面对一群没有一点阅读基础的孩子们,面对这么厚重又深刻的一本书,回想自己接班以来几乎“扫盲式”的识字教学,这对大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不敢贸然下手,我怕孩子们能力不足望而生畏读不下去,我怕自己指导不准孩子们读不进去,我更怕在流水似的光阴中耽搁了孩子们学习字词句又辜负了作者娴静唯美的文字。 </p> <p> 在我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时,有孩子问我可否借这本书看看,我说可以,只要你们想看,书架上的书都可以借去看。也许我低估了有些孩子的阅读水平,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后统计竟然有7个孩子读完了全书,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他们确定自己真的读完了,于是班级共读就这么决定了。</p> <p> 我按部就班的开始我的工作,先是导读。看封面,介绍孩子们认识构树,这种南方的雌雄异株的植物在我们这里是很少见的,对于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花,孩子们更是感到惊讶。然后看勒口,认识作者,一位亲切的满脸含笑的阿姨,正抱着书低头沉思。接着打开看目录,猜猜里面的故事,我把孩子们最想听的故事读出来,印证与他们的猜测是否一致。最后我鼓励孩子们,虽然这本书与我们以往读的书有些不同,但是书中有很多你们同龄人的思考和感悟,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读完。</p><p><br></p> <p>  旭日东升,朝阳透过窗户照进教室,孩子们捧起书静静的读,一个个孩子如一棵棵幼苗沐浴着明亮的阳光,文字如小溪汩汩流淌,浇灌着那幼小的心田。我站在讲桌前读书,不敢走动,也不敢发声,生怕打破这难得的安静,我知道文学正在带他们走进另一片美妙的天地。</p> <p>  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强,读得兴致勃勃;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弱一些,慢慢理解,边读边想;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很差,稀里糊涂的认字,读完也不知所云……然而无论孩子身处何种程度,不强求每个人都达到某种层次,理解几分是几分,读进多少算多少,但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吧! </p> <p> 读中推进用了持续一个星期的持续默读。每天阅读50页,先在本子上概括出主要内容,然后微信群打卡,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读后感想。教师在课堂梳理故事情节,讲解有难度的写作方法(比如书中出现的插叙,联想等学生是比较陌生的),辅助孩子们理解所读内容,每天总结孩子们当日作业,点评他们的阅读打卡,公示每个人的阅读积分。 </p> <p> 每天公布阅读积分,也对孩子们又很大的督促作用。作业日渐多了起来,打卡人数也有所上升。我知道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孩子爱读书,却写不出来东西;也有孩子根本不爱读书,跟着大家装模作样。可是集体的行动有很强的裹挟作用,就像你上了一辆列车,只能跟上大家一路前行,除非到站,中途别无选择。</p> <p> 感谢班上的三十多位家长,一周一来,坚持陪伴孩子们阅读打卡,帮助孩子记录他们读书感想。其中有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了全书,这将是孩子童年里一份美好的回忆,甚至会温暖孩子的一生。。</p> <p>  孩子们的阅读单也很有趣,不同人心目中的褐褐是截然不同的。初次做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基本上也是有模有样。</p> <p> 孩子们稚嫩的笔迹,写下了自己读书时的理解,也记录了自己读书的收获。一天天读下来,写下来,把自己读书的过程记录出来,这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成就!</p> <p> 感谢郭燕琼老师的阅读单设计,通过百度我坐享其成。读后交流课,基本上就是借助阅读单进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都已随堂分析过了,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欣赏了一下文中精彩片段,拓展延伸化身朱余晨给褐褐写一封回信。有学生发现整本书就讲了褐褐推开了生命的三扇门,有学生发现电台阿姨就是晓月阿姨本人,理由是他们都是电台节目主持人,都特别懂儿童心理。还有几位学生说,过去的一个星期,他过的很快乐,希望能读到作者的其他作品。</p> <p> 这是一部校园成长小说,主题离不开孩子们的成长,而成长就是由懵懂无知走向探索发现,由表面肤浅走向深入思考,也就是《亲爱的汉修先生》里说的,主人公必须解决一个难题,这本书中主人公褐褐逐渐清晰的认识了自己,解决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从而成长为一个坚韧,隐忍,冷静,果断,智慧的少女。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体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出自己未来的模样。 </p> <p>  过去的一个星期与我而言也是一个尝试,一次挑战,许多时候,课堂都没有想象中的小手如林,没有想象中的畅所欲言,我基本上是一个人在自说自话,但是读书是一种雅兴,一种品味,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先让书中的那些树,那些花,那些人,沉淀心底,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孩子们会慢慢理解的,我只希望能把书带进他们的生活,使读书成为他们今后的一种生活方式。</p><p> </p> <p>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四季轮回,秋尽冬来,我看着学生安静的读书,在初冬的暖阳里,如一朵朵绽放的黄菊,装点着日渐萧瑟的大地。巴尔蒙特说“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而我想说“为了和你们一起读书,我来到这个班上”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但这应该是另一本书阅读的开始,我满心期待着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欢喜中。</p>

孩子

阅读

读书

本书

打卡

自己

读完

学生

构树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