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微微的晨风捎来丝丝清凉的气息,暖暖的秋阳穿过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早起的鸟儿在树枝间跳跃欢啼,一如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的我们。快,背上简单的行囊,乘上舒适的大巴,朝着快乐出发吧!</h3> <h3>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宜昌著名的旅游景点——三游洞。导游阿姨给我们讲述了三游洞名字的来历:公元819年,白居易偕弟白行简同行,与著名诗人、好友元稹相遇夷陵,畅游西陵峡口时所发现,喜出往外,作文以记。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 ,因为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宋代苏询、苏轼、苏辙也慕名而至,人称“后三游”。还有欧阳修、陆游、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也曾到此访古探幽,赋诗唱和。听了导游的讲述,我们对今天的旅行更期待了。</h3> <h3> 汽车一路飞驰。车窗外,不时闪过的风景似一幅流动的图画,山影、树影、田野、小河……色彩和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幻着。尤其是那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柑橘,仿佛在骄傲地向人们诉说着秋的丰硕。</h3> <h3> 到了,到了!背上小背包,戴上小红帽。我们有序地下了车,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景区门口的空地上,简短的开营仪式开始了。</h3> <h3> 一进入三游洞的大门,前三游三位文人的雕像仿佛将我们带回了千年前他们游山历水的场景。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无不散发着厚重的历史韵味。</h3> <h3>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石碑、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艺。楚塞楼下,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拓片:先细心地清洁石碑,铺上宣纸、用软刷小心地赶走气泡。再用报纸将宣纸上多余的水分吸干,用柔软的扑子把墨汁均匀地蘸到宣纸上。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润。</h3> <h3> 从楚塞楼下来,就到了印章石园。据老师介绍,园中共有127枚印章石刻,其风格各异、镌刻精致、依石取势,自然天成,既保持了印章图案的原貌,又兼顾了在石材中的合理布局,每一枚石刻都独立成为一件艺术品。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纷纷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印章,一笔一画地临摹。</h3> <h3> 上午的第三堂课,博学的雷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三游洞的诸多历史人文、诗词歌赋。悠悠的古琴曲,缓缓的吟诵声,带我们穿越千年,轻轻触摸那滋养了华夏文明的诗魂。</h3> <h3> 下午,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探访三游洞主洞。历代文人从此经过,留下诗文满壁,欧阳修、黄庭坚、陆游以至冯玉祥,都曾在这里留下墨迹,正是这些诗文铸就了三游洞的灵魂。我情不自禁地仰望那满壁的石刻,踏数那古老的石阶,然后再去伸手触摸那黝黑的石壁,仿佛这些石头里面居住着长久以来驻守着的精灵。 </h3> <h3> 出了洞,我们沿着峭壁上的曲径,缓缓地往前走。丽日悬空,山峦叠翠;古藤悠悠,鸟语悠悠。林中野花开得热热闹闹,香得醉人。登上山巅,攀上角亭,极目远眺。温润的清风拂过,带来缓缓的汽笛声,江水清澈如碧玉,江面闪烁着万点银光。悬崖峭壁上各色植物恬然自得,演绎或红或黄的深浅明媚。</h3> <h3>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古军垒,这里是著名的夷陵之战的遗址。站在此处,我仿佛听到了那惊天动地的厮杀呐喊,似乎闻到了那尚未散尽的三国烽烟。西陵峡的一段段尘封的记忆再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张飞的怒目擂鼓,陆逊的骁勇善战,诸葛亮的八阵之图……历史人物的风采在这一刻重现。同学们也纷纷披上战甲,手持弯弓刀剑在古军垒排兵布阵,感受古代战争恢宏与智慧。</h3> <h3> 一天的研学之旅,时间不长,却穿过漫长的时光。回程时,我们都意犹未尽。短暂的旅行,未必能习得诸多技艺,但却会孕育出兴趣和眼界的萌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谢秋日里与三游洞的这一次美丽的邂逅,让孩子们在喜悦和辛劳中不断雕琢自己、升华自己。它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