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浙江丽水、台州7日之丽水缙云(上)

火华

<p class="ql-block">  河阳古民居,浙江丽水缙云县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其水系、道路基本保持元代村庄设计特色</p> 象征功名的桅杆 <p>  虚竹公祠,缙云首富朱虚竹之子及兄弟始建于1858年,以苏州古祠堂为蓝本,耗工四年,建筑精细,为古祠堂建筑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整座祠堂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木雕、石雕、砖雕技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  尤其木雕上的人物、鸟兽、花卉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大红灯笼在醇厚的历史上涂抹出一缕亮色</p> <p>  廉让之间,河阳现存最精致的十八间大院</p> <p class="ql-block">  文翰公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古建筑,距今两百多年</p> <p>  元代设计的一溪两坑之水系</p> <p>  家门前的铜钱图案,寓意钱进门,而做生意一出门就踏进钱眼里。铺设时盐卤水浸泡的泥土,天气转阴就会返潮变黑预报天气</p> <p class="ql-block">  柏轩二翁,清代缙云首富之子朱柏轩住宅</p> <p>  河阳老祖宗自创的别具一格的象形字,牛下有田(耕)、心口合一(读)、屋下有人(家)、云行天空(风)</p> 映月 循规 婺剧 <p>  马头墙,远远望去似马头仰头长啸,气势非凡</p> <p>  河阳古民居的特点是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群落,给人含蓄,委婉的感觉</p> <p>  民居的墙头就像是一只昂首的马头,黑瓦白墙,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耕凿遗风,马头墙群主要建筑,建于清道光年间</p> <p>  义田公所遗址,始建于清末民初,曾是慈善机构,作为谷仓和赈灾施舍场所,可惜1983年发生一场大火,房舍被毁,仅剩下前壁</p> 文化在河阳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p class="ql-block">  荷公特祠,又名孝子祠,清光绪年间为表彰孝子朱得三而建的己祠</p> <p>  宋元时期,河阳曾出过八位进士,相传八士门就是为此而建,门前一对无头石狮子乃朱元璋所赠,取名“稀罕”</p> <p class="ql-block">  河阳古民居建筑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以150米长的古街为中轴线,左右各有五条横巷,分布着五个古建筑群,六个朱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笕川村,建村1200多年,至今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宗祠、古庙、古建筑等一千多间。远近闻名的“廿八间”“十八道坛”等是村里集聚的古建筑群体</p> <p>  依古制修葺一新的石板路,古色古香,与斑驳的老墙融为一体</p> <p>  "十八道坛",300年的建筑、50年的记忆,光阴在今日凝聚</p> <div>  "十八间",十八间四合院、一座天井,全部用条石回字形铺设</div> 沐浴在暖融融的朝阳下 曦映古村 宁静的小巷 <p>  金黄的稻穗和簇新的大转盘、楼阁、高铁,昨日今朝明天</p> 和谐共处 <p>  仙都风景名胜区之小赤壁景区,古时又名白岩。绝壁陡峭,崖壁赭白相间,远望犹如焰火烧过,酷似长江赤壁,故名小赤壁</p> <p class="ql-block">  崖壁署名印海(明代邑令龚庭宾)的"小赤壁"题刻</p> <p>  小蓬莱,小赤壁前一潭碧水,多有奇石,枫柳成荫,微波粼粼,景随人移,恍如海外仙山,故名小蓬莱</p> <p>  龙耕路,小赤壁悬崖峭壁上历经千万年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天然石廊,长约四百米,宽一至三米,高二至三米,高出水面数十米,以东汉刘秀被金龙救助脱险的传说而名</p> <p>  大肚岩,头畸小而肚大如鼓。岩上有千万年的棕黑色尾状水痕,酷似农家蓑衣下摆,故又名雨蓑岩</p> <p class="ql-block">  仙都观,缙云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祠庙建筑。祭祀东汉善医方士赵炳。其云游仙都,适遭兵乱,瘟疫横行,遂施方术为人治病,救人无数</p> <p class="ql-block">  天鹅孵卵下弧形巨石交错相依,似朵朵青芝垒叠成洞,故名青芝洞</p> <p class="ql-block">  缙云最具独创性、地域性,且历史最为悠久之石桥,当数丁步桥。此为板堰丁步桥</p> <p>  一袭红装为宁静的绿水青山增添了青春活力</p> <p>  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讲学于仙都,余暇时常至此泛舟于碧潭、游憩于山野,后人遂将此潭名为朱潭,潭边之山名为朱潭山</p> 融化在夕阳花海中的鼎湖峰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仙都的标志<br>   鼎湖峰丁步桥 <p>  仙都风景区轩辕大街</p> 仰止亭,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现为新亭 <p>  驭龙亭,亭侧便是鼎湖峰</p> 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鼎湖峰 <p>  鼎湖峰,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p> <p>  鼎湖峰下九曲练溪,水势平缓,倒映着两岸山石树木,风景如画</p> <p>  斗岩三奇,步虚山山腰处的三块巨石</p> <p>  倪翁洞,初旸山山腰岩洞。相传范蠡老师倪子助越灭吴后,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唐代小篆书法家李阳冰于759年攀书“倪翁洞”三宇,刻于洞口,立巨石之上。后人修建“凭虚阁”以保护书法,至今石刻无损,字迹清晰</p> <p>  明朝刑部尚书鞘志(号旭山)和御史樊献科(号斗山),也曾先后隐居于此</p> <p>  初阳谷有三个石洞并连,又称"阳谷三窍",洞中留有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摩崖石刻,“初阳谷”石刻,为颜真卿所书</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9296bc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2020年10月浙江丽水、台州7日之丽水缙云、莲都(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