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南京江宁区,湖熟镇,杨柳村,有个古建筑群一一”朱家大院”。</p> <p> 村口石板路边有两个石人,一直守望了四百多年。见证了改朝换代,看惯了农户客商人来人往,最后迎来的却是一群一群游客。</p> <p>杨柳村的牌坊上平添了一个“古”字。</p> <p> 朝长亭边看去,那不是轿子,马驴,而是一辆辆游人的汽车。</p> <p> 在建筑群门口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池塘,叫杨柳湖。水倒也清澈,却早已无人在此塘挑水,洗衣,淘米。</p> <p> “江宁区民俗博物馆”,这新名字才用了几年。一排高墙大院,小八字门,曾经的达官富豪,门不算气派,但内敛且具书卷气。</p> <p>一看侧面的水泥立牌上,赫然写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柳村古建筑群。</p> <p> 本地人沿用老话,叫朱家大院。它座北朝南,东西向排开,现存比较完整的有十七个宅院。每个院落有几进,最多的的七进,十八道门槛,前后近百米之距。</p> <p> 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走马灯式建筑,江南水乡的明清风格。</p> <p>那年久斑斑的木柱还在那撑着,</p> <p>红木雕花镶金的床,</p> <p>古水井尚存。</p> <p>只有富贵人家才有的一道道门楼,砖雕精致,经风雨侵蚀,已看不清门头上类似吉祥富贵的字样。</p> <p> 大院有思承堂,礼和堂,树德堂三个部分组成。三堂连通又各自独处,分别为朱氏三弟兄宅院。</p> <p>穿堂式高墙深院,多为二楼,三户宛转相通。</p> <p> 南京城南的甘熙故居168间,南京俗称九十九间半,名气很大,现在是南京民俗博物馆所在。朱家大院154间,规模与之相当,但占地面积远大于甘熙故居,称“小九十九间半”。现在为江宁区民俗博物馆和非遗展示馆。</p> <p>(江宁金泊工艺品展示之一)</p> <p> 穿堂式深院,内部则根据不同的需要有隔扇,屏风,天井,小院,天花上面是“望砖”,很是精美。入内如入谜宫,而在外面因是高墙,看不到院内,真是应了富户人家不显山,不露水。</p> <p> 相传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一代孙朱侯山及其后人所建。因后代繁衍甚多,经清康熙,乾隆年间扩建,以至整个杨柳村均为朱家宅地。(这是保存较为完好且经修缮的都分)</p> <p> 解放后朱家大院没有分给农户,设为当地公房。曾作为原海军第五医院,秣陵关中学,龙都中学旧址,后相继搬出。人去楼空,年久失修,本地人一般不许孩子去玩,说是“阴气太重”。</p><p> 朱家人过去当过什么官?做过什么生意?后人又下落何方?我想那一部朱氏宗谱也许会有记载,朱家大院一定有道不尽的故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