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精神濯吾身 红色基因入我心——沿陂中学井冈山研学之旅活动掠影

张海庚

<p>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天下第一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p><p> 2020年11月7日,沿陂中学师生4百多人开启了“少年中国梦,励志井冈行”的井冈山研学之旅。我们将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穿行在井冈山红色的土地上,回望那段逝去的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聆听着一个个震撼灵魂的英雄故事,从而深刻体会井冈山精神的实质。</p><p> 在为期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中,师生们重走了红军路,走进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和火炬广场,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畅游了黄洋界,进行了感恩励志教育。精神受到了触动,灵魂受到了洗礼,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p> <p>  红色之旅,始于今日。操场上,身穿红军服的学生英姿飒爽,昂首挺胸。主席台上,钟卫东校长荡气回肠的致词,引得小战士们掌声雷动。他的一声令下,全校师生踏上了“忆峥嵘井冈岁月,走读天下第一山”的征程。</p> <p> 久有凌云志,今上井冈山。背上行装,迎着朝阳,有序上车,奔赴圣地。尽管旅程有些漫长,但欢声笑语却在每个客车里久久回旋着。</p> <p>  经过近三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师生们到达了心中的圣地——井冈山。今日的井冈山,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并举行了庄重而又肃穆的分营仪式。</p> <p>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按照教官的统一要求,同学们列队站立在餐桌旁边,依照程序有条不紊地操作,此时偌大的餐厅里哑雀无声,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井冈山红米饭、南瓜汤独特的韵味。</p> <p> 教官讲述了三湾改编的过程与历史意义。据此,学生们现场改编并选好各自连队的连长,怀着激动的心情从教官手中接过红旗。迎风飘扬的红旗传递着我们昂扬向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今日的沿中师生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崎岖不平的山路,体会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感悟红军战士的艰苦,进而认识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p> <p>  朱毛红军胜利会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今日沿中学子 再现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场景。尽管斗转星移,但胜利会师后的欢呼声依然响彻云霄。</p> <p> 同学们在教官的带领下,仔细地诵读毛泽东主席的词作,感受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乐观豪迈的气质,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动力。</p> <p>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走进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虽然再看不见战旗烈烈,听不见呐喊声,但馆里珍藏的3万余件文物、2万余份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却承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默默地诉说着可歌可泣的风云岁月。</p> <p>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山广场(火炬广场)的主火炬高34米,寓意着毛泽东同志在34岁带领红军上井冈;主火炬底座高2.7米,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1927年创立南山火炬广场。从此星火燎原至全中国。</p> <p>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在烈士陵园前,同学们神情庄重地站立着,认真聆听了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声情并茂地讲解女英雄伍若兰的感人事迹。并勉励同学们传承井冈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伟大祖国。</p> <p>  青山绿水存洁气,苍松翠柏慰忠魂。在教官的指挥下,师生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拾级而上走向烈士陵园。钟卫东校长代表全体师生上前整理花圈。师生们神情肃穆地向四万多英勇献身的英烈们三鞠躬,默哀一分钟。并参观了英烈事迹展厅。</p> <p>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钟卫东校长手持火把绕场奔跑一周,并亲手点燃了篝火,拉开了篝火晚会的序幕。</p> <p> 今夜,相约井冈;今夜,歌声嘹亮;今夜,欢聚一堂。此时此刻,老师、教官和学生纷纷登台献艺。晚会现场成为了歌声的海洋,欢乐的海洋。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p> <p>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打响的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军民在不利形势下,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积极参与,巧妙利用有利地形,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探索了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p> <p>  踏着石级,学生们来到黄洋界山上,瞻仰纪念碑,抚摸着炮台,重走挑粮小道,观看了黄洋界哨口营房遗址。并纷纷合影留念。</p> <p>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感恩励志的现场,徐总从不同方面总结此次研学的收获及不足之处。徐总要求全体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并要求各班学生当场说出感恩自己父母、老师的真心话。最后在全班师生手握手心连心的造型中结束了本次井冈山研学之旅。</p> <p> 井冈山研学之旅圆满结束。怀着执着信念,我们远赴井冈;感悟豪情壮志,我们满载而归。雄伟的井冈,灵魂的圣地。将不断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p> <p>图文编辑:张海庚</p><p>审核签发:钟卫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