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程漫步】· 阿西的家

江南鹤

<p>  阿西的家,在大凉山,在一个偏远、封闭、贫穷的小山村。</p><p> 阿西拉坡,45岁,一位沉默少语,不苟言笑的彝族兄弟,一位6个孩子的父亲。</p><p> 鼠年的深秋,我与华章、杨永东老师一起,来到了阿西的家。</p><p> 5年前,杨老师曾两次到阿西家,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只能坐绿皮车到乡火车站,捐助的物资要请村民下山马驮肩扛,睡的是阿西家的羊圈,吃的是土豆和自带的方便面。而这次,我们住的是政府为贫困户建的安置新房。</p><p> 村里铺设了水泥路,新建了村小学和安置房。阿西的新房,水电、厨卫及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都已配齐。阿西和孩子们住在新房,因为有4个孩子在外读书很少回家,所以新房还算宽敞。</p><p> 阿西家白墙红瓦的新房与土墙黑瓦的老屋仅隔百余米。阿西的母亲和奶奶依旧住在老屋。奶奶下肢瘫痪行动不便,只能由母亲在老屋照顾。</p><p> 阿西曾当过兵,在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近几年,阿西的战友四处奔走,动员社会力量,对这个极度贫困的小山村进行资助。阿西的老大、老二也在战友的帮助下,安排在外地学习。政府帮助阿西建起了种植大棚,养起了牛羊。现在,阿西一家正在逐渐摆脱困境。</p><p> 山里一直在下雨,阴冷潮湿,寒气逼人。每天上午,阿西夫妇在新居旁的场院点起篝火,村民们围坐着取暖、聊天、烤土豆。村民们习惯了一日两餐,我们也入乡随俗,省了中午一餐。虽然现在肉和米饭不像原来那样“稀罕”,但土豆仍是村民们的主食。</p><p> 村里住土坯房的贫困户还有20多家,因连日下雨,山路泥泞,我们只去了妹妹莫等几户人家。虽然之前有思想准备,但所到之处,仍被眼前无法描述的景象深深刺痛!惭愧自己缺乏对极度贫困状况的想象!</p><p> 妹妹莫,一位清秀而又孝顺的彝族姑娘,年仅19岁就已出嫁。近日因母亲生病,专程从县城赶回家照顾。见到我们,妹妹莫十分热情,搭梯爬上狭窄幽暗的阁楼,拿出节日穿戴的彝族服饰,让母亲帮忙打扮,请我们拍照。临走,母女俩一再挽留吃饭,可是,站在家徒四壁的房中,我们实在于心不忍。出门,妹妹莫执意要送我们到村头。路上,我们询问起她家何时能搬迁的问题,妹妹莫十分迷惑、失望的向我们摇摇头,言语间、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期盼。</p><p> 在阿西家住了两天,第三天早上,我们告别阿西的家人,赶到乡火车站,准备乘绿皮火车返回县城。</p><p> 往来于普雄至攀枝花之间的k5633/34次列车,途经密集的彝族聚居地和国家级贫困县,为方便沿线百姓出行,实行了超低票价、逢站必停、客货混装等便民、惠民措施。因此,这列绿皮火车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扶贫慢火车”、“幸福小慢车”。</p><p> 坐在车上,遥望阿西的家,心里默默祝福着,期望阿西、妹妹莫及村民们都能乘上时代的“扶贫列车”,早脱贫,真脱贫,过上丰衣足食的快乐生活。</p> <p> 孙鹏程</p><p> 2020年10月 摄于凉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