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局大院

方鸿渐编辑部

<p> 《最初的局大院》 </p><p><br></p><p><br></p><p><br></p><p> —— 韩晓森 </p><p><br></p><p> (一) </p><p><br></p><p> 不经意间,在一个网群里看到了一篇题为《最后的局大院》补充版的文章。细细阅读之后,感觉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那些情节还真像一帆作者所说的那样,让曾经在这个大院里居住过和生活过的人们,看到文章后不仅由此而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也仿佛使人们穿越了六七十年的历史时空而回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的局大院》。</p><p><br></p><p> 这个局大院就是原成都铁路局路局机关大院。</p><p><br></p><p> 成都铁路局机关大院的今昔或许知道和了解的人很多,凡是曾经在这个大院里居住和生活过的人,不管在这个大院里待的时间长或短,总归多多少少对大院都有一定的记忆和难忘的情结,特别是最后这几年即將彻底消失的局大院的命运,应该人人都会知道,但最初的局大院知道和了解它的人就不是很多了,为了让大家在最后的局大院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消失前,更好的了解《最初的局大院》的由来和今昔,我们把《最初的局大院》这篇文章奉献给大家,让那些爱怀旧并对成铁大院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们不仅知道《最后的局大院》的结局,也能记得《最初的局大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那里毕竟是我们大家曾经居住和生活过几十年的《最后的局大院》。 </p><p><br></p><p><br></p><p><br></p><p> (二) </p><p><br></p><p><br></p><p><br></p><p> 上个世纪的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我国建国后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就在当日盛大的通车典礼上,铁道部长腾代远宣布了关于辙消重庆铁路管理局,成立成都铁路局的重大决定。</p><p><br></p><p> 新成立的成都铁路局所有的领导机构,编制和人员及其下属各单位均采用原重庆铁路管理局原班人马,待新的成铁大院建成后由重庆整体搬迁至成都局。 </p><p><br></p><p>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历来就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军事等各方面的中心,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战略重镇,铁道部的这个决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p><p><br></p><p> 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快好省的建成成铁大院,铁道部专门成立了选址,设计及施工和监督等几个部门,并从北京外交部门聘请了专门从事建筑行业的苏联专家参与路局大院的各项建设工作。</p><p><br></p><p> 根据苏联专家的考察和建议,將局址选在成都市北郊人民北路和原西一环路交叉并靠近火车站仅有一两公里距离,占地面积大约四五百亩的一座乱坟岗上。从购地的经济核算及交通便捷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考虑,这个方案获得了铁道部的采纳和批准,最终确定將新建的成铁大院局址选在这片乱坟岗上。</p><p><br></p><p><br></p><p><br></p><p> (三)</p><p><br></p><p><br></p><p><br></p><p> 成铁大院从1953年初开工建设,经过近三年日以继夜的紧張施工,于1955年底竣工交付路局使用。</p><p><br></p><p> 新建成的成铁大院是一座较为规范和颇具现代化标准的,集办公,生活,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文化娛乐及各种服务和后勤保障,治安等多项设施于一身的综合型大院,这个大院所体现的一切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缩影,有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p><p><br></p><p> 这个成铁大院的建成,改写了全国铁路各部门所在地从未有过如此完整和集中的先例。昔日大片可怕与荒凉的乱坟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大小不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红砖灰瓦的楼房群遍布院中,星罗棋布的条条水泥道路伸向院内的各个方向,一座当时在成都市及四川省內也绝无仅有的机关大院拔地而起,它的出现改善了成都火车站地区的落后面貌,同吋也改变了人民北路的萧条景象,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成铁大院的建成使用而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与提高。</p> (四) <br><br> <br><br> 听父辈们说这个局大院当初在全国铁路糸统里面算是最好最先进的,特别是其中的四幢甲级宿舍楼和一幢图书馆及一幢科技馆,是苏联专家组的组长瓦科尔耶夫亲自设计的。四幢甲级别墅楼的一楼和二楼凉台及图书館,科技馆的会客大厅均带有弧线造型,外观呈圆形,室内每个房间都有镶嵌在墙上大小不一的壁橱,这几幢款式的甲宿楼有着明显的欧式建筑风格。<br><br> 大院围墙外四周均有人工开挖的宽约十米,深约2米左右的护院河,河水清撤見底,水草丰富,鱼虾成群。<br><br> 大院内的横向中轴线,即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和长长的围墙將大院基本上分为了办公区和生活区两部份。<br><br> 大院內共设有对称和不对称的大小围墙门九座,其中机关大院正门面对西一环路,后面是四层的路局行政办公大楼,左边一幢三层楼房是路局党委,机关党委和机关工会,右边一幢三层楼房是路局区工会。顺路局院内大路进入大楼两侧,公安处及路局其他机构办公楼分列两旁。设在办公区內的苗圃菅理工区的职工们,在路边及办公楼前均种值了大量的常青植物和盆栽花卉,使整个办公区四季常有鲜花盛开,优雅的办公环境让这里即显得庄严肃穆又洁静安宁。<br><br> 靠近公安处办公楼侧面围墙边上也一个通向外界的门,下班后会锁闭,晚不通行。门外一条不是很宽的路直通西一环路,顺西一环路通过西北河大桥后可到达西南铁路工程局,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及铁路医院。路局马家花园,成都铁中,北巷子铁小,南新巷铁路幼儿园及铁路工程部门各单位和大片职工家属宿舍楼都在这一带。 <br><br> 西北河大桥是通往这些地方的必经之路,桥下看似不宽也不很深的西北河实际上是一条非常凶险,非常不安分的索命河,大院不少子弟都曾命丧该河,在此归西。<br><br><br><br> (五)<br><br><br><br> 路局大礼堂是大院内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正面对着人民北路大街,两侧均建有高大的门柱,但无大门,是开放式的。火车站下车的旅客和川流不息的行人车辆均打这里通过。大礼堂前有宽阔的广场,礼堂外部看上去高大雄伟,气势不凡。内部上下两层,宽阔明亮,设计合理,舞台及乐池堪称一流。礼堂大门内有大厅,左右各有两扇门可直接进入礼堂内部,礼堂外侧两旁共有四扇边门,为散埸和消防之用,楼上是小礼堂和禁止闲人入内的放映室。<br><br> 大礼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周一至周天每晚均有电影放映,票价根据电影新旧,每场一角至二角钱不等。记得前苏联卫国战争片和香港片很受职工家属欢迎。有时碰到新电影放映,周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均有埸次。<br><br> 逢年过节或周未经常有省内或省外的文艺团体来局里慰问演出,整出豫剧《穆桂英桂帅》和《京剧狸猫换太子》等大戏均在这里上演过,路局文工团排演的歌舞说唱和京剧折子戏等也常在这里演出,凡碰上这类演出一般都是单位发票而不收钱,很受机关职工,家属和小孩欢迎。局里有一位姓王的老干部自幼爱好京剧,无师自通,不仅有着深厚的演唱功底而且具有相当的表演才能,他有时即兴与文工团的专业京剧演员搭配同台演出京剧折子戏,深受观众的赞扬与好评。<br><br> 大礼堂后面是1960年代初兴建的一幢造型别致的两层文化场馆,属大礼堂管辖,是整个大礼堂俱乐部的一部份,路局的一些小型会议和周未舞会常在这里举办。<br><br> 与这个新建文化馆一路之隔的是路局设在围墙内的一个标准足球场,记得每到星期天下午这里都有人在比赛或训练。大礼堂右侧是汽车班,局里所有小车和大客车均在这里的汽车房内统一停放,由路局办公室负责管理和调度。大礼堂左侧是一幢90度两侧临街而直角处呈半圆形的五层机关单身宿舍大楼,这是路局机关大院对外最大的门面。一楼最外侧靠礼堂方向的是一个内部小商店,不对外营业,隔壁是路局机关小食堂,然后是大食堂,也叫机关第一食堂。记得当初路局机关绝大部份干部职工均来自五湖四湖,不习惯吃带辣的菜,因此当时食堂的菜饭中均无辣味供应。大楼中部圆形处,刚好处在人民北路十字路口,斜对面正对四川省地质局,我们五层的单身宿舍大楼耸立在这里非常显眼和气派,无论站在那层楼的房间里均可随意俯瞰南来北往的客,似乎这里成了大院相当于如今的观景台一般。<br><br> 这里一楼的空间是路局唯一的百货商店,左边一楼是路局机关唯一的供应站,担负着全机关职工家属的付食品供应。<br><br> 这以上就是横向中轴线办公区内的基本情况,而中轴线另一侧的生活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br><br><br><br> (六) <br><br> <br><br>  与 机关围墙里足球场位置平行也是一路之隔的,是路局机关大院的灯光球埸,这里也是大院中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机关工会常在这里举办各部门的蓝球赛,有时也有外单位球队来这里比赛,灯光球场四周建有五层的木质看台,但无雨棚,每逢比赛看台上总是座无虚席,由于长年的风吹雨打和日哂,看台的木料都已发黑了,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腐烂现象,人做多了还是有点危险的。与灯光球场相临的还有一座没有看台的排球埸,因为没有看台四周很开阔,周未有时的露天电影就在这里放,每到这时这里就变的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声响动静都有,像喊人找人的大叫声,高谈阔论的交谈声,笑声,有时还夹带着小孩的哭声,骂人声等各种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加上三六九等人员的临时坐席,形成了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有部份人,大部份应该是小孩,不知从那是搬来各种石头,砖头等放在幕布前,排排做,后面则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凳子椅子,有宽的窄的,长的短的,高的低的,还有靠背的等等也放了好几排,再后面是站席,也是好几层,连幕布反面都站滿了人,真不得了,不就是放个露天电影嘛!现埸居然比过年还热闹!<br><br> 从大礼堂买票的电影,慰问演出到文工团的常态演出,小礼堂周未的舞会,灯光球场的蓝球比赛到露天电影的放映等活动可以看出那个年代,那个《最初的局大院》各项文化娛乐话动和三大球的体育活动开展的还是很不错的,即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良好的文化体育活动氛围必定也促进了干部职工以充沛的精神状态投入各项工作。 (七)<br><br><br><br> 蓝球场和排球场边上一条水泥路,中间就是成都铁路医院机关门诊部的后门,这是一幢两层楼的建筑,前门正面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路,两端尽头分别是两处通往外界的大门。路局机关门诊部的各种医疗设备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各科医生的医术也很精湛,各诊疗科室比较齐全,医生认真责任,态度和蔼,所以机关干部职工家属有病也都愿意到门诊部去看,有时谁家老人小孩半夜发病,只要一个电话门诊值班医生马上就会出诊,那些年医院的医生医德都很高尚,口碑也很好,从未听说医患之间会发生矛盾的。<br><br> 机关门诊部唯一令人遗憾的是缺少众多职工家属都需要的口腔科,要看牙病或口腔疾病的就要去铁路医院。当时机关门诊部连先进的汗蒸设备都有,却唯独没有口腔科。(汗蒸设备相当于现在的桑拿设备)<br><br> 门诊部受机关大院文体活动氛围的影响,加上医务人员本身具有的超前意识和开放思想,逢年过节或碰的什么需要庆祝,需要开展什么活动时,门诊部的全体医务人员也会利用灯光球场就在门前的便利,就地自行举办晚会,只要门诊部有节目这里依然热闹非凡,有了人气,活动必定成功。<br><br><br><br> (八)<br><br><br><br> 门诊部正对面是两幢较大的三层楼房,四周绿地面积很大,每幢楼都有各自独立的院子和大门。一幢是路局机关幼儿园,一幢是路局机关托儿所,在这两所婴幼儿部门里任教的教学老师,生活老师都是正规幼师毕业的,所有保洁阿姨和食堂营养师,厨师也都是铁路正式职工。幼儿园召收三周岁以上小朋友,托儿所只收三岁以下婴幼儿。幼儿园和托儿所是两个单独的部门,属路局教育处管辖。<br><br> 在靠近大院围墙北侧火车站方向有一个门,那是路局机关小学的后门,从这个后门出去走上一条砂石路往前几百米就是成都铁路工程学校,这个学校是专门培养铁路各部门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它留给居住在《最初的局大院》里的人们,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清晨天还未完全亮时就依次播放的《步步高》和《彩云追月》及第二套广播体操的音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六十年过去了,这个情节难忘。<br><br> 人北铁小前门正对家属宿舍楼,学校门口有一条宽阔的大路伸向两边,这所小学的全称应该是《成都市人民北路铁路小学》,凡是曾经在路局大院里居住和生活过的人,年龄在60岁以上者基本都毕业于该学校,特别是1956年从重庆搬迁到成都后,就在此铁小就读的这些人无法忘却那些昔日的记忆,当初大院的人,大院的事留给他们的印象太深了!<br><br> 如今这批年过古稀的老人都十分的怀念和眷恋当初的人北铁小,而他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依然不減,他们不仅建立了人北铁小同学会群还经常邀请巳有九十高龄的老师共同参加同学聚会。这群年事巳高的老人们在这个年龄还能把当初的学校和老师,当初的同学情看的这么重是多么的不容易,只有珍惜,重视和在乎这种情谊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戴的人,他们都是好人,好人必定一生平安!<br><br><br><br> (九) <br><br><br><br> 随着路局机关人员编制的不断增加和其他机构的逐步建立,在食堂就餐的干部职工越来越多,队也越排越长,吃个饭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路局在家属区内靠近小学的侧面抢盖了一排平房,成立了机关第二食堂,这个食堂的开办不仅缓解了干部职工吃饭拥挤不堪的问题,同时也为众多职工家属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机关第二食堂落户家属区曾一度被大家戏称为家属食堂。<br><br> 1958年至1959年随着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深入发展,根据当时国家形势的需要,成都铁路局也相应成立了铁路人民公社,这个公社实际上就是当时过激运动的一个产物,和农村城镇种地做其他产业的人民公社有本质上的区别和不同。可我们的局领导们是有智慧的,將铁路人民公社办成了其性质与现在的集经,多经类似的集体组织,这样我们铁路局即跟上了形势又让我们的铁路人民公社有了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可运作,真是"何乐而不为"呢?<br><br> 为向外界展示成都铁路局人民公社的实力,路局人民公社又在机关第二食堂后面成立了一个公社食堂,不过这个食堂可不像农村公社食堂那样可以不花钱吃大锅饭,这个食堂要自己掏钱买好饭票方可就餐,由于食堂大厨师手艺高超,饭菜份量足,味道好,价格又公道还不用排长队,因此吸引了大量家属小孩前往就餐,这下机关第二食堂总算保住了名节,从此以后再无人叫该食堂为家属食堂了。<br><br>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形势的远去,城镇,企业一哄而上的人民公社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我们那个公社食堂也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关闭了它的大门?慢慢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br><br> <br><br> (十) <br><br> <br><br> 从新建成的成铁路局大院交付使用时起,路局各部门各机构的干部职工和家属孩子们,开始按计划按顺序有步骤的进行了搬迁,由于需要迁入的办公场所和入住的家属宿舍早巳规划妥当,所以全路局机关所有部门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全部的搬迁任务。<br><br> 而铁道部成都铁路局则是从1952年7月1日正式挂牌行使职能的。<br><br> 根据苏联专家组当初的设计方案,所有干部职工住房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种类型,其中两层的甲级宿舍楼4幢,两层的乙级宿舍楼两幢,外观造型与甲级宿舍楼无异,只是内部房间比甲楼多出几间,可算是乙级宿舍楼中的极品。另外在4幢甲级宿舍楼前后,各有1幢2层的图书馆和科技馆,这两幢小楼的一楼会客厅为弧形建筑,外部呈圆形,二楼上面为凉台,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br><br> 以上这几幢二层楼房算是大院中的一类房。<br><br> 二类房是为数不多的几幢三层的乙级宿舍楼,室内为木地板结构,有凉台,卫生间,厨房及卧室,基本上可滿足一家人舒适的饮食起居生活。<br><br> 三类的三层丙级宿舍楼占据了大院中的大部份,建筑主体为砖混结构,水泥地面,內部设计极不合理象,很不尽人意。一幢楼内的每一层都有好几户人家居住,没有单独厨房和卫生间,一家人也不能单独在一个单元里居住,给众多干部职工家属生话上带来了很大的不便。<br><br> 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国家还处在与前苏联非常友好的时期,所以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有苏联专家的身影,而我们国内接受苏联援助的这些单位往往都会依赖苏联专家的建议和意見去行使职责。按苏联专家的设计和分配住房原则就是按个人职务,级别和资历分别入住不同级别的住房,这是没办法的,因为老毛子他们国内革命成功早,他们有法可依,而我们尊称他们为老大哥,所以有很多地方必须服从他们的建议。但有的地方苏联专家设计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局大院什么设施都考虑到了,可偏偏遗漏了公共浴室,要想好好处理个人卫生不是进城就是去大院外的铁路浴室,真的多有不便。<br><br> 另外幼儿园后面又设计了一条贯穿家属区南北通透的大路,仍然是大门口有门柱而无大门,整个生活区里的六七个大门进出自由,形同虚设,而且其中四个对称大门过于集中又无门卫把守,很不安全。几幢甲级宿舍本来不需要再设计围墙,如果一定要围把甲宿都围在一起可节约不少成本,可苏联专家一定要坚持分开设围墙,设了围墙又无带锁的大门,这样谁都可以进入甲级宿舍逛一逛,甲级宿舍内本就没什么神秘,还围上围墙,不设大门形同虚设,这是苏联专家的理念,设围墙不为防贼防盗而是为了展示领地,只有到了一定级别才能入住这种楼房,苏联专家把他们特权阶级的思想理念搬到了中国,难怪前苏联最终分裂解体,这些错误的理念是他们执政治理国家的一大败笔! <br><br> <br><br> (十一) <br><br> <br><br> 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至今巳六七十年了,《最初的局大院》从它繁华鼎盛的时期到如今残败不堪,即將彻底消失的最后的局大院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然而正是这一瞬间从大院走过了几代人,令曾经在大院里居住和生活过的人最感概的就是大院今昔的巨变,不管这个大院给予过我们多少的欢乐或痛苦,也不管我们对大院有多少的怀念和眷恋,我们毕竟由此走出,在大院就要彻底消失的时候,大院的当初和最后都必将陪伴着我们难忘的记忆到永远!<br><br> <br><br> 2017年11月8日 <br><br> <br><br>  注: (以上所述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初的局大院》的真实情景与概况,无任何写作上的艺术加工与情节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