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云台

长弓

<p>时光荏苒,一晃,难耐的酷暑早已远去,怡人的秋也要走过。11月7日,难得的好天气。</p><p>心,动了起来。宅家是不对的,有负这蓝天白云,有负这高高的艳阳,有负这过期不候的云台年票,我要抓住这云台——秋的尾巴。</p><p>跨上单车,迎着朝阳,迎着清风,听着小曲,由周庄路始,上影视,过青云,经三家村、大南坡……起起伏伏云台山五家台服务区,还没感觉到了,三十公里而已,好不痛快。</p><p>不得不说“云台山”作为焦作的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只有山明水秀是远远不行的。合理规划的服务区、整洁的巴士、亮堂的游客中心、无处不在的温馨服务等等都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p><p>很快,换乘巴士来到了云台山核心景区之一,“红石峡”。十多年前来时,这还称为“温盘屿”。可能因为“红石峡”更直观更洋气吧,我倒是觉得“温盘屿”更富有味道。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含蓄、讲究诗意、喜欢朦胧美。好比我们的书法,要有飞白、要笔尽意到如延绵的青山、如平静的湖面暗流涌;好比我们的绘画,要有留白,要有隐隐远山、一叶孤舟数点寒鸦;好比我们的音乐,要丝弦悠悠,要绕梁三日而余音未绝。这也可能只是我个人的十分喜好而已。</p><p>通过科技感十足的验票口,站在桥的中央,向右望去,多么熟悉的画面,电视台、报纸各类自媒体放的登的不就是它吗。</p><p><br></p> <p>沿着条石铺就的台阶,蜿蜒下行着。亿万年的红色岩壁,天然的峡谷,潺潺的流水,如丝的瀑布,碧油油的青苔,随着水流翩翩而舞的水草,引爆了熙熙攘攘慕名而来游人的双眼。止不住的驻足,长枪短炮,整衣撩发,指指点点,议论纷纷。</p><p>不知不觉游到了峡谷的尽头,再乘巴士来到了游玩的第二站。</p> <p>小桥、流水、竹林,银铃般的笑声窃窃的私语随风而来。攀满着绿藤点缀着鲜花的长长廊道,飘荡的秋千。手若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三千青丝,罗裙飞舞。</p><p>这是哪,官家的游园吗?</p><p>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破匈奴终不还,谦谦君子温如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求乎?</p><p>这又是哪?横店吗?</p><p>云台山小寨沟广场(这三个景点,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丰收节已落帷幕,云台汉服节接踵而来。不得不点赞云台山的管理者们。年票、夜游云台、丰收节、汉服节,一拨又一拨的优惠政策,一个又一个的奇思妙想,让他旺而更旺,让他淡而不淡。给这一方的水土带来勃勃生机,给这一方的人带来滚滚财源。</p> <p>顺着潭瀑峡的路标,沿着青石的步道,消闲的踱着步,不多久,秋尾巴的味道瞬间浓了起来,冬的萧瑟也渐显。一段一段干涸的河床,裸露的巨石,枯黄的小草,蟒蛇般布满裂痕老树根,在向着三三两两的游人诉说着悠悠的岁月。</p> <p>一叶飘零,冬将至。它随风而舞,累了,就静静的躺在那儿、浮在那儿、留在那儿,岩石、大地、平静的潭水都有它的身影,在向世人展示它最后的美丽。</p> <p>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随着耳畔轰鸣声的想起,大瀑布豁然映入眼帘,如果是在雨季,那该是多么的壮观呀(照片手一抖删了🤭)。</p><p>再见云台,不用时隔多久,还会再来的,让我们相约在皑皑白雪,冰的世界童话的王国。</p> <p>时,尚早。返程途中再走艾曲……东交口五彩路,品味这秋冬交替的夕阳。</p> <p>单车、美景,潇潇洒洒,何其乐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