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那些事

时间_断点

<p>周末的一天,母亲晚上回到家看我在家比较闲,突然说了一句,“你不忙时……”我一时没听清她要我不忙时做什么,于是我很认真的追出去来到厨房问她。她说,“你不忙时找个女朋友吧。”我急忙回答说,“我怎么不忙?!很忙的!每天都很忙。”说完,立马消失。</p><p><br></p><p>的确,我的确很忙。每天晚饭过后我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同一姿态端坐在同一案前,要么是我看书,要么是书看我。总之是都是忙在“看”上。</p><p><br></p><p>如果你问我,余生中最不能缺的是什么,我想我定会说,是书。</p><p><br></p><p>记得,在我第一次恋爱受挫时,我被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死死的羁绊着,就连做梦都是痛的。为了遏制痛的继续蔓延,我想到了书。认为只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才能更好的解脱痛苦中的自己。于是,我的读书生涯也就此有了开始(多半是由于书买的多了看不完)。</p><p><br></p><p>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但又无法彻底的割舍。记得在读有关杨绛的书时,里面总会提及她和她父亲的对话。她父亲问她,“阿季(原名:杨季康),如果让你三天不读书,会怎样?”她说,“不好过。”接着又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他父亲笑着说,“我也是。”虽说,我没有她那样的好读,但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也是“看书”。我这里的“看书”不是翻开书来读文字,而是真的看书。对着书架看,从中间向两边看,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总之就是“看书”,好似一代帝王在环视他的江山,实则也似如此。每一本被我读过的书的背后多少都蕴藏着我读它时的心境。</p><p><br></p><p>如果说,我“​看​书”仅仅是为了偷闲,那让我找女朋友岂不是让我闲置?对于这种事,我是有阴影的。我曾迫于形势添加过几个女孩的微信,原本以为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可每一次的聊天都像是在祈求,祈求对方能稍微关注一下自己,“卑微”是我唯一能想到的用来形容自己的词。经历过一次,两次,乃至第三次时,我正言厉色的对所有人说,“我自己的事,请让我自己做主!”至此,我的世界彻底安静了。只有仍不放心的母亲偶尔还会提及一下。</p><p><br></p><p>母亲似乎是怕我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单身的现状,总是会在某个毫无预兆的时间点,给我突袭。其实,我也从未想过要忘记或是放弃。只是说,在寻找和等待的这条路上,始终陪伴我的不是空闲的时间,而是静候我的每一本书。我也曾试着去放下书本,去拥抱一下空闲的时间。但那些愿意和我在空闲时间里聊天的女孩除了不喜欢问我的喜好之外,似乎别的都好问。而每当我想要弱弱的想要问一句“你是否喜欢看书”时,却总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因为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所有一切的一切又都回归于了初始。</p><p><br></p><p>也许,在这个新一点的时代里,我着实很难找到像杨绛或是李清照那样的旧人,那样契合灵魂的伴侣。但我终究还是会坚持下去的,至少此时此刻我还没有放弃。也许我的余后几年也会有所妥协,但那一定是为了母亲,为了家人,为了这本不属于我的生命做出的最后的协定。</p><p><br></p><p>记得,杨绛在给一位读者的回信中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仔细想想,我又何曾不是呢。这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被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拿来当问题的言说。现在思来,实乃惭愧。</p><p><br></p><p>当我把读书看做是我人生最后的一束光时,我的世界是亮的。</p><p><br></p><p>​当我意识到,在每一个无人的夜下,总有一本书,逆着光,等着我去读懂它时,我开心的笑了。因为那时光只属于我和它,那时光也像极了我想要拥有的爱情的样子。</p><p><br></p><p>一人,一书,一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