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转发10多年前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文章,以飲读者。此篇曾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刊登。</p> <p> 某舰载机团团长政佃祥</p><p> 盯着军事发展前沿谋打赢</p><p> ●文/吴刚 钱晓虎 吴瑞虎</p><p><br></p><p> 薄雾笼罩着隆冬的黄海,一场舰机协同演练正在进行。一架舰载机超低空掠过海面,悬停、搜索、超视距引导等高难课目一气呵成。在舰载机准确定位攻击目标后,一枚新型舰舰导弹雷霆出击,直接命中目标。</p><p> 驾驶这架舰载机的,是海军功勋飞行员、某舰载机团团长政佃祥。海天叱咤30年,他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新军事变革,苦练精飞,创新超越,精心打造出一批威震海疆的“海空轻骑”。让演练成为推进变革的实际步骤</p><p> 在一次舰机协同反潜训练中,有一枚机载鱼雷没有达到预期的攻击效果。政佃祥仔细考察了协同反潜的每个细节,并分析了鱼雷攻击过程中的信号记录,在确认操作过程无懈可击的情况下,他有了一个重要发现:鱼雷攻击点的选择,是决定鱼雷能否命中目标的关键因素。随后,政佃祥根据自己多年的技术积累,把攻击时机、攻击点选择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使大家更精确、全面地了解了武器装备的实际效能,使舰机协同反潜的新战法更加完善。</p><p> 未来战争中,任何一点微小的破绽,都将成为决定战局胜负的关键。政佃祥认为,新军事变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每次演练实际上都是对未来战争的一个探索,都可以认为是推进军事变革的一个具体而实际的步骤。因而,他总是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次演练,事先作出周密的计划、预案,事后认真地总结。</p><p> 2000年金秋,政佃祥奉命率领6架舰载机参加全军科技练兵展示活动。峰峦叠嶂的燕山山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机场驻地距离演习场还有100多公里,这对习惯海面飞行的海军舰载机部队来说,是个严峻挑战。政佃祥把这次演习当成了锤炼部队的难得良机。短短的几天准备时间,他和战友们驾驶战机穿云破雾探索高山地形的飞行技巧,及时组织机组人员制定了复杂气象、峡谷丛林等不同地形、空域情况下的飞行预案,并主动与空军、第二炮兵等友邻部队开展交流,取长补短,积累经验。</p><p> 演习那天,舰载机6机编队凭借超低空机动优势,以“米秒不差”的精度准确扑向“敌”后阵地,一批批身着海洋迷彩服的陆战队员从空中飞身而下,向“敌”纵深滩头展开攻击,“敌”指挥中枢瞬间土崩瓦解。在场检阅的军委首长报以热烈掌声,政佃祥的团队也因此受到军委通令表彰。</p><p> 政佃祥没有被眼前的荣誉所陶醉,从演练场回来后,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着眼未来实战锤炼部队,如何提高打赢能力。在总结每次演练的得失成败后,“跨昼夜飞行训练”、“未知条件下的战术机动演练”、“夜间多机种协同作战”等一系列瞄准实战的演练课目出现在该团训练场上,使部队战斗力水平稳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强。勇于向人与装备的极限挑战</p><p> 政佃祥认为,一个架次能解决的问题决不飞第二次;现有装备能解决的问题一个都不能遗漏。正是凭着这种效益观,政佃祥不断向人与装备的极限挑战,让人员与装备有机结合,发挥最大的军事效益。</p><p> 这是中国舰载机史无前例的探索,也是超越训练大纲的风险挑战,对人、飞机都是一个极限考验。资料显示,装备先进的外军在组织夜间深海课目训练时曾摔了近百架飞机!而政佃祥心里清楚:夜间深海训练是我舰载机部队遂行全天候远洋作战任务、走向深海的必然要求,是非啃不可的硬骨头!</p><p> 为攻克夜间深海飞行和夜间着舰两大难关,政佃祥率领科研小组针对夜间能见度低,高度、速度、方位判断误差大等特点,反复模拟演练,制定出多种夜间特情处置预案。试飞那天,茫茫大海就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没有一点参照物,政佃祥驾机在波峰浪谷间穿梭,第一个进行深海超低空飞行、第一个进行夜间平台起降。当他驾驶舰载机以一个漂亮的三点着陆稳稳扎在飞行甲板的标志圈内时,整个甲板为之欢呼:中国海军的“海天夜鹰”从此诞生!</p><p> 过去,培养一名成熟的飞行员至少需要14年。政佃祥与团党委“一班人”凭借自身多年的飞行经验积累,对训练机制动了一次大“手术”:大胆打破训练常规,创造性地提出了“战训分层训练法”、“指标训练法”,采取以老带新、以战带训、训战结合的方式,向人的极限潜能要战斗力,大大加快了新飞行员的培养速度。原来14年的培训期缩短为4年,训练效益显著提高。把目光盯在军事发展的前沿</p><p> 作为一团之长,政佃祥有一个梦想,要把每个飞行员培养成部队打赢能力的一个增长点。而他自己,更是自觉地把目光投向军事斗争发展的前沿,抢占高技术的制高点,充当起舰载机战斗力方阵的“领头雁”。</p><p> 反潜艇、反导弹、反水雷、反核化和反恐怖袭击被列为当今世界军事训练领域“五大难题”,而反潜恰恰是舰载机的重要使命课目。为让每架舰载机成为“潜艇克星”、“海空猎手”,政佃祥和全团官兵以未来海战为参照系,潜心钻研反潜训练高招,探索出一系列全新的反潜训法和战法。</p><p> 这是前不久发生的一幕:上级通报,有“敌”潜艇在距离舰艇编队40海里处设伏,反潜舰载机奉命前往搜索攻击。政佃祥一声令下,一道红光瞬间钻入大海……“目标首次击中!”“目标第二次击中!”捷报频传,全团振奋!此次舰载机攻潜成功,实现了侦察监视、信息传输、精确打击的一体化,填补了我军航空反潜史上又一项空白。</p><p> 这些年来,政佃祥潜心研究前沿学术,在各类军事刊物发表了舰载机反潜、超视距引导攻击等10多篇论文,他参与的某项舰载机科研工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政佃祥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只有瞄准未来海战,跟踪军事发展趋势,才能切实把握住新军事变革的脉搏。</p><p> 在政佃祥执着追求的身后,留下了他投身新军事变革的一连串闪光足迹:他带领团队参加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我国首次军地海上联合搜救演习、首次中外海军联合演习等重大任务30余次。政佃祥敢于训到大纲课目上限、飞到飞机性能极限,先后填补海军航空兵训练史上10余项空白;他带领团队向深海进军,随舰艇编队出访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舰载机的航迹镌刻在了五大洲、三大洋的辽阔海天。(——该文2004年1月15日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p> <p>(下面为:2014年1月15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此文,之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刊登此文。政佃祥为全军重大典型宣传。)</p> <p>作者简介:</p><p> 海纳百川:本名吴刚,男,汉族,湖北监利人氏,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业余作家。2008年2月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2010年4月离军从警,2016年10月被公安部授予三级警监警衔。历任村团支部副书记、新兵连副班长。独立大队保伞主任(正排职),军、师、团、独立大队政治部(处)干事。歼击机团、强击机团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海军某高炮团代政委,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等职。 </p><p> 曾任《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特约记者,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青岛公安网等数10家刊物发表各类文章3000余篇,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警营随谈》等多部文集。 </p><p> 在部队先后荣立三等功6次,离军从警后第四年,被评为"山东好人"和"青岛市十佳文明市民"。</p><p>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我的美篇,带你走进不一样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