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香尘落雪 留心语雕花

知秋

<p><br></p><p>冬寒似乎冻结了文思,几时,没有过明媚的墨香从指畔溢出,想让思绪在低温里结晶成花,在慵懒中贪眠一季。秋冬之际,苏醒了情绪邀约这案头的知己,再轻轻捡拾起会心的词句,收集我错落的言语,为秋天,为辞别,在这清幽的夜色里安静收笔。</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题记</b></p><p><br></p> <p><br></p><p>工作告个段落,周末带着儿子回老家陪父母。周末是一个可以慵懒,可以随意,可以不看时间的词,是一个为家人服务的词。一会儿给爸爸打理果树、一会儿给妈妈打扫卫生、一会儿给爸爸整理书房、一会儿听着混世小魔王和爸爸绘声绘色地讲着学校里面的故事……让他去做作业了,他还在聚精会神和小姨玩着“王者”,把他小姨杀得“片甲不留”,我正要数落的时候,我妈说:“大哥不要说二哥,你小的时候比他还淘……”,我爸爸哈哈大笑起来:“你妈说的对,我们家皓予就是比你强,你看人家期中考试,全校第一……”。爸爸说他的财富就是有七棵果树和六个儿女。</p><p><br></p><p>正和父母闲聊中,天空飘了雪。隔着窗看,这温柔的张扬,让万里江山惟余莽莽,真是落尽琼花天不惜。觉得兴奋,这是老家初冬的骄傲登场。</p><p><br></p><p>正离去的秋与冬似乎只隔了一夜,这个初冬,雪来的好像有点太急,毕竟小雪节气还没到、还未发帖邀雪嘛!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也好,省略了我的千呼万唤,这雪便霸气莅临。举目,满眼洁白。此刻,我也提笔飞花落墨。想让心情与雪花一起飘飞成美丽。</p><p><br></p><p>除了少时在老家和在东北求学的几年间,很少有冬天的文字与雪莞尔相遇,这次,我就在这雪里种花,却不是梅,我没有妙笔,却也可以在冬雪的衣襟上缀一束温馨的艳丽。文字的世界就是奇妙,它可以超越自然,穿越时空,它可以回归烟火,倚案孤灯。自由穿梭于繁华和寂静,可以在简宁素色的时光里,银碗盛雪。</p><p><br></p> <p><br></p><p>中午坐在飘窗上,把在老家收集的树叶和干花按照品相分拣出来,平直坚韧的做书签,写一句诗在上面,其他的剪成喜欢的形状粘贴在盆花剪枝下来的枝丫上,做成小树的样子插在空香水瓶中放在每个台灯下面,夜晚开灯特别漂亮,艳丽玲珑的准备装饰相片墙的边框。</p><p><br></p><p>这样的时光过得很快。读冯骥才的散文,写春夏秋冬四季就是古诗的起承转合,说的真好,但愿这冬是漂亮的结句,内涵着这一年的感悟和余味。想念秋天,虽然还在落叶却是冬的主场了。不喜欢离别,也不沉溺于留恋,心里却总把一份念包裹着直到化为无形,浸润渗透于心。</p><p><br></p><p>梁实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是啊,缘来相惜,即便是缘去,也不要太在意,莫叹情深缘浅,心间不生怨恨。相信一份清澈如水的缘,始终是时光深处最美的懂得,同时也坚信,那一抹静默相伴,也依旧是岁月凝香中醉人的嫣然。而我,不送是你看不到的目光和惦念,接你是风雨里微笑的等待和关切。对秋如此,对人亦是。</p><p><br></p><p>记得看师姐画一幅墙画,诺大的一堵墙,要画满云和天,重复的颜色不停的堆砌,近处丝毫看不出效果,直到几个月后那堵墙成为那个主题公园的一道风景,站在几十米外看,美极了。</p><p><br></p> <p><br></p><p>翻阅,是谁把旧时的光阴装订成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做了精美插页,心绪成线,锁住厚厚的书脊,丝丝缕缕连接着书页上那些深深浅浅的记忆。关于冬天,有一段岁月,最深的印象就是两扇朱红的漆门,一身大红的锦缎。</p><p><br></p><p>如若,这世间有一条路,值得倾尽一生去追寻,那么,应该是那条叫作“心”的路。这条路上,没有行色匆匆的脚步,没有车水马龙的街头,走在这条路上,可以不用去在意太多的耳语,可以不用理会众多的纷扰,任你心绪万千,它永远以波澜不惊的姿态再现。</p><p><br></p><p>我总是这样,只有在写文字时,心才会在宁静中安歇。不期望在每一个时刻心情都如止水,只希望心里有让自己依恋的风景。于是,这清澈的文字便成全了一切期待的眼神,无需倾心勾画,只随意挥洒,那炊烟,那家,那树,那远方,就在字里行间亲切而生动起来,成了内心里固若金汤的家园,静逸而安然。</p><p><br></p><p>童年,那个像花鹊一样的年龄,冬天的记忆总停留在与雪嬉戏的时光,那时,爸爸工作的地方是现在的历史古迹衙署,旧时的衙门。雪天,站在雪里,在大红漆门前蹦着高去够那个狮子头门环,跑得快了总会被那一尺高的门槛绊到,在大树下推雪人,悄悄去大会议室,闻那卷柜里散发着的油墨味。没有什么玩具,雪是冬天最好的玩伴。</p><p><br></p> <p><br></p><p>那时单位生活小区叫做家属院,常去楼下范爷爷家,因为喜欢他家来的那个远房亲戚,小保姆巧莲,她会在灶炉里烤土豆给我吃,喜欢听她唱黄梅戏,唱女驸马“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照婵娟。”唱的那么娇柔灵俏。喜欢她给我编满头小辫子,几天都舍不得拆。她从范爷爷家出嫁那天,下了好大的雪,大人们说这样的天气是吉日,她穿着大红绸缎的棉衣,上了落着雪的婚车,我躲在一边哭了,眼泪冰冰的凉。</p><p><br></p><p>老家,一直如此,四季分明的交替着,听老人们数着二十四节气,从年初就数到了年尾。风霜雪雨自然地来,自然地去。不擅养花的我喜欢那茵茵的绿色,在老家家里养了不少绿色盆栽,这一年,这些花草生长的格外旺盛。一个秋天几乎花开不断,栀子花,米兰,三角梅竞相绽放着。那悠悠的香气让满室芬芳。</p><p><br></p><p>有一天,四岁的小侄女进来,一进门就叫“呀,是真的!”我抱起她问“什么是真的啊?”她奶声奶气的说“妈妈说我乖,可爱,就会花见花开。”我在她白嫩嫩的小脸上使劲亲了一下说“对啊,妈妈说得对。”临走她摇着小手和这些花,和鱼缸里的小鱼一一道别。 这个精灵的小人儿似乎让我顿悟一样的感叹,原来一草一木都是懂得世道人心的,你有一颗真纯善待的心,它就用生命绽放出美丽和芬芳回报你的温柔相待。</p><p><br></p><p>闲适的文字是把玩 ,静谧的文字是休禅。而灵感是个来去如风的幽灵,有时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只是一闪念,是光速,我试图用笔捕捉它的奇妙,多数时侯是落空,但是那些个如烟花散落的光影却存留在心中,美丽着思绪的夜空,我凭借着记忆描摹,星星点点,也可以斑斓画卷。而此刻并没有什么灵感,只想把随着雪落下的思绪轻描淡写。</p><p><br></p> <p><br></p><p>听风听雨,围炉看雪,多少人眼中的文艺标识,而这一听一看里包含着怎样的心境,它似乎有文艺的看点,却不是摆拍的画面。晚明蜀人张岱,在西湖独自枯坐看雪,大雪三天,天与雪,上下一白,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他是在真正享受那份孤清,那是历经繁华后,清空了所有欲求的轻松,我想这应该是看雪的最高境界了吧。</p><p><br></p><p>稼轩词有两首中都有听风听雨,但心境却完全不同,一首行香子中是“客来时,酒尽重沽,听风听雨,吾爱吾庐。”另一首西江月中是“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同一个听字,前者是一种轻松洒脱,而后者是一种病中的闲懒清愁。文字是文字者的情怀。而我的文字就是对自己的自语,无需表达多么清晰,因为自己懂得。</p><p><br></p><p>其实我的内心住着一个务实的主人,文字多数时候能安抚情绪,然后陪我对坐于安静的时光里,将心情温柔地整理,再和着茶烟袅袅的氤氲,缓缓落笔,娓娓道来。我也以文做画,工描写意,是常用的手法,工描就踏踏实实的落笔,写意就如梦如幻的晕染,我的文字,我的云水江天,我的风光无限。</p><p><br></p><p>爱着风花雪月,爱着诗意缠绵,写尽幽怀,也不离季节,爱着舞文弄墨,爱着温情浪漫,道尽清欢,却不离人烟。我把心绪寄存这个雪天,那是凝结的雨漫游冬季,带着我文字里的心香同雪花共舞。</p><p><br></p> <p><br></p><p>很久没在文字里絮叨,思绪像蒙太奇的跳跃,没有头绪。自己知道,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去了来了,都在心里铺展的画布上,一点一点拼接成画,隔着适当的距离看,那就是风景。</p><p><br></p><p>冬天的清晨,等待阳光,今天的阳光昨天的雪,在这个初冬,又将成为记忆的符号留在这里,像台灯下那一株长满干花落叶的小树,是我留着的这个秋天的样子。</p><p><br></p><p>这个秋天已临近尾声了,回首,嫣然,明媚无伤,有些铭记,用山高水长来温柔陪伴;有些深情,用风花雪月来唯美成全。此时,我写下这无序的篇章,这就是我在四季的风景里采集的花草,是我的幽思,我的心语,我的追忆,此刻,就让它散作香尘,于夜风里轻扬。留下的最欣然的结句就是:感恩岁月,安然静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