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名有着悲悯情怀的作家</p><p>———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印象</p><p> 落 依</p><p><br></p><p> 第一次见到何主席是在今年的7月26日上海的宏波公司,那一天,何主席受宏波公司之邀携新作《革命者》下基层为大家上了一堂学四史、明初心、担使命”的专题党课。</p><p> 乘电梯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位有着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作家,气质儒雅、目光深邃有神,目光投向之处似乎有种传透的力量。在公众的视野里,他的作品具有宏大的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事创作30余年出版了50余部文学著作,其中许多作品有着震憾人心的力量,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例如《战狼》《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中国高考报告》《国家》《共和国告急》《生命第一》《为了弱者的尊严》......</p><p> 当如此大手笔的作者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出乎意外的是,他和普通人之间没有距离感和遥远感,衣着朴素简单,神情平和安然,和熟人之间随意地聊天,聊的话题也很平民和家常。在休息室里,文学作者们争先恐后地请他签名,签名队伍排成了长龙。何主席随和亲切地有求必应,极有耐心地问清姓名,然后用流畅灵动的字体认真写下每一笔。</p><p> 何主席那次出版的新书《革命者》是入选中宣部2020年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为了写好这部革命英烈史诗式作品,他从2014年清明节起开始了远行,5年多的时间里,反复奔波于上海、南京等地。为完整地追寻当年烈士的足迹,采访数百人,把烈士的日记、书信等珍贵史料也一一溶进历史的回叙之中。</p><p>由于他用5年的时间做了扎实的采访,翻阅了浩瀚的党史资料和史志,收集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英烈故事,其中有些故事和细节与我们以前在影视剧中、教科书中看到的截然不同,更接近真实,更原汁原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p><p>用真诚和心血写成的《革命者》,书中的先烈故事是那样的悲壮而动人,台上的讲述者满含深情,镜片后面的双眸隐隐地闪烁着泪光,台下的听众闻之情不自禁地落泪,当时偌大的宏波公司礼堂里,不时传来轻声的抽泣。</p><p> 宏波公司里何主席那场生动的党课,不仅让我们铭记了革命者的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作家的悲悯情怀。</p><p><br></p><p><br></p><p><br></p><p><br></p><p><br></p> <p> 11月3日,在宝钢股份的三楼会议室里再一次见到了何建明主席,此次何主席是作为“独特视角 真实记录 上海疫战” 名家讲座签售会的特邀嘉宾来到钢铁企业的员工们中间,通过作家的面对面讲授,带领员工感受新冠疫情期间,发生在上海这座城、上海人民身上的真实故事,弘扬中国战疫精神,凝聚中国力量。</p><p> 那天,何主席签名的书是《上海表情》,书中记录了一名纪实文学作家在疫情期间细腻而独特的个人体验,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他的悲悯情怀。</p> <p> 在“悲情出诗人”的章节里,作者提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诗就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这首诗不是出自名家之手,至今都不知道作者是谁?但何主席认为这是一首好诗,是一个真正诗人写出来的诗。何主席的对这首诗的欣赏和评价唤起了我深深的共鸣。是的,当年汶川地震后,出现了许多关于灾难的诗歌,当时记得读到这首诗后心脏仿佛被牵扯了一般,一种痛潮水般地滲透进来。那么家常的对话,那么平白的语言、那么具体的视角,却有那么触动人心的感染力,12年过去了,其中的句子至今能背诵,成了一抹不退色的记忆。“孩子,快/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p><p> </p><p><br></p><p><br></p><p><br></p><p> </p><p><br></p><p><br></p><p><br></p><p><br></p> <p> 真正意义上的诗从来都不是用笔去写的,是用最真的心、最深的情去倾诉的,是从心灵深处流出的泪,没有最刻骨的痛、最悲伤的情流淌不出这样的心之泪。正如何主席所感:“悲情出诗人。”</p><p> 除了用诗歌表达悲悯情感,何主席还在今年的2月11日,提出了两个颇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关于清明节国家为疫难者公祭”,并设立‘中国防疫日’的建议”。</p><p> 面对苦难、面对生命,有悲悯情怀的人才会用心去关注,去尊重生命,去发现人性中的美好,并且用深情的笔调去留住这份美好,使这个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幸的世界依然充盈着温暖和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