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唤醒——《复活》读后有感

紫苏水袖

<ul><li><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复活》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b></li></ul>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战争与和平》中,全篇以华丽的心理描写和文字堆积,既烘托浓烈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也穿插着对贵族阶层的讽刺以及阶级分化的对比,主旨则是对战争的评判反思和对为和平而斗争者的歌颂。</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安娜卡列尼娜》则用更为娴熟的技法,以一种柔性且碰撞视角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沙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到了《复活》的创作时期,托尔斯泰摈弃了过分华丽的辞藻和句式修饰,彻底地走向了现代主义思维,更多的篇幅用在了平民阶层以及主人公的心理构建。故事主体情节并没有太多转折,但人物塑造近乎完美,后半段大量的心理描写较冗长且枯燥,但恰恰是全书精华,其中心思想较早期有所颠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作品最后表达了自我救赎的主旨,救赎者可以是聂赫留朵夫,也可以是玛丝洛娃,也可以是作者自己,但一定是沙俄自身。读懂了《复活》,也就不难理解的托尔斯泰为何在晚年频频出走,并最终静静的安葬在不知名的森林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最美、最真实的诗,体现了卑劣与德行,一切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法国]罗曼·罗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