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根据印江自治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三教”引领 “情境—问题”中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讨活动的通知》,《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关于组织“三教”引领“情境—问题”高中数学、中小学语文、数学•印江县“种子”教师教学研讨会的通知》精神,11月5日至8日,“三教”引领“情境——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印江实验小学如期举行,来自北京、上海、贵阳、遵义的专家名师以及各乡镇选派的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活动。</p><p><br></p><p> 此次活动分为磨课研讨、专家上课、专题讲座、教学与学习体验交流四个板块。</p> <p> 11月5日晚上,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原师大副校长吕传汉一行的专家团队和印江40名种子骨干教师在印江县实验小学召开了预备会。会上,吕教授做了《弘扬田家炳先生爱国、奉献精神,践行“三教”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田家炳先生爱国、奉献的先进事迹,对“三教”进行了诠释,并提出本次研讨活动的重点。</p> <p> 11月6日上午,先由张丫、安仕珍、任庭星三位种子骨干教师分别执教古诗《望天门山》、口语交际《请教》、精读课文《慈母情深》。接着,由贵阳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莹莹、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中心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遵慧两位专家对三节课进行精心指导,指出:古诗教学要突出读,要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去想象画面;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有礼貌地请教这个基础之上,重点让学生明白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还要学会追问;《慈母情深》一课,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抓住场景中的细节描写,去体会梁晓声拿到母亲给的钱后鼻子一酸,从而顺势引导学生用笔写下生活中令人心酸的经历。三位老师结合专家的指引,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并于11月7日上午进行第二次授课,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两位专家的高度评价:张丫老师的课堂上,落实好了读,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天门山的壮丽景观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背诵;安仕珍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学会了如何去向别人请教;任庭星老师在课堂上,先结合课文描写的场景,引导学生抓住那一个个细节,在动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鼻子一酸”,在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时,学生就能联系生活,用那些真实感人的故事来体现母爱,一个个令小作者鼻子一酸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已从孩子的笔端流出,令听课的老师内心为之一振。三节课,在第二次授课时,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自主体验,并在老师的引导和追问下大胆表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p> <p>张丫老师执教古诗《望天门山》</p> <p>安仕珍老师执教口语交际《请教》</p> <p>任庭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p> <p>专家李遵慧导师评课指导</p> <p>专家吴莹莹老师评课指导</p> <p> 11月6日下午,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分别为六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上了《饮酒(其五)》。两节课,同样的内容,不同年段的学生,赵老师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朗读、背诵、理解、赏析,对于每个年段的教学把握张弛有度,“三”教理念在赵老师的课上得以精彩呈现。</p> <p> 11月7日下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莹莹做了《紧扣“写清楚”,迈好习作第一步——小学语文三年级习作的教学思考》专题讲座。讲座中,吴老师紧扣教材,处处以教师的教学实际和教学困惑为本,寓习作教学的真谛于真实浅显的教学实例中,指引教师如何去解读部编教材,用好教师教学用书,上好每一次习作课。</p> <p>吴莹莹老师专题讲座</p> <p> 11月8日上午,印江的40名中小学种子骨干教师集中在印江实验小学参加了中小学学生语文数学学习体验写作交流研讨活动。活动在吕传汉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中,学生纷纷交流了老师在践行“三教”理念后对他们的巨大影响:一是课堂变得有趣、开放了。结合生活来学习,让自己在动手动脑中去获取新知,走出课堂去丈量,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获得新知,整个学习过程轻松又愉快。二是教材中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和注释,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在同学们忘我的探索与思考中,已不知不觉在自己的心里有了全新的理解,让自己恍然大悟;三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这样的学习,希望这样的学习能一直持续下去。结合学生的学习体验交流,思源中学张银强、实验小学龙中元两位种子骨干教师分别谈了他们践行“三教”理念的教学历程,始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体验、善于表达,并以此促进学生“长见识,悟道理”。</p><p> 最后,吕传汉教授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践行了“三教”理念,并提出以后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又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体验,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要以怎样从学生的学习体验来反观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希望“三教”引领“情境——问题”这一项目在印江这块教育圣地结出累累硕果。</p> <p>学生学习体验交流</p> <p>龙中元老师谈教学体验</p> <p>张丫老师谈教学体验</p> <p>杨通文老师谈论文写作与发表</p> <p>吕传汉教授提出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