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节目主持人:杨爱华</p> <p>亲爱的学友们</p><p> 2020年的“11.8”如期而至,又一年了,这一年历经了太多世界风雲、疫情、水災,大家一定有更多挥之不去的情感要倾诉,有更多萦绕在心头感慨要表达,我们“潢高老三届人”的网络晚会照例于今日上午八点如期举行。</p><p> (69)班的学友将应学友廖鸿大之邀,赴淮滨举行为期二天的纪念活动。</p><p> 平顶山学友裴新政早于一周前就向鹰城学友发出深情的呼喚,今天将在玉春大酒店聚会以示纪念。</p><p> 潢川大本营学友己提前于11.3号载歌载舞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集会,留下了许多有纪念意义的花絮。</p><p> 咱们今天的网络晚会不乏大量精彩的素材。</p><p> 亲爱的学友们,“上山下乡”是发生在60年代中期、与每一个中国人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青是我们不容回避话题。</p><p> 今年距“1968.11.8”那年已52年了,尽管我们纪念了52年、话说了52遍,但我们仍会有太多的话要说,或那年那月、或此时此刻。</p><p> 岁月渐渐淡化了心中的痛楚,时光丰富了当初的内容。如今到以后我们笑中带泪的表达更精彩、更感人、更经典!</p><p> 勿需苦思冥索、也不必精心准备,多才多艺的你手指一点即是一首诗;浅唱低吟即是一支歌;款款走来即是一段舞。</p><p> 亲爱的学友</p><p> 请带着你的节目,积极热情的参入我们自己今天的晚会中吧!</p><p> 期待着你的绽放! </p><p> 潢川高中老三届学友群</p><p> 晚会筹备小组 </p><p> 2020.11.8</p><p> 6:25</p><p> </p> <p>潢川大本营学友于11.3号载歌载舞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集会。</p> <p>69班同学上山下乡52周年在淮滨淮河主题湿地公园留影</p> <p>这是我们平顶山参加纪念会全体人员留影。 </p><p> </p> <p>在郑州三家聚会庆祝下乡52周年!</p> <p>昨日与在汉的静芬夫妇、大杨、一中同学杨瑞清夫妇相约游东湖,庆祝一下上山下乡52周年(迟到的纪念),也是疫情一年多后的首次聚会!时间匆匆,余兴未尽,留待以后再聚吧!</p><p> 陈铁</p> <p> 一,</p><p>花团如锦缀葱茏,</p><p>携手重游仙境中。</p><p>再忆青春恐逝去,</p><p>一张小照挡匆匆。</p><p> 二,</p><p>莫怪时光太匆匆,</p><p>青春尚在路途中。</p><p>秋光明媚夕霞好,</p><p>三届人人不老翁。</p><p> 朱静芬配诗</p> <p>2020年11月3日大家在《九重天》纪念上山下乡52周年聚会!</p> <p>平顶山学友欢聚一堂共同巜纪念上山下乡52周年》。</p> <p>69班同学在淮滨欢聚共同《纪念上山下乡52周年》!</p> <p>美女用舞姿来纪念下乡52周年!</p> <p>69班参加聚会同学满怀激情歌唱:热爱祖国!</p> <p>刘祥国老板进行答谢讲话!</p> <p>69班老班长讲话</p> <p>平顶山学友纪念上山下乡52周年,东道主裴新政的发言。</p> <p>平顶山校友群群主杨爱华的发言。</p> <p>69班同学上山下乡52周年在淮滨淮河主题湿地公园留影</p> <p>潢高林场知青上山下乡52周年在淮滨留念</p> <p>周渤</p> <p>付法轩</p> <p>难忘11.8</p><p>流年似水又入冬,</p><p>半世尘缘一老翁。</p><p>每忆当年乡下事,</p><p>酸甜苦辣味多浓!</p><p> 知 青 情</p><p>一代知青留史铭,</p><p>时光一晃几十春。</p><p>天南海北谋生路,</p><p>地角田间汗水淋。</p><p>相聚忆昔心落泪,</p><p>惜别握手面留痕。</p><p>何时再度潢河岸?</p><p>谈笑觅踪到晓昏。</p><p> 付法轩</p><p>@付法轩 </p><p>付总编</p><p> 感谢你这当初走进军营的学友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深的感悟。</p><p> 我们这三个队的知青学友们,大家都商量商量吧,看什么时候还分成三个队到当初下乡的林场、周寨、李门楼去寻觅当初的那一切!</p><p> 谢谢法轩,谢谢你!</p><p> 杨爱华</p> <p>张晓林 马静</p> <p>今天是我们下乡的日子,尽管时光流逝,但那特殊年代饱含艰辛与激情的知青岁月,是我们这代人的永远记忆!初心未变,芳华永存天地间。一八年,我们林场学友一行来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p><p> 张晓林 马静</p> <p>纪念下乡五十二周年</p><p> 五二春秋甜苦酒,</p><p> 蹉跎半世袖清风。</p><p> 万千往事重回首,</p><p> 三两老歌唱征程。</p><p> 涯路拼搏成旧事,</p><p> 诗词寓寄诉肠衷。</p><p> 光阴飞逝韶华过,</p><p> 化作律音穿宇空。</p><p> 张晓林 马静</p><p>林场踏青</p><p> 林场踏青多有所感,回京后偶得几句与友分享。</p><p> 〈一〉</p><p>人稀树静鸟悲鸣,</p><p>一路寻芳碎语声。</p><p>土道高低无旧景,</p><p>贫穷落后也含情。</p><p><br></p><p> 〈二〉</p><p>旧景难寻鹊鸟翔,</p><p>张营静谧倍荒凉。</p><p>老颜同砚相陪伴,</p><p>心有春天处处芳!</p><p> 张晓林 马静</p><p>@静林 </p><p>诗人学弟</p><p> 给你的诗配图点赞!</p><p> 你写的“悲鸣”“贫穷落后也含情”“五二春秋甜苦酒”</p><p> 太给力啦!</p><p> 给诗人学弟点赞!</p><p> 楊爱华</p><p><br></p> <p>潘国良</p> <p>为69班记念上山下乡52周年而作</p><p> </p><p> 七绝.淮滨聚会</p><p> ①</p><p> 淮滨聚会盼多年,</p><p> 藕断丝连梦正圆。</p><p> 酒饮三杯酣欲醉 ,</p><p> 情深四海注心田。</p><p> ②</p><p> 喜鹊欢歌上舞台,</p><p> 追寻往事暖心怀。</p><p> 淮河入海千帆过,</p><p> 铁树开花万朵来。</p><p> ③</p><p> 晨曦冉冉照神州 ,</p><p> 坎坷人生几度秋。</p><p> 养老围炉常取暖 ,</p><p> 聊天叙旧享神悠。</p><p> ④</p><p> 六九同窗聚会欢,</p><p> 开怀畅饮醉群仙。</p><p> 淮河滾滾千秋颂,</p><p> 友谊浓浓万代传。</p><p> 潘国良</p><p> 2020.11.8</p><p> 上山下乡 五十二年</p><p>盛情相邀 幸会豫南 </p><p>六九同乐 共度悠闲 </p><p>酸甜苦辣 五味俱全 </p><p>激情淮滨 浮想联翩 </p><p>遂吟七绝 谨以记传 </p><p> ①</p><p> 聚会淮滨已启程,</p><p> 忽闻远处奏笛声。 </p><p> 奇词妙韵千余首,</p><p> 难述同窗半世情。</p><p> ②</p><p> 淮河昼夜向东流, </p><p> 偶见鸳鸯戏水游。 </p><p> 校友相逢垂柳下, </p><p> 知青往事涌心头。 </p><p> ③</p><p>悠悠岁月几十年, </p><p>网络聊天叙不完。</p><p>满面沧桑人健在, </p><p>安康社保汇银元。 </p><p> ④</p><p>往事如烟过眼云, </p><p>光阴似箭迈七旬。 </p><p>蚕丝吐尽身心在,</p><p>对酒当歌六九人。 </p><p> 2020.11.8</p><p>七绝.知青岁月 </p><p> ①</p><p> 知青岁月数风流,</p><p> 顶暑迎寒斗地球。</p><p> 四季耕耘人累瘦, </p><p> 千秋史册铸鸿猷。</p><p> ②</p><p> 人生岁月路遥遥, </p><p> 为有知青最自豪。</p><p> 奉献农村无悔怨,</p><p> 欣逢盛世乐今朝。</p><p> ③</p><p> 冬临大地朔风吹,</p><p> 雪压梅枝映日晖。</p><p> 夜静爹娘依槛盼,</p><p> 知青子女几时归。</p><p> ④</p><p> 逆水行舟破浪航,</p><p> 艰难险阻向前方。</p><p> 知识献给农家子,</p><p> 历尽沧桑育栋梁。</p><p> 2020.11.8</p><p> 潘国良 </p><p> 我们66届(69)班学友人才济济,个个都是身手不凡,多才多艺。</p><p> 他们人心很齐、很团结。在实在而又热心的群主阮义成的带领下,大家有一种“说走咱就走”的豪迈和洒脱。</p><p> 大家一致觉得,我们 66届(69)班真的很优秀!</p><p> 给你们优秀的(69)班点大赞!</p><p> 杨爱华</p> <p>裴惠生</p> <p>再听听裴教授发来的歌《明月千里寄相思》。</p><p> 裴教授“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有一位好姑娘。”</p><p> 杨爱华</p> <p>李蕊莲</p> <p> 下乡来到吴集村</p><p>(潢高老三届吴集知青三十年聚会之歌)</p><p> 一、</p><p>下乡来到吴集村、吴集村,</p><p>我那亲爱的农友们都回到家门。</p><p>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p><p>我们的汗水洒在这片土地。</p><p>这片土地凝结着我们的友情,</p><p>吴集的爱吴集怨叫我思念到如今。</p><p> 二、</p><p>岁月悠悠五十春、五十春,</p><p>当年学友农友已白发鬓鬓。</p><p>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p><p>我们的青春留在这片土地。</p><p>这片土地铭刻着我们的美丽,</p><p>吴集的爱吴集的怨叫我思念到如今。</p><p> 云英·蓮子根据歌曲《妈妈的吻》改词</p><p> 原作:1998·11·08</p><p> 修改: 2020·06·142020“11.8”</p><p> 感言</p><p><br></p><p>今天又是“11.8”,</p><p>直播间里闹喳喳。</p><p>那年那月那些事,</p><p>主角仍是你我他。</p><p><br></p><p>初到农村刚立冬,</p><p>犁田耙地把麦种。</p><p>百无聊赖是夜晚,</p><p>忠字舞蹈齐哄涌。</p><p><br></p><p>茅房远、冬夜冷,</p><p>北风吼叫戏知青。</p><p>拿菜盆、当尿盆,</p><p>领导班子气无门。</p><p><br></p><p>雪纷飞、恐断炊,</p><p>化整为零去住队。</p><p>年佳肴、大火毁,</p><p>最美知青三更起。</p><p><br></p><p>春天里、草籽美,</p><p>残忍砍倒为沤肥。</p><p>学习班、批判会,</p><p>秃头队长乱撒气。</p><p><br></p><p>夏收夏种得胜利,</p><p>建国学弟溺死去!</p><p>宿舍淹、疟疾蔓,</p><p>团结互助度艰难。</p><p><br></p><p>割稻碾米战犹酣,</p><p>招工抽人心绪乱。</p><p>打拎扯淡三句半,</p><p>大头小嘴赛超然。</p><p><br></p><p>彭林苦练二胡琴,</p><p>一曲红歌奏不停。</p><p>家骐慎嘱“停!停!停!”</p><p>个中缘由不许问。(注)</p><p><br></p><p>腊月天、上水库,</p><p>农户家里睡地铺。</p><p>芳华年代情高涨,</p><p>打夯拉车演节目。</p><p><br></p><p>革命理想高于天,</p><p>怎奈现实很骨感。</p><p>门楼锅台少油盐,</p><p>老邬头摇像大蒜。</p><p><br></p><p>注:当年有一首歌叫“革委会就是好”。套的曲子是湖北渔鼓曲:</p><p>22 223 556 10 556 10</p><p>22 51 2176 50 2176 50</p><p>革命委员会就是好,就是好。</p><p>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高,红旗举得高。</p><p>……</p><p> 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一首流行很广的歌曲。彭林(70班)选择这首歌作为二胡练习曲,本是很自然的事。我记得那是69年的冬季吧,彭林吃罢晚饭就拉了起来。而且是津津有味,一晚上要反复拉多少遍。练习吗,就得投入。</p><p> 有一天,刘家骐(70班)走到她们屋,对彭林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劝你从现在起别再拉这首曲子了!”“你真别再拉这首曲子了!”</p><p> ……</p><p> 若干年后,也可以说是过了三、四十年后 ,我才从68届的一个学弟嘴里得知这其中的缘由:</p><p> 原来因当初彭林天天拉这首曲子,66届的一位男生心里便来了这么几句词:</p><p> 昨夜睡觉面朝东、面朝东,</p><p> 梦见小妹在怀中、在怀中。</p><p> 醒来不见小妹的面唻哎咳吆,</p><p> 急得我直捶胸直捶胸。</p><p> 也就是说打这以后的多天里 ,只要彭林这边一开始拉“革委会呀就是好”这首曲子,男生宿舍那边就唱的唱 、笑的笑,大为开心!</p><p> 而女生这边却浑然不知。</p><p> 这真是:</p><p>初冬柿子胜三春,</p><p>随即一溜多开心!</p><p>白发满头岁月去,</p><p>点点滴滴笑煞人。 </p><p> 莲 子</p><p> 2020.11.08</p><p>@满园菊香 </p><p> 莲子这段回忆,又让我们门楼人又想起了“那年那月那日”的那些事。</p><p> 说起李门楼啊,真是聊不完的话题。</p><p> 给莲子的歌《妈妈的吻》和《门楼轶事》点赞!</p><p> 杨爱华</p> <p>张学方</p> <p>淮水之滨花正红</p><p>六九学兄聚正兴</p><p>诗仙兴至篇万首</p><p>还看义成举旗劲</p><p> 张学方</p><p>《一首妈妈的吻》,唱出了50年的辛酸无奈,让我们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李门楼的春来暑往,风霜雪月,让人不能忘怀。谢谢莲子和云英的歌,谢谢莲子写出了当年的一情一景!</p><p> 感 怀</p><p> 青春岁月不徬徨</p><p>妈妈之吻在梦中</p><p>上山下乡问苍天</p><p>风花雪月映颜红</p><p> 外一首</p><p>湖北渔鼓是楚音</p><p>二胡弦律彭林韵</p><p>最是老孟才艺高</p><p>填词新雅把烟混</p><p> 张学方</p><p>@张学方 </p><p> 是的,30年聚会的时候,我们唱云英小妹填词的这个《妈妈的吻》啊,女生们都哭得稀里哗啦。</p><p> 想起那难忘的《知青岁月》太苦了、太可怜了。</p><p> 我们的泪都在那时候都流干、最后流成了血。</p><p> 越到最后走的学友,越泪已无声。</p><p> 杨爱华</p> <p>裴新政</p> <p>下乡52周年感怀</p><p> </p><p>文化宫前别家园,</p><p>潢高回望五二年。</p><p>东台西房无影踪,</p><p>弋水悠悠恨不言。</p><p> </p><p>林木萧萧荒草滩,</p><p>门楼“建队”兄弟惨。</p><p>周寨“老师”本窃贼,</p><p>白露洪波怒滔天。</p><p> </p><p>蹉跎岁月意阑珊,</p><p>烂菜帮子等人拣。</p><p>车萧萧兮夜风寒,</p><p>泪眼濛濛别家山。</p><p> </p><p>打眼放炮攉煤矸,</p><p>推车架棚汗不干。</p><p>下井四道从不少,</p><p>百米飞升似神仙。</p><p> </p><p>也曾数次身遇险,</p><p>工友互助皆安然。</p><p>感触最深是平等,</p><p>矿工相处兄弟般。</p><p> </p><p>东方风来春意暖,</p><p>改革开放到矿山。</p><p>求学重寻青春梦,</p><p>拼搏奋斗天地宽。</p><p> </p><p>感恩知遇唯勤勉,</p><p>竭心尽力守清廉。</p><p>新风政声人去后,</p><p>但求百年心永安。</p><p> </p><p>老牛卸套且悠闲,</p><p>“五友”长聚养天年。</p><p>回首共话多同感,</p><p>不悔下矿平顶山。</p><p> 裴新政</p><p>@月光如水 </p><p><br></p><p> 新政</p><p> 写的真棒!</p><p> 给我们几个队都作了总结。</p><p> 你的“恨无言”“怒滔天”“意阑珊”“夜风寒”“泪眼濛濛别家山”是对我们知青生活最真实的写照。</p><p> 你的“回首共话多同感,不悔下放平顶山”。</p><p> 是我们苦尽甘来的泪中带笑。</p><p> 新政小弟</p><p> 给你点赞!</p><p> 裴新政</p> <p>叶维珍 苗凤阁</p> <p>一支难忘的歌</p><p>青春岁月像条河,</p><p>拨动心弦知青歌。</p><p>难忘艰辛与苦涩,</p><p>激情跌宕坎坷磨。</p><p>苦中寻乐飘惆怅,</p><p>困惑迷茫何其多。</p><p>一曲轻歌唱知青,</p><p>蹉跎岁月渡心河。</p><p> 叶维珍 苗凤阁</p><p>@珍阁 </p><p> 时光流逝,但那特殊年代饱含艰辛与激情的知青岁月,是我们这代人永远的记忆!</p><p> 小妹</p><p> 《一只难忘的歌》是我们这些人最爱听的歌,也是最感动我的歌,你深情的演绎让我们再挂泪花!</p><p> 给你点赞!</p><p> 杨爱华</p> <p>今天是我们下乡52周年纪念,闲来无事,溜小诗一首。</p><p><br></p><p>无题</p><p><br></p><p>秋去冬来南飞雁,</p><p>七十三载一梦间。</p><p>潢高求学同窗暖,</p><p>林场苦耕柴门寒。</p><p>心化红烛艳桃李,</p><p>血写美文传善念。</p><p>今日把酒忆平生,</p><p>诗友相伴情即安。</p><p> 尹万成</p><p>@晓晨 </p><p> 给万成诗人佳作点赞!</p><p> 杨爱华</p> <p>夏自强</p> <p>@健康平安 </p><p><br></p><p> 义成</p><p> 自强我们都是发小,从上幼儿园都在一块。</p><p> 那时候感觉他都有点女孩的性格,那么善良和细腻。</p><p> 后来自强带着他这种性格做了与人分忧的医生。</p><p> 他平时唱歌总是充满了一种柔情,但是这个《我的这一辈》他唱的很气激愤,能感觉到他心中的那种澎湃。</p><p> 《知青岁月》改变了我们人生的命运,但是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多。</p><p> 回忆起CL知青岁月》,我们也是五味陈杂呀。</p><p> 杨爱华</p> <p>陈铁</p> <p> 门楼的文艺</p><p> 下乡期间,伴随我驱散疲累困顿,带给我些许愉悦浪漫的,就是那本《外国歌曲三百首》了。离开农村踏入社会,我还把它带在身边,不仅是因为珍视它,也因为它给了我许多念想。</p><p> 乡村的农事劳作是陌生乏味折磨人到极点的。记得我挑着担子蹒跚踉跄在田埂小径,拼尽全力割来的猪草还不及别人的零头时,想哭想死的心都有。而当一天劳累过后,唯一能解乏快乐的就是透过煤油灯,听着穿透黑夜寂寞随风飘进耳膜的音乐之声。这声波散发着知青不同于地道农民的那股青春浪漫气息,也诠释着他们的乐观与生机。</p><p> 老孟堪称文艺男生中的大哥大,随时蹦出的《拉兹之歌》,透露出对知青艰苦生活的自嘲与不屑;听着他脱口而出的笑话典故神侃胡咧,是忙碌一天后最解乏蓄力的良药。大淮的吉他,慧琴的口琴,彭林的二胡,宽华、秀芳的舞蹈,林春明、大个子的篮球秀技……组成了门楼文艺体育不灭的火种,在山野乡风中滋长。</p><p> 我常常会翻开那本《外国歌曲三百首》,有大把时间勘误纠正以前就会唱却不精准的地方,再学些喜爱的歌曲。《三套车》、《山楂树》、《星星索》、《红莓花儿开》、《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就是那时常伴我制造轻松愉快的“法器”。当然,样板戏的崛起,唱着那些李铁梅等英雄们的唱段,又给我们战胜艰难困苦的知青生活输入了榜样的力量。</p><p> 李门楼的生活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氤氲其中的文艺元素,却足以滋养了我们在那个年代贫瘠的细胞,并赋予我们此生的浪漫乐观。</p><p> 写于上山下乡52周年 2020.11.8 陈铁</p><p> @晓晨 </p><p> 铁老师的《李门楼文艺》这篇回忆散文写的真是棒极了!</p><p> 生动而又形象的刻画了下乡上山的日子里学友们除了饮食欠缺,精神食粮更匮乏。</p><p> 为了让宝贵的青春不那么完全被搁浅,大家只能另辟蹊径,自找门路。</p><p> 于是就有了这特殊年代压抑的、悄然无声的“李门楼文艺”。</p><p>铁老师</p><p>给你点赞!</p><p> 杨爱华</p><p>晓晨的散文,唤起了我们对“门楼文艺"的回忆。那艰辛苦涩而又甜蜜欢乐、苦中寻乐又伴迷茫惆怅的知青生活,浸润在我们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成就了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p><p>为晓晨的“门楼文艺”点赞!</p><p> 叶维珍 苗凤阁]</p> <p>余学喜</p> <p>因忙于演出没及时参与我们的纪念晚会,被学友们的情意深深感动,想写点什么又没有知青的生活经历和素材,加上笔拙,在学长面前随便舞弄一下望大家斧正!</p><p> 余学喜</p><p>参与我们潢高老三届学友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二周年晚会有感:</p><p> 遥想当年未下乡,投笔从戎戍边疆;青春无悔苦作乐,峥嵘岁月同担当!</p><p> 读罢学友知青赋,字真意切血水情;鲜活面容少年事,感天动地如亲临。</p><p> 三届学友话当年,上山下乡求索难;半个世纪风雨过,晚霞依旧映满天。</p><p> 余学喜</p><p> 2020.11.8</p><p>@余学喜~京韵堂主 </p><p> 小师弟的诗三首写的太棒啦!</p><p> 我们都知道,军营的生活也不轻松,摸爬滚打,要想练就一身本领,也要付出很多努力的。</p><p> 给你点赞!</p><p> 给老三届的兵哥哥们点赞。</p><p> 杨爱华</p> <p>周新运</p> <p>应河南省中老年合唱协会的通知要求,在自愿的情况下每个团报一首歌的视频,评选后将在网络上播放。信阳职院枫叶艺术团报一首《天下乡亲》。11月6号在市文化中心红剧院成功排练了《天下乡亲》,现发到群里与同学们分享。</p><p> 周新运</p> <p>夏庆林 陈礼月</p> <p>同窗学友,城里的,忘不了11.8一一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乡里的呢?返乡知青吧?他们返乡的日子,就难予统一了。比如我,停课不久,大约是六六年下半年吧,就回家挣工分了。那时,兄妹七人,我最长,全靠父母挣工分,真养不活全家。于是,放下书包,下到田间插秧、车水、锄地、挑稻捆……还真是充了满劳力。稻子收割之后,当天挑不回来的,要到田里看着。到野外睡上一夜,也能多挣几分。于是,我常和一位村里的老爷子(当时可能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大[呲牙])一起拿着铺盖,在星斗满天的夜晚打着赤脚,到离家一里多好的稻田里,先将晒着的稻舖子集中一些,展平后铺上铺盖,然后就坐在上面,在四周秋虫的和鸣中,听老爷子</p><p>讲着含混不清的故事……不知不觉中,睏了,睡了。一睁眼,东方由白变红、由暗渐明,盖的薄被面子上,全让露水打湿,头发、眉毛,也掛上了晶莹的露珠。有次掀开身底下的稻铺子,居然盘卧着一条水蛇……</p><p> 夏庆林</p> <p>岁月悠悠忆旧年,</p><p>回乡下队各辛艰。</p><p>五十余载回眸看,</p><p>盛世夕阳带泪嫣!</p><p>一一读知青插队、返乡等回忆诗文感言一一</p><p> 夏庆林</p><p>@夏庆林 </p><p><br></p><p>庆林学弟</p><p> 没想到在你光鲜的橄榄绿下面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p><p> 其实那些曾经的苦难,我们经历了,我们也成长了,也有了你许多后来的辉煌。</p><p> 给老三届兵哥哥们点赞!</p><p> 杨爱华</p> <p>曾玉英</p> <p>菩萨蛮</p><p>知青颂</p><p>那年寒风綠野荒,</p><p>俊男靓女奔农庄。</p><p>风雪摧容颜,</p><p>染黒少女妆。</p><p>双手擎天柱,</p><p>恶雨敢抯擋。</p><p>时代好儿男,</p><p>后人铭心上。</p><p> 曾玉英</p><p>清平乐</p><p>忆旧</p><p>往事悠悠,</p><p>一晃几十秋。</p><p>青絲瞬间添白头,</p><p>感叹岁月如流。</p><p>忆昔风华正茂,</p><p>工场田间地头。</p><p>一腔热血甘洒,</p><p>绘出祖国蓝图。</p><p> 曾玉英</p><p>@灿阳如血 </p><p> 玉英姐,你太棒了!</p><p> 律诗写的像模像样的。</p><p> 给姐点个赞</p><p> 杨爱华</p> <p>王新中</p> <p>下乡五十二周年自度</p><p>冬去春来五二秋,</p><p>弹指小伙变老头。</p><p>身逢动乱无奈何,</p><p>下乡农村修地球。</p><p>人生坎坷历磨炼,</p><p>吾辈特殊最风流。</p><p>忘掉年龄糊涂过,</p><p>幸福晚年任自由!</p><p> 王新中</p> <p>李德安</p> <p>今天是我们下乡52周年纪念日。难忘的11月8日。帽段京剧巜清官册》是京剧二黄慢板,原板、摇板的大唱段,非常好听,我唱的不好,请大家欣赏、指教。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祝老同学,老农友开心快乐、阖家幸福、青春永驻、长命百岁!</p><p> 李德安</p><p>@李德安 </p><p> 德安学弟唱的有板有眼,太棒了!</p><p> 杨爱华</p> <p>徐新中</p> <p>@绿茶 茶姐上午好!当年我离校以后,回到我父母当年工作所在的罗山县,在罗山县城关镇五.七青年队下乡劳动,该地方曾经是罗山县的一个飞机场,供喷撤农药防治森林害虫的安二型双膀子飞机起降的地方,土地贫瘠,种过地,割过麦,插过秧,挑过稻捆上垛,进城拉过粪,卖过西瓜甜瓜,到过罗山南边的大山砍过柴,也用手扶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带动碾米机给国库里打过米,学习用过一人拖拉退着走的插秧机插秧,夜晚一屋知青侃大山,讲故事。在知青宣传队里凑热闹演“节目”。担起油纸篓走村串乡卖鱼苗,累的实在受不了,一不小心篓子掉下了,连水带鱼苗全洒一地……,在知青队干农活不到一年,因为当时中央国家机关在罗山的干校比较多,他们的子女也带到罗山上学,学生数量激增,罗山城里小学教师不足,就从我们青年队抽调髙中生以民办教师身份到小学任教,所以1969年9月,我就到罗山县城关镇北街小学以知青民师身份当上了小学教师,(在罗山,北街小学还是人们心目中的重点学校)。后来,又调到南街小学,又到罗山教师培训班学习几个月,九十名学员转成公办教师,后分配到罗山县初级中学(罗山一中,重点学校)工作。</p><p>开始当小学教师时,在知青队里记工分,一个月学校发的三十六元交青年队,队里给我每月九元生活费,年底和其他知青一样分红分粮食。</p><p>真正干农活就是十个月时间,1968年11月~~1969年9月</p><p> 徐新中</p><p>前年咱们潢高老同学聚会时,正好遇到罗山城关镇青年队老知青50年聚会,分身乏术,我参加了潢高老同学聚会,知青农友聚会错过了。</p><p>@清风 </p><p><br></p><p>徐老师</p><p> 看到你的知青经历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当知青干活很累,但是天天也很开心。</p><p> 因为你走的早,你没有熬到那个欲哭无泪的时候。</p><p>少受了许多的罪。</p><p> 给徐老师回忆知青岁月点赞。</p><p> 杨爱华</p> <p>常维英</p> <p>知识青年下山下乡已五十二年了,这五十二年给我们这一代留下太多的回忆,难忘啊!难忘。我虽没有上山下乡也没在知青队里干过,但这段刻苦铭心的知青岁月永不忘记。看到同学们写的诗我心潮澎湃,你们那时候太不容易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之感动,向“五友”们致敬!特别再次听了自强学长唱的《我们这一辈》我是流着泪跟着唱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真实写照,永难忘!......</p><p> 常维英</p> <p>冯乃会</p> <p>同学们!,十一月八日是我们潢高老三届学友最后离校的日子!自此,各位学友各自奔向自己的岗位。有的几十年后再相会。很多都己見面不认识。还有很多自此一别天各一方,永远不再相見。</p><p>还健在的各位学友们!我们都好好珍惜现在,健康幸福的生活!若有机缘相聚。那将会是天大的幸事!学友们!加油!向八十,九十,一OO岁冲刺!</p><p>你们的老学友冯乃会向你们敬礼!</p><p> 冯乃会</p> <p>熊华琴</p> <p>茶姐主持耀金牌,</p><p>五友同屏三届会。</p><p>52春秋各东西,</p><p>潇洒人生走一回。</p><p> 熊华琴@快乐就好 </p><p><br></p><p>小妹</p><p> 你现在越来越厉害了啊!</p><p> 又是诗又是歌,充分体现了我们现在笑中带泪的这种状态。</p><p> 给你点赞。</p><p> 杨爱华</p> <p>张建菊</p> <p>水调歌头</p><p> 知青</p><p><br></p><p>峥嵘岁月稠,转眼五十秋。</p><p>生来为梦追求,离城下乡走。</p><p>汗洒贪脊薄土,相携友谊深厚。</p><p>历经甘和苦,品尝喜与忧,芳华尽风流。</p><p>回城后,念在口,心中留。</p><p>鹤发皓首犁沟,不言容颜秀。</p><p>曾经一切远去,经历铭记身后,精神唯独秀。</p><p>濡养精气神,一乐人增寿。</p><p> 柳绍良</p><p>2020年11月8日说明:</p><p>作者柳绍良,我们社区的文化人。他经常在社区群发表各类型的作品。</p><p>柳绍良与我们老三届是同时代的人,68年入伍,服役部队属沈阳部队。后转业回信阳。</p><p>柳绍良对《老三届》特别崇拜。上面是他为我写的词“水调歌头.知青”,我哪能独享?再说我也不懂诗词,因此特转发咱们老三届群。</p><p>有时生活中不经意的事,却感受到社会上的人对老三届很尊重呢!</p><p>首先是文化知识扎实、素质高吧!再就是经历曲折,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吧!</p><p> 张建菊</p><p> 2020.11.8</p> <p>黄平</p> <p>黄萍妹妹性格内向,她总是在静静的绽放着自己的美。</p><p> 今天她为晚会送来了一首京剧《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唱的美极了棒极了。杨爱华</p> <p>曾素芳</p> <p>美丽活泼的曾术芳妹妹能歌善舞。</p><p> 今天她也为我们晚会送来了她刚录制的一首歌《二泉吟》。</p><p> 杨爱华</p> <p>付洪淮</p> <p>@付洪淮 </p><p>大淮小老弟</p><p>你的这个图片制作的太精美了,简直是我们此次晚会的一个奇葩!</p><p>茶姐为你点赞。</p><p> 杨爱华</p> <p>刘正芳</p> <p>68年11月8曰,我们坐大卡车从潢川县城来到了桃林公社周寨大队部,几间宽大的土坯房,地上铺满了干稻草就是我们睡的地方,我班几个女生,看到这抱着一起大笑。我想,这可能是支农,没几天就可以回家了。……可等待的是慢长的岁月,基本上各种农活都干过,最让人累惨的是挑坯,挑稻梱,插秧累的腰酸背疼,休息时,背靠田边顶着腰,有人调侃说:顶这会,给个县委书记都不换。蚊虰虫咬,每天一盏煤油灯看书,看久了,第二天,鼻孔全都是黑的……花一样的年华就在起早抹黑与天地斗中流逝了。唯一的精神生活,就是去稻场(男生打聆),女生去压马路。每当想起,让人感概一番。</p><p> 与现在年轻人比,我们这一辈有坚韧性,有责任心,有感恩心,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可能与这段经历有关,这也就是有失也有所得吧!</p><p> 刘正芳</p><p>@晨辉 </p><p><br></p><p> 正芳妹的回忆生动形像,话中有画。</p><p> 其中甘苦我们最懂。</p><p> 杨爱华</p><p> </p> <p> 今天一室数地“纪念老三届学友上山下乡52周年”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盛况空前。</p><p> 而且我们六六届(69)班的学友们明天还有一天活动继续。</p><p> 年届70的学友们吟诗作赋,载歌载舞,尽情的表达着他们苦尽甘来的欢乐。</p><p> 此时我们老三届网络晚会暂且落下帷幕。</p><p> 明天我们将继续关注69班学友们的活动内容。</p><p> 亲爱的学友们,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次活动再见!</p><p><br></p><p> 潢高老三届学友群</p><p> 网络晚会筹备小组</p><p> 2020.11.8</p><p> 22:30</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