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在慧根,不在出身,而是将宝贵的注意力置之何地。</p><p> 单纯而好奇,是引发注意力的前提。余幼时,注意力倒是集中,可惜没有可专注的指向,无聊也是一种丑陋,那个年代无书可读,也许人的一生自幼即已决定,而“一个国家为其年轻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让人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待有专注指向后,注意力失去一角,再难聚合。恶土开恶花结恶果,如我这般碌碌无为者,没有一人无辜。风飘絮雨打萍,秋霜起寒气侵,岁月有忧,按时带走该带走的一切。随着年龄渐老,自身的油腻琐屑、自私自利、力难从心、才情不逮,皆一一显露,越发觉得能力应付不了当下的生计,皮塌嘴歪,焦头烂额,白族话就像沙溪人所说的“漾每漾每”,无法挺起胸膛自如生活。</p> <p> 做能力范围内的事,容易保持心情的平静,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云:“在一个没有书籍和学校的世界里,青年人的旺盛精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在一个有书本学习的世界里,这样旺盛的精力需要大幅度地予以限制。”身体安静,摆脱情绪纠缠,乃头脑专注基础,身体退隐而智力彰显,对于活力四射的少年,不妨是一种专注的方式。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专注与散漫,效果大不同。专注者读一遍,即知其意;散漫者翻数回,不知所云。专注与否,刻意不来,无关读书抑或读屏,也与自律无涉,在于对内容可否兴趣。急中生智,未必能够长久,手不释卷,失眠般无以专注,脱颖欲出者,每每是另外的虚无。</p> <p> 天赋异禀者,自带DNA。就专注于厨艺者而言,和面剁馅这样有趣的劳作,何须交由机器;对于嗜酒者,捧得佳酿,把杯端坐,与君对饮到海醉,何须人劝。凭本能与感觉行事人人都会,拉开差距的是选择与思考。眼高手辣、胆大心细的专注,源于眼力先行,高于手法。进入理性程序,思索严谨,逻辑一致,非专注无以然,如此方能不囿古今,法度自生,灵感神思,缥缈而来,所有的轻车熟路,如数家珍,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理自天而开,天衣无缝,巧逾织女;道因时以立,妙手偶得,文章天成。迟到或拖延,其实是种心理暗示,就是不想去作,无法专注的暗示,则是对其不感兴趣,而惟有兴趣所致,方能持久专注。</p> <p> 专注于一事,时间猝然而逝。王质伐木山中,见童子数人下棋,遂观之,俄顷童子提醒,回过神来,斧柯尽烂。心有旁骛,难免分散注意力。管宁华歆同席读书,忽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p> <p> 不入其行,不知其苦,于某个领域深耕不已,生命厚度,由此增加。有实力始得自信,自嘲本就是一种强大,得意之处,必有隐瞒,世间哪有那么多的随随便便,轻轻松松。没有吃功课之苦,便需受生活之累,以前觉得未来可期,面对山水时,内心会有极大的自由,嗣后才知,星辰与大海皆需门票,诗与远方路费且贵。闲人愁多,懒人病多,懒惰带来的并非蓄锐安逸,乃倦怠消沉,莫名紧张,丧失的是注意力。</p> <p> 专业处未必专注,至于私好,虽曰无求无执,云淡风轻,却是守静善思,持诚笃践,十分的经心。业余处的品味,高过专业处的成就,便是雨天多了把伞,风中多了件氅。对什么都没有特别的喜好、格外的专注,万事皆可皆不可,说白了就是没那么热爱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