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入门

季老师爱语文

<p> 语文的学习最初是从积累开始的,而到了一定的积累量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能力训练了,阅读训练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下面介绍一些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答技巧。</p> <p><b>一、对中心主题的把握。</b></p><p> 初学阅读,内容不会很复杂很深奥。不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都离不开一个“爱”字。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又是我们选材的主线。</p><p> “真挚的爱,无私的爱,神圣的爱,伟大的爱……”“无微不至的爱,刻骨铭心的爱,生死之交,患难与共,乐不思蜀……”这些都是爱!“自责,惭愧,羞愧,内疚,感动……”这些也是出自于爱。</p><p> “关爱、体贴、爱戴、爱恋、宠爱、疼爱、酷爱、喜爱、 热爱 ……”这些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词语,平时一定要学会积累。抓住中心后,一定要学会找同义词和近义词替换,选择最合适的词语进行概括。</p><p> 记叙文中心主题一般都在文章结尾出现,把握这一点可以为后面分析阅读题做好准备。如果中心把握不准,后面的分析理解题将会反复出错。</p> <p><b>二、对概括题的考查。</b></p><p> 概括能力是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会要求对全文或部分内容进行梳理,而且经常会有字数方面的要求,必须简洁。</p><p> 对于简单的故事情节容易把握,而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容就容易出错了。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主人公,即主要人物。其次是发生的事情。再次是补充具体的重要信息。</p><p> 概括题的方法:对象+事情。即:谁+干什么(即主语和谓语部分)。找准之后可以在谓语前后补充相关重要信息。</p><p> 还有一类题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这类题型相对简单些,但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词汇量,需要我们平时对词语按感情色彩分类积累,即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p> <p><b>三、对句段作用的探讨。</b></p><p> 句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在分析内容的作用时,一定要由表及里,根据字面意思紧紧围绕中心进行剖析。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在结构上的作用也是大相径庭的。</p><p> 句段在开头。主要作用是:引出对象,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奠定基调,引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p><p> 句段在中间。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对上下文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呼应开头或结尾或标题,推动情节发展,引发读者兴趣,衬托人物形象。</p><p> 句段在结尾。主要作用是:揭示真相,总结概括,点明中心,卒章显志,升华主题,前后照应,引人深思,给人警醒等。</p> <p><b>四、对分析题的解答。</b></p><p> 分析题指对句子进行理解分析,品味赏析,阐述含义等。这一类题型是比较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一类综合性题型,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考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p><p> 分析题的训练要分三步:写法+表面+内里。</p><p> 首先是要明确写作手法。1.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等。其中以比喻考查的最多,所以还要弄清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的区别。2.人物描写。常见的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其中以动作描写居多,分析时要抓住动词分析其特点。3.景物描写。常见的写法是调动人体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等方面去描写。同时还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外形、色彩、数量、质感等。其中以视觉考查居多,以突出景物的特点。4.写作手法。常见的写法有以物喻人,抑扬结合,设置悬念,对比衬托,侧面描写,前后照应,叠词短句,褒贬互用等。其中以对比考查居多,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文中主要对象的特点。</p><p> 其次是对表面意思的概括。这一步稍微简单些,一般根据对象和事情从某个角度就可以表述了,只不过要求简洁些,变换了一种说法而已。</p><p> 再次是对其内里进行分析。内里即含义,这个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要围绕中心进行思考。有的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有的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概括,最后一般都要归结到“爱”的主题。一般用“表达了……”或“表现了……”这样的句式进行阐述。</p><p> 先找出写作手法,然后由表及里,把握了这三步,分析理解类题型我们就能迎刃而解了。</p><p><br></p> <p><b>五、关于其它题型。</b></p><p>1.指示代词。</p><p> 如“这,这个,这儿,这些”“那,那个,那样,那些”“彼,此”等,这些指示代词所指内容是什么?按一般规律都是在原文的前面找,最多不会超出前文三句,答案往往就在前面一句。找到之后还要把指示代词替换后读一下,看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合适。</p><p>2.记叙顺序。</p><p>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学生要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别,尤其是对插叙要做重点了解。插叙往往是插进去对以往故事内容的回忆,揭示原因,补充情节,来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分析时一定要紧扣中心,深化主题。</p><p>3.侧面描写。</p><p> 也叫间接描写,一般用在人物技艺高超或表演精彩等方面居多。它作为正面描写的一种辅助手段,能进一步突出人物特点,深化文章中心主题。可以是对方人物,也可以是周围的人物或景物。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p><p>4.记叙线索。</p><p> 记叙的线索分为明线和暗线。明线即看的见的事物,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或事件,往往贯穿全文,一般文章题目就是本文的线索。而暗线则是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态度,分析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去把握。</p><p>5.环境描写。</p><p> 一般的文章都少不了环境描写,它首先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人物的社会关系,暗示人物的命运。其次是衬托人物形象,为人物性格描写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它们贯穿在作品之中,前呼后应,渲染烘托,情景交融,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p> <p> 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p><p> 语文阅读训练要从小学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思维方向和答题格式,必须反复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学以致用。语文虽说灵活,但它也并不是无章可循,只要掌握了其规律,学习起来也会得心应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