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新格局--记教育新视野.第十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陈营小学 胡虹

<p> </p><p> 春有春的绚美,夏有夏的色彩,秋有秋的风韵,冬有冬的温情。还没来得及与秋挥手告别,转身之间便遇见了冬。带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真诚和期待。11月6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学校领导的细心安排下,我有幸走进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参加教育新视野.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与名师相约,共享一场最美语文盛宴。</p> <p>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吴勇老师,他为我们执教的课例习作--《我想对您说》很接地气。吴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支架,给学生提供了言语的“解锁码”。他在整堂课中巧设问题,善于启发,善于引导,他先从“您”字入手,设计出一个个有效而有梯度的问题,如在现实中,我们把怎样的人称为“您”?跟“您”说话和跟“你”说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引导出学生明白与人交流要真诚有礼貌,体现出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也为下文习作讲解作铺垫。吴老师巧创情境,他出示一张抽着烟的老人图片,然后角色置换,告诉学生:文中的老人就是吴老师85岁的父亲,吴老师想跟这个父亲--您说些什么呢?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纷纷畅所欲言。接下来,吴老师出示习作例文,他分段出示,每出示一部分都会抛出一个问题,以此为契机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吴老师通过习作例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理清写作思路,构建写作支架。他通过习作例文让学生明白这篇习作的写作支架:1.谈看法--要礼貌协商。2.列表现--要有序有据。3.提建议--须针对可行。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想对家人说的话,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又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最后,安排的写信环节,有效提升了孩子写作水平。从孩子展示的成果来看这是一节高效实用的课堂,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有素。是一节没有花架子,很接地气的习作教学课。</p> <p>  来自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书香人物,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老师--朱红甫老师,他给我们执教的课例是古诗《出塞》,朱老师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听他的声音犹如在饮一杯陈酿美酒,让人沉醉。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语文要素,在这堂课中,他紧紧围绕单元目标: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朱老师让学生透过文字来体会情感,如万里长征、龙城飞将、明月、人未还等来体会作者对回家的渴望,对良将保家卫国的渴望。这堂课也颠覆了我的古诗诵读教学观,朱老师不主张给古诗划分节奏,不主张平仄划分。他用魔性的声音,配上一呼一应的朗读指导法,让整堂课精彩纷呈,美妙无比。</p> <p>  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中国吟诵协会会员--朱煜老师。他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课例是《西门豹治邺》。朱老师睿智幽默的语言让整堂课妙趣横生。台上的学生,台下的老师无不被他风趣灵动的评价语逗得合不拢嘴,如“读得人心惶惶,你的朗读耽误了你的聪明,这里是你永远过不去的坎,你叫牙膏我叫挤……”。朱老师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他先让学生初读词语:“巫婆、官绅、媳妇、硬逼”,顺势指导学生理解“官绅”的意思。接着读句子“漳河边上的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边读边引导学生用上上面读的词语来回答“漳河边上的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这一“连词成句”的简易设计是为后文“连句成段”作铺垫,再通过情景演绎:师生合作表演“惩治巫婆、官绅后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在他的巧妙安排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会学生简要复述课文”落实到位。朱老师用以学生对话的形式指导朗读,通过对比读让学生明白朗读要有停顿,有节奏,有重音,这一读法切实可行。</p> <p>  因为一本书了解一个人,陈林静老师通过整合一本书《山海经》的教学,让我们感受到她对阅读的热爱,因为阅读使她知识渊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因为阅读使她得心应手驾驭课堂,让艰深难懂的文字变得一目了然,让充满传奇的神话故事以及精神传承注入学生心田。她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讲解让学生归纳出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读,猜,借,聊,辩,画,写,演。这些阅读方法有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在她情趣盎然地讲解下,学生对这本《山海经》的好奇不言而喻了。</p> <p>  江苏省南京市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研员--史春妍老师,她给我们执教的课例是二年级古诗《夜宿山寺》。史老师举止优雅,声音温和,听她的课犹如林间漫步,轻松舒适。史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按照古诗教学法:知作者--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进行教学,整堂课干脆不拖沓。史老师重视汉字文化的教学,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脑海中形成一个有序识字系统,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她会把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形象展示出来,如“宿,危,敢”等,并用儿歌的形式让孩子记住字形,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识字兴趣。</p> <p>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景洪春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是文言文例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景老师激情饱满,高端大气。一篇脱离语言环境的文言文被景老师上得浅显易懂,别具一格,有滋有味,博得台下老师阵阵掌声。景老师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先解词,再解文,而是让学生身历其境去解读文本,理解文意,这堂课她通过抓住关键词“王戎,竟,诸”和关键句“诸儿竞走取之”进行教学,把学生置身于创设的情境中,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表演诸儿竟走取之的场景,这一设计有助于孩子形象理解“诸儿竞走取之”这一句意。景老师把本文的结构用四幅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她让学生合作交流把四幅图按顺序摆放,以此梳理本文写作顺序:多子折枝--竟走取之--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再让学生根据顺序合作讲故事,这一环节设计非常精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由表达不清到能行云流水讲述这个故事,其中景老师穿插了生动的朗读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课堂高潮部分,师生合作讲故事,师生一问一答地讲述,这一语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爆发。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学会讲故事在景老师的课堂上尽情释放出来了,善哉!妙哉!</p> <p>  杭州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国培计划”授课专家--张中良老师给我们执教的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风娃娃》。张老师平易近人,善控课堂,注重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他通过自己精心制作的板贴来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借助板贴表达出“凤娃娃”到过哪些地方?做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又让孩子根据这些提示学着复述课文,在他反复训练下,学生表达兴趣浓厚,能准确流利地复述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他的课堂中凸显自然。</p> <p>  聆听名师教学,是智慧的启迪,是心与心的碰撞。名师课堂,醍醐灌顶,扎实有效。教育新视野,它如一扇窗,轻轻推开它,爱和阳光照进我心房;教育新视野,它如一盏灯,指引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不枉此行,不忘初心,努力追寻理想课堂。最美的教育,一直在语文学习的路上。</p> <p>编 辑:胡 虹</p><p><br></p><p>审 核:吴 双 红</p><p><br></p><p>签 发:施 琳 敏</p>

老师

学生

教学

语文

习作

课堂

新视野

名师

特级教师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