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母亲也走了四年多了。当年,应父亲家乡新四军研究所杂志社之约,曾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今天是父亲的忌日,打开电脑回看当年这篇文章,依然泪流满面。原来时间并不能让人忘记所有,反而思念更浓,越来越怀念与他(她)们在一起的时光……</p> <p> 在寒风萧瑟的夜晚,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庄严、简朴的葬礼之后,我依然沉浸在悲痛之中,魂牵梦绕,日夜思念。<<沃洲春雷>>杂志的陈主编给母亲来信,约我写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几次提笔,想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总是欲语泪先流。如今,泪水已被时间慢慢风干,陈封的记忆越来越清晰。花自飘零水自流,九十载的风雨岁月,我不知该从何说起。我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个能够真正读懂父亲的人,能够真实地记录下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他的梦想与惆怅,欢乐与忧伤。父亲已经走了,我不想再寻找那些历史留下的是非与烦恼,只想截取他在生活中的几个层面,尽可能地为家乡人民还原一个立体的、真实的父亲,以期留下一些快乐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人,我的祖父是清末秀才,参加过反清斗争,民国初年当过县议长。家底殷实的父亲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看过不少进步书籍,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最早觉醒的一批知识分子,他卖掉家产自发组织了家乡第一支抗日武装――显超部队,在浙江省新昌县青柴横沿、铜坑岭、何家庵等地伏击日军,拦截日军军车。随后即遭到日本人的报复,日军进村烧掉祖传房产,依然没有动摇父亲抗日救国的决心,没有改变他那披坚执锐的信念。他继续在新(昌)奉(化)、新(昌)天(台)公路两侧,积极组织对日作战,取得炸毁日军西山据点炮楼、袭击县城西门岗哨、兰沿阻击战、石演路廊杀敌等战斗的胜利。之后还参加了嵊东祝家庙战斗、晋溪战斗、鄞西鄞江桥战斗、奉化江口战斗、宁波战斗等。父亲所领导的抗日武装英勇奋战,在当地民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威震四方,对当时新昌的抗日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来父亲随新四军北上,参加过苏北战役、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大小几十场战役,出生入死,三次负伤,多次立功受奖。</p> <p> 这些绚丽多彩的人生经历,父亲从未对我亲口讲过。长大后,只是从父亲战友的回忆录中略知一二。所以,在我的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平凡。记得儿子上小学时,我把父亲的故事讲给他听,儿子惊诧不已,回家问:“外公,看不出你当年这么威猛。”父亲只是微微一笑,他看待历史的时候总是那么淡定和从容。我知道,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很难把面前这个质朴无华、和蔼可亲的老人与当年那个雄姿英发、叱咤风云的抗日游击队长联系在一起。</p><p> 父亲的人生哲学就是那么简约而容平,他有一颗超然、达观,荣辱不惊的平和之心。他坚守着自己的人格、尊严、责任和信念,放弃了之外一切可以放弃的,虽然那是现实中别无选择的选择。他的一生错过了一些可以拥有的,但珍惜着所有应该珍惜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在别人会感到怀才不遇的境遇中,豁达而健康地活到耄耋之年。</p> <p> 父亲正直善良,不善迂回世事,为人刚正不阿。他的心中充满着爱但不善于言表,他如山的父爱要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得到。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兄妹正直做人,诚实做事。所以,我们凡事都靠自己努力,没有沾染干部子女身上的所谓娇气和傲气。哥哥上山下乡,弟弟参军入伍,我自学考大学,包括后来我们工作、提干,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从未依靠过父亲的任何关系。</p><p> 父亲作风朴实,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他一生中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他乐于助人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了快乐。五十年代,战友被打成“右派”关入狱中,很多人怕受牵连敬而远之,他常年与之保持通信联系,给予精神安慰,经济支持;六十年代,家乡生活困难,有时有些素不相识的人,千里迢迢找到家里,他总是尽其所能提供帮助;七十年代,任军区汽车修理厂厂长期间,给人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让那些长年住在低矮潮湿平房里的工人搬进了高楼;离休后,每当部队干休所组织为灾区扶贫济困,他总是积极捐款捐物。父亲动手能力强,热心又热情,经常看到他为别人修车、磨刀......现在家里各式工具有好几箱,都是日常生活中父亲积攒下来的。</p> <p> 闲暇时他很喜欢运动,打猎钓鱼样样出色。心灵手巧的他,自己造猎枪,做子弹,加工鱼具。中年喜欢狩猎,部队和地方都有他的猎友,一到周末,骑着摩托车,背上猎枪就出发,经常挂着野兔、山鸡满载而归。每次的收获他都是送给朋友一起分享,可谓其乐融融。一想起这些,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当年父亲外出打猎和归来后我们全家与他一起扒兔皮、吃兔肉的情景。这一幕幕的生活片段,令我终生难忘。老年喜欢垂钓,省电视台为此还专门做过采访,请他介绍老年人参加垂钓运动的益处。这次住院的前一天他还去参加了钓鱼活动,未曾想到这竟然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p> <p> 时代辗转,光阴荏苒,历史旧了,容颜老了,步入高龄的父亲,那颗心依然年轻。他经常吟诗诵词,看书下棋,关心时事,了解政治。他很早就用上了手机,喜欢逛市场、听讲座。市场出现新产品,总是他最早发现最先使用。因为紧跟时代,他的生命始终充满活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轻盈,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老态龙钟的感觉。如不是因为得了不治之症,他不会这么快就突然离去。父亲是记者节(2010年11月8日)这天走的。其实,去逝一周前医院就已经发出了病危通知,但我却感觉也许是因为我――他唯一的女儿从事新闻工作的缘故吧,我知道这纯属巧合,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父亲的挚爱。父亲走了,带着他所有的爱,这爱一直支撑着他走到了这一天。</p><p><br></p><p>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让所有的梦想都开花。虽然父亲没有更多的机会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但在家乡人民的心中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多年来,父亲远在北国他乡,但当他离去的消息传到家乡后,县委、县政府和父亲所在家乡的老战友纷纷赠送了花圈。当天互联网上还出现了一个论坛,大家自发悼念父亲,有几百张跟帖响应。许多网友从家里找出自己父亲、祖父留下的珍贵的历史照片上传到网上,有些照片我们家人还是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家乡人民的儿子,他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始终充满炽热之情。作为他的女儿,我想,如果父亲的在天之灵得知家乡父老如此惦念他,家乡人民的后代没有忘记他,他一定会非常欣慰的。</p><p><br></p><p> 想到这里,我抬头向着东南方的夜空望去,在天际间依稀看到了父亲温馨和蔼的笑容……。那遥远之处传递的,是美好快乐的投影,是人间天堂的心灵共鸣。</p><p><br></p><p> 2010年12月18日</p><p><br></p><p> </p> <p>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4%E6%B3%BD%E8%8B%B1/4608556</p><p><br></p><p>http://xcnews.zjol.com.cn/xcnews/system/2020/09/03/032706413.s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