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丹霞 <p>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的地质构造,属于红层地貌,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也被称作“七彩丹霞”。距今已有一亿八百万至两亿四千万年了。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p> <p>平山大峡谷属于省级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距张掖市约60公里,海拔高度2000—3800米,面积约为510平方公里。</p> <p>这里的丹霞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秀、险,而且更美的还在于她的颜色,可以说什么颜色都有,但更多的趋于红色。</p><p><br></p> <p>丹霞地貌作为古老的地质遗迹,它发育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砂砾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所以,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如明霞”。实际上,七彩丹霞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过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祁连山的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加之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呈现不同色泽,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火质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依次类推,山体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层次清晰,但多为红色,整个看起来像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p> <p>整个景区取名“平山湖大峡谷”,但看不到湖,根本就没有湖。我想之所以取此名,可能在多年前这里有过湖吧。所以峡谷以流水沟壑为基本特征,山势低且平缓,以沙石山为背景,多呈圆锥和柱状,造型奇特,形状极不规则,蜿蜒曲折。</p> <p>我们四个人租了一辆车,来到平山大峡谷。买了票(两张票:一张门票,一张景区车票。到这里必须坐景区大巴车,因为景点离门口有几十公里呢)。大巴车很多,一辆接一辆,车上坐满就开。大约行了半个多小时,到达第一个观景台(共有四个观景台),游客就下车,赏景,照相。实际上,在大巴车里就能看到道路两旁都是丹霞地貌。</p><p>游人在观景点想停多长时间都可以,想去下个景点随时都可以上车。景色最为壮观的是第四个景点—七彩锦绣台。</p> <p>七彩锦绣台景色最美,人也最多,大片大片的丹霞地貌,像极了偌大的五花肉。人们根据丹霞的形状取名:什么小布达拉宫,神龟问天,神龙戏火等。我也看不出来,只觉得这景象无法形容,好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这样说也不对,打翻调色盘,那颜色是纷乱的,而这里的丹霞颜色是一层一层,层次分得很清楚。</p> <p>中国丹霞数十处,张掖丹霞最雄奇,这里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年降水量130mm左右,集中在6—9月份,而且与长长的栈道,高高的丹霞山相互映衬,彩色丘陵景观的复合区,现在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p> <p>张掖七彩丹霞,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爬云梯,穿越一线天和登90度云梯,是这次游览大峡谷最有意义和最具挑战性的事了。一线天:顾名思义,就是因两壁夹峙,逢隙狭窄的只能看到一线蓝天。的确是这样,一线天狭窄无路,双脚要小心踩稳,双手扶着岩石,将身子扭曲了才能通过,有技巧就不觉得危险了。沿着台阶、土路,下到峡谷最底端,这就是对体能的第一重考验。当然这里没有回头路。一直往峡谷下面去,一直走,一直往下走,走到了“人生谷底”!</p> <p>台阶+楼梯+沙砾路,到了谷底,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外在惊艳,内在敬畏,谷底隐藏着低调而又壮观的的景象,有很多值得欣赏的美景,路也是一会儿宽一点,一会儿就窄的只能容一个人过去。</p> <p>走到“一线天”的地方,有一个工作人员在那里指导着游人的走向。他看到我们两个年龄大了,就建议我们走另外一条平缓、危险小的路上去,而我们两个想挑战一下自我,就选择了“一线天+天梯”。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并不清楚里边的情况。我俩说,进去看看,不行就出来。谁知“开弓没有回头箭”,“进去没有回头路”。进去就出不来了。那就不是路,根本就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算作路吧。</p><p>大石头挡在前边,人只能手脚并用,脚踩着石块的边缘,手扒着不知多少人留下来的痕迹的凸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走到了两个峭壁夹着的一线天。那真的是一线天,一个人侧着身子能过去,胖一点的人也很难过去。一线天过去了,眼前豁然开朗,也算是一条路了。又走了一段距离,就来到了云梯,抬头一看,又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就是垂直90度的天梯,看不到顶端。楼梯板窄,间隔宽,而且还镂空,整个人要粘着梯子,像蜘蛛侠一样,只有死死地抓紧栏杆和踩稳楼梯才行。</p> <p>天梯共100米,分两段,60米+40米。没有保险绳,但有防护栏。这时候,没有别的办法,退是退不回去了,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鼓足勇气向上攀登。硬着头皮一台一台向上攀。想一想,基本是90度的梯子,不敢向上看,也不敢向下看。庆幸的是,这一会儿人少,没有年轻人在后面追赶着,那就登几个台阶站着深吸一口气,定定神,再继续攀登。这一次的亲历是我这十多年来不曾有过的,以至于到第二天,我的双腿双脚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不那么自主。</p> <p>人站在谷底,就如井底之蛙!</p> <p>爬上天梯后,离山顶还有很大的一段路程,虽然没有天梯那么危险,那么难走,但毕竟是爬山的路,也是很费体力的,也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高处走的。也就是说从山上下到谷底,现在还要从谷底返回到山顶,才能坐上返回去的大巴车。难怪当年王安石游览襄禅山后写下游记舒发感慨: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体力不足的,也是不能到达的!</p><p>今日,我也有同感,看美景,看奇景,看少有的景,是要付出体力的。最美的风景,最奇特的风景,往往是在高而险的地方。只有肯攀登、肯付出代价的人,才能看到绝美的风景!</p> <p>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