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一个位于浙南的隐世秘境、山林野趣,在远离尘嚣的崇山峻岭里,守一方岁月静土。那些不为人知的淳朴风景,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有石墙的斑驳,有老人的微笑;有农舍的寂寞,有花开的热闹;有清溪的水声,有牧归的歌谣,集全了浙江所有令人意外的美景。它是一个被山峦所环抱,有碧湖云海所点缀的世外桃源。<div>10月23日,我们一行29人,去了一趟向往已久的浙江泰顺。</div> 10月23日,第一站,来到泰顺泗溪镇的"泰顺廊桥文化园”。 走走泰顺 一切都顺 泰顺石雕展示馆 碇步。"碇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因其形状酷似琴键,故又名“琴桥”,山里的溪水处处可见,流量较小,只有夏季才偶发山洪。勤劳聪明的山里人发明了"碇步"这种坚固实用、省时省力的简易桥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现在见到的"碇步",不少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在浙江泰顺地区有广泛分布。群山峡谷里,逶迤着一条条清澈平缓的溪流,溪流之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堤桥,它是人们过渡的主要依靠。据说,最早的"碇步"出现在唐代,坐落在泰顺县城以北的百丈镇。此后,"碇步"的建筑形式被广泛使用。而“千桥之乡”泰顺,全县共有碇步200多条,短的10多齿,长的200多齿。 新开张的店铺 街头雕塑 儿时的记忆 非遗广场 游客 摊主 “情爱廊桥”小屋 一切都顺 小院 小模特 办家家 我们住宿的当地最高级的宾馆, 宾馆对面的装置 房间的窗外 路口的志愿者 十八层楼(顶层)看日出 宾馆的楼梯 空空的顶层 宾馆餐厅 我的早餐 笑脸 晚霞 10月24日,清晨,石亭峰观日出。<div>泰顺罗阳城的北边有一个石亭。石亭是古罗阳通往温州的驿道上的一座凉亭,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所谓石亭,体现在几十根各式的横梁和柱子上,梁柱皆为青石打造,呈直条或月牙形状,以榫卯结构固定,两侧各立三根石柱以辅撑,顶铺木橼青瓦。石亭有三景可观,一为云雾,二为日出,三为绿道。<br></div> 等候日出 霞光 太阳出来了 那里的割稻后的稻根留得比我们这里的长 树龄1015年的樟树 老墙 老屋 老屋上建新房 路边的灯柱 老农 去胡氏大院 胡氏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氏大院。<div>从道光十二年至同治甲戌年,胡氏家族耗时42年,建成了占地面积达四千五百多平方米的胡氏大院。大院属清代建筑明代风格,两厢纯木结构,计有房间一百多处,杉木大柱276根,大门楼五座,小门楼七处。大院平面布置完全以中轴线左右对称,“昌”字型,“品”字型布局,是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窗外 革命,革命。 听毛主席的话 废弃的理发椅 亲个嘴 午餐点的服务员 河边的亭子 墙上装饰 好气派的农民住宅 竹编匠 仕水碇步。泰顺全县有碇步245条,短的10多齿,长的200余齿。以三都湾水系为多,自东溪至仕阳一段,20里就有碇步10条,长皆百齿以上,尤以仕水碇步为著名。它位于仕阳镇溪东村村南仕阳溪上,系双层结构堤梁桥,碇步上下溪床有大面积的井字形木架框定卵石砌成的滩基,以稳固碇步,碇步共223齿,全长136米。仕阳溪东村碇步初造于明代,建于溪东宫前滩至对岸夏宅港,即在现碇步下游200米处,共360齿,该碇步在明朝中叶毁于一场特大洪灾。后村民选址上游"济渡"处即现碇步上游100米处再造碇步,造成又毁于洪水。至清乾隆末年,有乡贤重新选址修建碇步,于乾隆59年(1795)建成。该碇步在嘉庆年间又有损于洪水,乡贤再度总结经验,探索新工艺,重修碇步,并在碇步根部及上下滩以卵石密砌滩基,以井字形松木架框定,加固滩基。此项技术的突破,碇步终于历久不毁,这就是现存的仕水碇步。 快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