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历史探究---项目学习-第1组

🐱(猫猫)

组员:汤天宇 邱鑫浩 赵付兵 黄嘉伟 陈浩男 马偲宇 马偲元 韩宜轩<div>项目内容:<br>★研究邮票的诞生;<br>★发展邮票的齿孔的故事;<br>★世界第一邮“黑便士”;<div>★中国第一邮“大龙邮票”;<br></div></div> ★研究邮票的诞生<br><br> 世界上第一批邮票开始使用是在1840年5月6日,发明使用邮票的是英国人罗兰·希尔。希尔原来是一名教师,后来当上了英国的邮政大臣。传说有一天,希尔散步的时候,看到邮差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姑娘。姑娘接过信看了一眼,又还给了邮差,希尔很奇怪,问姑娘为什么不肯收信。姑娘说,邮费太贵了,她付不起这笔钱。原来这封信是姑娘的未婚夫寄来的,虽然她没有拆开。但是她只要看到未婚夫在信封上做的暗号,就能明白他是否平安了。当时英国的邮费很贵,而且邮费不由寄信人付,而是收信人付。希尔觉得这不合理,就建议改革邮政制度,降低邮费,票费改由寄信人负担,并贴上邮票作为交费凭证。 英国政府接受了希尔的建议。这样,世界上第一批邮票就诞生了,这第一批邮票的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浮雕像,每张面值一便士,人们叫它“黑便士邮票”。 ★世界第一邮“黑便士”<div> “黑便士”邮票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黑便士”是颜色和面值的合称。它采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无齿孔,不标国名,只有女王的肖像,当时世界上还无邮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至今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邮票上无国名的国家。图案上方有“邮资”(POSTAGE)字样,下方是表示面值的“一便士”(ONE PENNY)的字样,一便士为黑色的,-印张每行由12枚邮票组成,共20行,每张240枚。<br></div> 特别有趣的是邮票的下面两角都各有一个英文字母,同一行上的每枚邮票图案左下角的字母相同。第一行A,第二行是B,以下按字母顺序类推;在图案的右下角的字母则表示邮票印在张中的位置,从左向右按字母的顺序排列,如第一横排从左至右为AA、AB、AC直至AL,第二横排依次为BA、BB、BC、直至BL……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仿造。 此外,当时还发行了专门供政府官员用的黑便士,与上面的黑便士的区别就是将上边左右两角的“星星射线”图案改为了左上角为字母“V”,右上角为字母“R”(见下图),而下边左右两角为“英文字母”不变。<div><br></div><div><br></div><div>蓝便士<br></div><div>与黑便士邮票同时发行的还有图案相同的蓝色二便士邮票,俗称“蓝便士”(如下图)。<br></div> 黑便士面世九个月后,即1841年开始发行红便士邮票。(如下图)。 ★发展邮票的齿孔的故事;<div> 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我下面为大家讲述邮票齿孔发明过程的故事:<br>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1848年的某一天,有位新闻记者在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边喝酒边撰写当天的新闻,稿子写好后,分别装进信封,准备寄到几家报馆去。这时,他从衣袋里取出一大张维多利亚女皇像邮票,想向酒店老板借一把剪刀将邮票剪开。酒店老板说;“先生,实在对不起,我们这里没预备剪刀”。 稍后,这位聪明的记者顺手从西服衣襟上取下一枚别针,在邮票与邮票的空隙间扎了一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撕开,便解决了这个难题。<br><div><br></div></div> 记者的举动被身旁的亨利 . 阿切尔这位有心人看到, 回去以后,他便开始研制 “邮票打孔机”。 经过努力,他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邮票打孔机,几经改进后,使用效果良好。 并于1854年被英国邮政当局正式采用,同年便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带齿孔的邮票 “红便士”。 ★中国第一邮“大龙邮票”<div>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 [1] ”,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div>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br>发行量:约100万枚。 ★第一小组成员学习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