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月14日上午8:30,全体高一数学教师在高一年级小办公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重点讨论了《基本不等式》的相关问题。</h3> <h3>首先梅君老师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和几何背景,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求最大最小值问题,给出了本节内容的重难点。重点: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以及简单应用;难点: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和应用。<br>接着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生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函数的最(大、小)值,提出教材关于例题1的安排并不容易理解,可能费时较多,不容易抓住重点。<br>然后针对课后习题,对学生的能力层面要求颇高,提出先布置基础题型,让学生掌握基础题和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h3> <h3>何老师针对上述安排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如果花费大量时间探讨不等式的证明,就无法关注不等式的应用,显得头重脚轻。如果把教材上的分析法证明作为学生的课后自学内容,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教师合理分配时间。</h3> <h3>周老师建议普通班交换例题1、2的顺序,在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也更有信心。</h3> <h3>教后反馈来看,同学们对本节内容理解较好,但是容易忽视最值成立的条件。以为能用基本不等式就代表一定能取到最值,需要强调登号成立的条件是充分的,如果不加以验证,有可能取不到最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