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十一长假到今天终于读完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主要还是自己读书慢;其次,该书属于迄今为止读的比较特别的书籍:按照古书竖行排列、繁体字、半白话文。对于我这个文学功底比较差的人,确实也是锻炼了自己,连蒙带猜的认识着繁体字、上下结合着学习着文言文。说是古书竖列对眼睛和颈椎有好处,有上行运动之过程,不过注解的字体确实有些小,也受累了眼睛。</h1> <h1></h1><h1> 本书更为奇特的是,作者对读者有一定的要求,同时用34页15个章节作为“引论”开启史前篇章,上部占据2/3篇幅主要从上古三代写到隋唐五代;下部两宋元明清。该书写于战火纷飞时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钱先生既没有现代网络搜素的方便,也没有大型图书馆查阅的条件,能写出各个年代世人推崇的史学经典,足以体现先生史学功底之渊博与厚重。</h1><h1><b> 外患之变迁:</b>读此书期间恰逢美国大选前夕,我国环海骚扰不断、西南沿线阿三折腾不已。从本书看,我国冷兵器时代,主要的外患来自北方,每每王朝衰落时也必定伴随北部异族外敌的侵扰,可谓内忧外患加速了王朝的灭亡。当然,和亲、纳贡也是处理的一种攘外方式;明朝时期的以异治异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总之,古时的外患只要集中在北方异族,也可谓华夏民族内部的矛盾。但也导致了元、清两个异族统治的大的王朝。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开展,东南线沿海外患随之而起,1840年开始船坚炮锐的列强之患随之而起。直到今天也是多发事端之地。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韬光养晦、不断积累,好不容易到了世界老二的厄运,随之外患也变迁到了全方位,科技打压、经济制裁、边境滋扰、网络攻击、意识形态渗透… …相信这些外围的打击都打不垮华夏儿女,只要我们不犯严重错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然实现。可能最担心的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鸦片战争使我们成为了著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而今,随着多年以来境内外意识型态的攻击,产生了一些思想被殖民的极少数,产生的原因这里就不再探究,大的方面主要是对本国历史不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认识,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而来。就用这些人大多崇拜的,而今世界上最有权力的“懂王”的一句话让我们所有人去反省:</h1> <h1><b> 文化之变迁:</b>外患滋扰也意味着经济文化的转移,最为明显的是北宋末及南宋时期,北方的外患导致国家中心南移,从华夏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转移到长、珠江流域,随之经济也发生着变迁。明末愈加之。而今,我们赶上了第三次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快速崛起已经没有了南北方地域之分,相信中华文化会像我们的移动通信信号一样,深入到我们广袤大地的各个角落。为中华文化之传播扫除了障碍,为文化自信建立了基础,可谓文化大一统时代。<br></h1><h1><b> 北宋之士人:</b>在我中华民族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仁人志士可谓屡见不鲜,达到顶峰(数量、风骨)时期可谓在北宋,宋朝养士经历百年之久,产生了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司马光、胡瑗、孙复、晏殊、张九龄… …其时也有党派之争、地域之别、新旧之路,但大家都具有很深的家国情怀,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去打拼。而今在我们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更需要这种具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撑起龙脉。<br><b> 清朝的衰败:</b>从钱穆先生的描述细节看,清朝一般都写成满清,这也能反映出钱先生对异族统治的幽怨。清朝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文字狱主要是为了统治的稳定,对以汉族为首的仁人志士采取了各种打击限制,治理国家需要的人才势必受到打压,从而导致国运的衰败。从大明遗留下的“我自独大”优势,也让大清王朝看不清世界的变化,一味闭关锁国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坐失。客观讲在晚清也启用了多个汉人如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但实权确实还控制在满人手里;同时,中国五千年儒家文化教育,也使得这些名臣没有反朝之心(正念),实际曾国藩当时确实很有机会。试想曾国藩带领湘军起事,也可能近代帝国主义不会在中华大地上如此猖獗,当然历史不能随意猜测。<br><b> 古代之科举:</b>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学而优则仕”是中华民族选拔干部的传统,而今我们的高考沿袭了这种制度,在世界上中国的高考都有一定的声誉,高考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所有人一个享受高等教育公平的机会;也是中国亿万农民家庭孩子走出农村的途径。<br> 当然,钱先生近千页的巨著,对我的感悟也很多,有些也是前看后忘,感悟之处也许比较粗浅希望以后有时间再次温习。</h1> <h1><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于莞城</div></h1><h1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11-7</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