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冬</p><p class="ql-block">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的这首《立冬》写尽了冬日的闲适与美好。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冬,终也,万物收藏。北方大地风干物燥,草木凋零、蛰虫休眠。村子一下子从彩色变成了灰白,所有的事物都缩成了一团,寒气逼人。这时母亲便一遍遍提醒该穿上厚衣服了。除了加衣外,最好的御寒方式就是立冬补冬了,古训有“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之说。老话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开春打虎”、“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于是立冬也便意味着狂吃的开始。一般是吃饺子和羊肉。饺子相传为东汉医圣张仲景所创,叫“祛寒娇耳汤”。张仲景所制本是一味祛寒药,是用面皮包裹着羊肉、胡椒等温中散寒的食材,下锅煮,煮熟连汤吃下,用来治疗伤寒和冻伤的耳朵。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后来立冬吃饺子便成了节气习俗。羊肉更是冬日不可或缺之美食。涮羊肉、烤羊肉、炖羊肉、羊杂碎……。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撒一点香菜末、蒜末,滴两滴辣椒油,整个冬天都是暖的。羊杂碎必是母亲亲手洗净卤煮的,肚、舌、肝、腰、蹄……。煮的软烂,起油锅,姜、蒜和腌萝卜片下锅炒香,加水、盐、糖、白酒、胡椒粉、番茄片、羊杂碎,烧煮开锅,撒入大把的蒜苗,舀起上桌,先喝一口香汤,再夹一片羊杂慢嚼,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小雪</p><p class="ql-block">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石间收晴影,天津失彩梁。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舒卷应时令,因知圣力长。”唐人徐敞的这首诗,写出了小雪时节的气象。小雪,顾名思义就是雪下的小。“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候气温越来越低,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天空中的雨滴也变成了雪花。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自此世间物候就一个字:封。小雪封地,大雪封山河。小雪节气的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说的还是一个封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看见下雪,农民对来年的生产就有了一定的把握。“立冬萝卜小雪菜”、“小雪到了出白菜”。小时候,白菜是冬天家里的当家菜,小雪前后就开始储存大白菜。用粮食换来的大白菜是一个冬天的菜,父亲带着我们把菜一颗颗码放在菜窖里,盖上破被子,再盖上窖门,一个冬天随吃随取。小时候我是不爱吃大白菜的,即便是母亲做的猪肉白菜炖粉条,总觉得白菜吃起来肉肉的不入味。其实白菜在很早很早前就有了,大约商周时,白菜是贵族菜,普通百姓是吃不上的。现在我最喜欢做的是醋溜白菜,稍稍勾点芡,味道美滋滋,可下两个馒头。</p><p class="ql-block"> 大雪</p><p class="ql-block"> 大雪就是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白乐天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重、折竹,可知雪已经非常非常大了。有一年冬日村子里的树枝条浓密,恰逢大雪,越覆越多,最后大雪真的压折了碗口粗的树枝。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像玉的清,像银的白,像烟轻,像絮柔,纷纷扬扬洒下,盖住了树木,盖住了村子,大地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祖父教我背的。大雪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间浑然一色,“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红楼梦》里还有一句“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大雪是人生的终极,是空无。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笔下空了还空,一空再空。再怎么经历红楼般的热闹,仍要回归空无。还是赏大雪享美味才不辜负满天雪景。大雪的乐事是邀好友围炉饮酒消寒,赋诗作文,写字作画。“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这是清人杨静亭描写的暖寒会的热闹场景,偶邀三五友人效仿之。古时还有煮雪烹茶的习俗,雪水甘甜清冽,煎茶煮粥均可。“竹上松间敲玉花,最宜时鼎荐灵芽”,宋朝的文人自携茶炉,雅集山林,敲落竹上松间之白雪烹茶,即景吟咏,盛极一时。东坡先生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女子以雪水烹煎小团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入口鲜爽细腻柔滑。因此梦,东坡先生才有了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着实叫人嫉妒。</p><p class="ql-block"> 冬至</p><p class="ql-block"> “过冬至,冻鼻子”,这是小时候祖母在冬至日教给我们的童谣,和现在说的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有点不同。但是冬至到来天气开始变得很冷是真的。冬至,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北方的我们,度过了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一天过后,日子一天天就长起来。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算进入了真正寒冷的冬天,人们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够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冬天便过去了,实际上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要整整九十天。听过不同版本的数九诗,但都大差不差。小时候冬日里,祖父就会搬出一本黄历,指着数九诗让我背,依稀记得老家的一个版本最是不同,用老家话念出来更有韵味。 “头九二九,关门闭手。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阳坡看柳。七九八九,扛的耙走。九九加一九,犁铧子遍地走”。 依稀是如此。数九寒天是非常冷的时节,为挨过漫长的冬季,古人发明了这有趣的“数九”消遣法,一家人在一起数九是一种逍遥境界。明代有“画九”的习俗: “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还有《九九消寒诗图》,这类诗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有很多版本。“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三九严寒水结冰,钓罢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见床头樽不空……”、“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清代还有“写九”习俗,“写九”的文化味很浓。要找九个字,每个字九个笔画,组成一句诗,每天写一笔,九个字写完正好八十一天。记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小弘历骑在祖父康熙肩上“写九”,写的正是“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临窗数九,一夜冬花入梦。</p><p class="ql-block"> 小寒</p><p class="ql-block"> “小寒大寒,冻死老汉”,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乡谣,是说大寒小寒的天气能把老汉冻死,也不知是谁家的倒霉老汉。但是大寒小寒的天气果真是一个“寒”字了得。二十四节气中,小寒在前面,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小寒冷冻冻,寒到提火笼”、“小寒寒,六畜安”,小寒既要防寒,又有平安。小寒节气,天始造化,万物萌发,草创之始,冥昧之时,宜于付诸行动,而从此难以宁静,在不宁中求得大安。在全年的六十四段时空里,《易经》给这一段时空给赋予了“元亨利贞”的四字评价,看上去有点复杂。还是围炉夜话吧,“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p><p class="ql-block"> 大寒</p><p class="ql-block">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拂尘取一编,相对辄终日……颓龄虽一迫,孺子有美质”大寒时节,寒潮频频,严霜夜结,天寒地冻。这时已然是寒假,河塘涝坝里的冰结的厚厚的,找一块破木板就是一个滑冰板,蹲在上面从涝坝的最外边一下滑到最中间,风驰电掣般的享受。也可以一个小助跑,猛一下跳到冰上稳住脚,整个人就从冰上滑下去了,我们叫“打滑槽”,玩的不亦乐乎。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大寒时节,整个冬天的大戏就拉开了大幕,开始为过年准备各种年货。外边天寒地冻,屋里热气腾腾。炖肉的,蒸馍馍的,炸麻花的……,炊烟竖起来,风刮不断,雪压不弯。至今记得杀年猪的的情景,支一口大锅,水烧的滚沸,四五个壮汉将养了一年的大年猪捆起来,一刀捅到心肺处,一阵痛苦的嘶叫过后,汩汩鲜血从刀口里喷出。喜庆的节日是动物们的难日,人类的喜庆是建立在动物的悲惨杀戮上,日历中节日醒目的红色也是动物鲜血的颜色。将宰杀的年猪扔进滚沸的汤锅,几进几出后,捞出来放在一块门板上,壮汉们一顿刮剃,便精光了。开膛破肚,前后腿、排骨、五花、下水一样一样放好。还有血块,也是美味。杀完年猪后,每天饭里便有了油水。大寒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大寒大寒,家家刷墙,刷去不祥。户户糊窗,糊进阳光。”这就是“除陈”。大寒之后人们便突然热闹起来了,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腌腊肉,磨豆腐、蒸馒头,祀供品,打扫浆洗,除旧布新,藏了一年的大戏开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7日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