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枫桥胜景 感吴风古韵,(下篇枫桥夜泊)

若水

<p>寒山寺的佛塔</p> <p>古桥韵味</p> <p><br></p><p> “枫桥夜泊”这首诗得到了后来的皇帝唐武宗的青睐。当时宦官横行,几番废立皇储,最后唐武宗才以“皇弟”的身份侥幸继承大统。这位年轻的皇帝,对权力斗争一知半解,对宦官的弄权不满而又无能为力。读到“枫桥夜泊”时,感觉到了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内心寻求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宁。</p> <p>唐代诗人张继石像</p> <p>唐代诗人张继石像</p> <p>深秋的阳光照耀得</p><p>房子都是暖洋洋的</p> <p>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在临终前一个月,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将“枫桥夜泊”这首诗凿刻在石碑上,并颁布遗诏:“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唐武宗驾崩后,此碑随葬于地宫。</p> <p>枫桥和铁铃关枫桥胜景景区</p> <p>张继作“枫桥夜泊”处及明代</p><p>书法家沈度写的“枫桥夜泊”石碑</p> <p>枫桥夜泊的两块石碑近看</p> <p>  皇帝是真命天子,说的话自然是一言九鼎,这个遗诏更像是诅咒。后来北宋名臣王珪、明代才子文征明、沈度等先后书写诗碑后,暴病身亡。</p> <p>树影、桥影、关影</p> <p>吴门古韵戏台</p> <p>黄昏下德胜河上的石桥</p> <p>  到了晚清光绪年间(1906年),寒山寺重修,当时的江苏巡抚陈葵龙请来国学大师俞樾,请他为重新写一块“枫桥夜泊”的诗碑。俞樾是最有名的学者,当然知道唐武宗的遗旨,所以即便是二十根金条的润笔费,也不敢接受。最后经不住巡抚大人的劝说,最终才大叹一口气接下来这个活(估计到了凶多吉少吧)。</p> <p>铁铃关内的关隘</p> <p>清代国学大师俞樾题写的枫桥夜泊</p><p>(根据原石碑放大的字体)</p> <p>枫桥夜泊石碑后刻有心经全文</p> <p>  这是一个千年中不断应验的诅咒。结局可想而知,十来天后,俞樾也暴病而亡。此碑制成后,令寺庙焕发出昔日光彩,刻碑的工匠唐仁斋刻完此碑,没多久也英年早逝。</p><p>这世界无法解释的事情太多,而诅咒无异是最灵验的。</p> <p>霜钟天籁——钟楼的侧面</p> <p>呗保护起来的古桥</p> <p>移步换景的走廊</p> <p>  抗战期间,日本驻屯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对这块《枫桥夜泊》诗碑也觊觎已久,曾制定了一个“天衣计划”,拟将诗碑以赴日送展览的名义,再偷梁换柱。时任寒山寺方丈的静如法师自然明察秋毫,也使一招掉包计,他找来石刻大师钱荣初,说明日本人的企图,请求钱荣初刻一块假碑,先于日本人掉包。出于爱国,钱大师立刻允诺,并分文不取,两天内就把诗碑仿制出来。</p> <p>浑然一体的枫桥和铁铃关</p> <p>枫桥胜景景区内</p> <p>  1939年3月20日的清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的山门之外出现一具面目狰狞的尸体,他就是名满天下的苏州石刻大师钱荣初。他的身上,还有一封血书:“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遭横事!”事情传到松井石根那里。最终,放弃了“天衣计划”。</p><p>…………</p><p>时光到了1947年,苏州重修寒山寺的石碑,便请来民国政府国史馆的馆长——张继重新书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谁曾想,这位和唐代诗人张继同名同姓的馆长当晚就死于心肌梗塞,题写的“枫桥夜泊”,竟成了绝笔!</p> <p>望影楼后侧</p> <p>漕运博物馆</p> <p>古码头——</p><p>当面漕运的战略物资中转站</p> <p> 从枫桥胜景出来,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云端:十分壮观!此碑高约十来米,镌刻的正是那首“枫桥夜泊”(俞樾题写的仿制品)我足足地看了十多分钟,不免感叹:因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因为刻有诗句的石碑,一千多年来,发生那么多的故事,而且都是充满了血光。我想这恐怕是张继当初未曾料到的。</p> <p>枫桥胜景景区</p> <p>枫桥胜景景区</p> <p>枫桥胜景景区</p> <p>  张继的“枫桥夜泊”和石碑无疑会千百年留存下去,只是有关“枫桥夜泊”的碑刻还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留到千年后再说了。</p><p>此刻不免想到清代诗人吴照的《寒山寺题壁》诗:</p><p>漠漠云低水国天,吴江风景剧可怜。</p><p>铁铃关外烟如画,人立枫桥数客船。</p> <p>望影楼入口</p> <p>枫桥胜景景区</p> <p>太阳,温暖了整条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