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时光正巧!通过五天的跟岗研修,我们沐浴在带教老师幸福的数学课堂中,又一次回到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我们再一次接受理论知识的“洗礼”。 今天,有幸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崔海江老师的专题讲座《课标、教材解读——数学为人的一生奠基》。崔老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盛宴,精美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使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div><br></div> 崔老师的语言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他表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数学教学的依据。接着为我们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演变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从2000年的试用修订版,2001年的实验稿再到我们国家现行课程标准,每个时期的课程标准的特点都为我们讲解得很清楚。不管是由按学年转变成按学段安排教学内容,由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转变成四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数学思想、基本实践活动经验),由简单的一维目标转变成三维目标,还是从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再到实现问题解决都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我们茅塞顿开,从而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div><br></div> 接着崔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教材的编写原则、编排特点等,从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阐述了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性,即数学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每一条理念崔老师都用生动、贴切的生活实例加以阐述,引起全场共鸣。 <div> 崔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既有理论,又有案例;台下的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做到了笔不离手。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了解到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什么,学生学习的知识背后是什么: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让我们对课改下教师如何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创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让我们对深深体会到三维目标的达成,就是在对孩子培养核心素养;让我们明白“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br><br></div> 崔老师的讲解中,多次提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育人。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要对孩子们做好成长的点拨,也要让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思维发展拥有可持续性。不要多年后回忆起小学学习过程中仅仅有公式等知识,而是拥有更多的能力和情感的积极体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要想做到术业有专攻,就必须要学习,应该把学科的课程标准研读清楚,将教材掌握,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第二,为了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也为了自己能够保有新鲜感,必须要不断学习,为学生做好“引导者”,做好“知识的传授者”。第三,小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还要做到知识“数学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同时回归到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带领他们一同感受数学之美,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br> 精彩的讲座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与思考。相信有了专家的智慧引领,我们各位青年教师会把握好课程标准、教材这把枪,守好数学的阵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