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p> <p>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p> <p>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p> <p>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p> <p>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p> <p>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p> <p>関署位于天险门与地利门之间的高地,为守备处理公务和下榻处。也是倒换通关文牒的。</p> <p>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对应,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p> <p>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p> <p>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p> <p>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p> <p>1948年4月6日下午,毛泽东途经雁门关时,下车凭吊古战场。毛泽东拄着根柳木棍,同周恩来、任弼时等一道登上雁门关。夕阳西下,放眼长城内外,遥看群山迷茫,霞走云飞。</p> <p>上"月亮门"</p> <p>在山下远远望见古长城上的"月亮门",就非常兴奋,期待尽快登上长城。不顾小路口禁止通行的警告,沿小路直奔山顶。小路崎岖不平,长年无车通行,几经险处,夫人下车瞭望,惊见汽车一个轮子已悬空,不过总算都安全通过。</p> <p>后拐进大路,顺利到达望月台。(下山时发现大路直通山下村庄,不过有个道闸,并可加锁。)</p> <p>广武明长城,是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也是原汁原味的古长城。</p><p><br></p> <p>八达岭、山海关等地的长城,虽然雄伟壮丽,</p><p>但已不是原状。只有广武明长城未经过人工修复,保持着历史原貌。</p><p><br></p> <p>在2016年10月3日晚至4日凌晨,山阴广武明长城标志性景观、被称为“月亮门”的残存长城敌楼,在罕见的大风中发生坍塌,惹得人们一阵唏嘘。坍塌后的"月亮门"(网络图片下载)</p> <p>在2020年8月6日,倍受关注的朔州广武长城“月亮门”,在千呼万唤中“重生”——修复队伍打开罩了两年的神秘“黑匣子”,露出了她的“芳容”。</p> <p>坍塌前的"月亮门"(网络图片下载)</p> <p>当“月亮门”再次亮相,围观的人们不由惊叹:</p><p>“和以前几乎一模一样”。</p> <p>广武长城“月亮门”景观学名十号敌台“穿心楼”,历经大自然数百年侵蚀后,只剩下一个拱形墙体,高高矗立在山脊上,被当地人和旅行爱好者形象地称为“月亮门”。</p> <p>“月亮门”,残缺之美和周围苍凉雄浑的长城墙体一起构成了山西广武长城标志性景观,也成了游客们抒发千古之思的所在。</p> <p>走杀虎口,游明长城。</p> <p>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为一代雄关,</p> <p>“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p> <p>“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p> <p>三十二长城位于右玉县杨千河乡,是明长城进入右玉后的第三十二烽台。这段长城因雄腾山岭之上,山路崎岖,人烟稀少,保存较为完整。</p> <p>作为战争遗迹,长城和关隘,在山西这块苍茫的土地上,已经变成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战争文化的珍贵实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