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国菊花文化知多少

阳阳

中国菊花文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菊花文化(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b></p><p><br></p> <p>我们知道: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我们也知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对菊花开在秋季特色的描写。菊花与梅花、兰花、竹子被称为四君子;菊花与梅花、竹子、松树并称岁寒四友(原来只是岁寒三友,后来成功培植了一种冬菊就并称岁寒四友了)。中国十大名花菊花走入序列中: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君子之花——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繁花似锦——杜鹃花、花中娇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这十种名贵又美丽的地方名花。既如是,中国菊花文化就有可以大书特书的内容了。请一边欣赏老舅刚拍下的菊花美姿一边听阳阳话你知菊花之文化内涵。</p> 中国菊花文化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菊花文化(2):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b></p> <p>为什么在菊花的称呼上冠以中国菊花: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p> 中国菊花文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菊花文化(3):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b></p> <p>秋菊是菊花的别称。菊花别名鞠、黄花、菊华、秋菊,属菊科菊属,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世界上最早的观赏植物之一,亦是四大切花之首,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菊花除了极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是著名的药食同源性植物。根据用途可将其分为观赏性菊花和实用性菊花,实用菊包括药用菊、茶用菊和食用菊三种。菊花一般株高30-150cm,茎秆直立或半匍匐,茎色由绿至紫褐色,呈四棱或圆柱形;叶卵型至披针型,长4-12cm,宽2-10cm,边缘羽状,深裂或浅裂,叶裂基部呈锐角或圆形,裂片具粗锯齿,叶面绿色至深绿色;自然花期为5-12月,花型圆整,花径2-20cm,花色白色至深紫色。</p> 中国菊花文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菊花文化(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p> <p>菊花最初诞生在中国,品种形成与发展也在中国,至今,中国仍是菊花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中心。但是在1600年的栽培历史上,竟没有关于菊花起源及品种形成途径的记载。这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千古谜团。菊花较其他栽培植物最大的不同在于,许多栽培植物都能在野生种中找到相似种,而菊花与同属野生种之间差异极大,许多进化的中间环节缺失,种间演替序列出现明显间断,这是迄今为止这一难题最大的谜团。菊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为进化的分类群之一,而菊花又是菊属中一个独特的物种。随着物种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菊花自然进化过程的诸多问题对物种生物学家充满魅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菊花栽培种约为30000个,而中国有3300个,且大部分为观赏性的秋菊。</p> 中国菊花文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菊花文化(5):令篱巴色,罗舍宅里香</b></p> <p>菊花或称秋菊是自古以来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花卉植物。这不仅仅是由于它的丰富各异的色彩,或白之素洁,或黄而雅淡,或红或紫,沉稳而浑厚。也是由于它的头状花序的奇特姿态,或飘若浮云,或矫若惊龙。所以,我国的历代诗人们,常以菊花为题咏。如唐代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巴色,罗舍宅里香”;宋朝韩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借菊触景,倚菊抒情,不一而足。历代的诗人们爱菊、咏菊,可能也偶然成为菊花的栽培者。如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但对菊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累积了一套完好的实际经验,而且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有了一套全面的遗传学知识。我国的菊艺是很发达的。</p> 中国菊花文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菊花文化(6):芳菊开林耀,卓为霜下杰</b></p> <p>“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则强调菊花临霜绽放,高远独立的德操。这两种精神确立了菊花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基调——淡远洒脱的性情,傲世独立的风骨。这正是中国文人君子理想的品格。从此,菊花借一瓣纯黄纤弱的心香,保留了诗人的气质和人格的独立。菊花也由此与东篱、霜下杰成为等同的意象。由于菊花大部分品种有枯而不落的特征,还是晚节的象征。“宁可抱香枝头枯,何曾吹落北风中”;“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象征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坚守民族气节的高尚情操。诗人一生钟爱梅与菊,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梅菊斋”,也足见菊花在中国花卉研究者心中的地位。菊花有枯而不落的特征,还是晚节的象征。“宁可抱香枝头枯,何曾吹落北风中”。</p> 中国菊花文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菊花文化(6):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b></p> <p>重阳节与菊花之缘源远流长,重阳节又叫“菊节”“菊花节”。唐宋以后,重阳登高饮菊酒、食菊花的风俗更加普及。至清代,朝廷仍有重阳节宴赐百官的习俗。而吃菊花糕的含义也由辟邪、求寿高而引申为“百事俱高”。宋代以后,民间形成了重九赏菊的习俗。除了上述北宋京都河南开封和南宋的临安(今杭州)外,北京地区以及广东小榄,也是我国著名的艺菊之乡。如今,菊花的芳姿更是遍及祖国大地。全国性菊展每3年1次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巧夺天工的艺菊造型、生动有趣的菊艺景观、精致小巧的微型菊花盆景、格调高雅的菊花书画等,无不散发出丰富的菊文化魅力。菊花具有寄情山水的自然美,典雅别致的个体美,山花烂漫的群体美和独具特色的精神美。</p> <p><b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老舅</b></p><p><b style="font-size: 15px;">菊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