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信群

鼠行天下

现在使用手机的人都至少有几个微信群吧?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各群活跃度不同,但基本上都有一个规律都是开始活跃、逐渐沉寂、后来基本变成“死”群。 每一个群刚诞生的时候总是特别活跃话题多而热闹,大家热烈聊天,还不时有新人加入。 <p>每天聊天记录都是几百近千+需要爬楼观看,而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聊天的人反而越来越少。气氛尴尬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渐渐地就没人说话了,群就“死”了。</p> 你也许会讲,大家之间并没有那么多共同话题可聊,大家都渐渐地发现了这一点,即使身在众群,你也孤独的无话可说。开始真热闹,今日静悄悄,平时说话少,还是退群好。所以,有很多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进也匆匆,退也匆匆。 群为什么会“死”?扪心自问、仰望星空、才能悟出,群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连发图的人都没有了。你认真观察一下你的所有群,只要群里还有人发图群就不会“死”。群“死”是因为连最后发图的人都累了、倦怠了,火苗熄灭了。所以说群里发图的人是最后的坚守者。 我们不要忽略微信群的价值,人是信息的源头,加入各种各样的微信群能够让我们获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与知识。 当然有些变味微信群还是慎重加入。过度的参与微信群,过度把精力用在微信群,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微信群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吃喝豪宅。让我着迷的是文字、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带给我认识时政、见解、知识、世界观、人生观等……。 事实上是“人人都想加入大群,人人多在小群活跃”,最活跃的群反而是一些几十个人的小群。人数越多,噪声越多,话不投机也多。所以适合自己为好。 既然有缘进入同一个社群,还是尝试和睦相处,求同存异。现在建群信手拈来,一会功夫可以建好几个。所以群主不是干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能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据说:人的思维认知都定格在25岁左右,绝大多数都是跟人性、教育、知识、灵魂,所接受资讯相关,定格了就难以撼动。极少数人具有慧根,能随时开悟。 一般有朋友拉我进群,我是很乐于做群里的一分子的,不相干的群,我会设置免打扰,所以尽管群多,也不会过多占用时间。因为有些太商业化的群我根本不看。(图片今天下午拍于蓬莱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