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金秋十月,我和老伴参加南昌“井冈山旅行22军(凡是去井冈山的旅游团都称为“军”,我们团22人,故命名22军)”,去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师”。</p> <p>井冈山你好!我们来了!</p> <p>井冈山既是一个旅游胜地,亦是一处革命圣地。从这里燃起的星星之火,后来蔓延成熊熊烈焰,最后红遍了全中国。只要你一踏上这老区的红土地,五百里井冈的每一间老房屋、每一片翠竹松林都会向你讲述在这里发生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凡到过井冈山的人都有"溶尽黄庐桃园色,何须跋涉访名川"之赞誉。</p> <p>南昌八一广场的“南昌起义纪念碑”。</p> <p>南昌八一起义打响对反动派第一枪,从此,革命军队在这里诞生,八一军旗从这里升起。我们井冈山旅游行程,也从这里开始。</p> <p>朱毛会师井冈山,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我们今天也上山来与红军“会师”。</p> <p>高速路边雕塑。红军战士吹响对敌人进军的号角</p> <p>井冈山南山公园星火亭旁的火炬</p> <p>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耸立于黄洋界峰顶</p> <p>奔向井冈山</p> <p>高速路两边的民居非常漂亮,可见江西人民的生活富裕</p> <p>高速路两边的田园、河流、鱼塘,也是风景如画</p> <p>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茨坪,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p> <p>井冈山革命博物馆</p> <p>老伴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前</p> <p>大批的干部、工人、学生、军人来到这里,参观游览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 <p>小学生在博物馆里,向革命先辈举手宣誓</p> <p>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来参观、学习、游览的“学员”游客络绎不绝,人流如潮</p> <p>博物馆内毛泽东朱德等人当年的老照片</p> <p>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 <p>毛泽东创造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p> <p>博物馆内珍藏展览的红军战士用过的各种武器,其中有朱德用过的小马枪</p> <p>博物馆内的电子图片</p> <p>博物馆内的红军战士形象雕塑</p> <p>博物馆前的红军路</p> <p>红军路两边的柏树挺拔,犹如威武的红军战士</p> <p>博物馆对面的挹翠湖</p> <p>挹翠湖公园</p> <p>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当年的红军军医院,比七十年代的红旗卫生所都不如。心酸!</p> <p>井冈山龙潭景观</p> <p>在井冈山住宿的“金狮面大酒店”。条件还可以,说是准四星级酒店</p> <p>井冈山游客服务中心旁的雕塑,是来井冈山的游客们主要留影地</p> <p>说实话,我来井冈山的主要目的,是想看看当年朱毛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为根据地,又是怎么打败强大的国军的。看到这山高坡陡林密,沟壑纵横交错的崇山峻岭,我终于明白了,这确实是杀敌的好战场。!</p> <p>进入井冈山腹地的盘山公路和两边的高山密林。</p> <p>上山要穿过好几个隧道</p> <p>黄洋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p> <p>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点。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毛泽东有诗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p> <p>西江月·井冈山</p><p>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p><p>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p><p>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p><p>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p><p> ——毛泽东</p> <p>卜算子 会师井冈山</p><p>久有游井愿,今日始来到。</p><p>井冈山上松柏翠,犹有峰岭俏。</p><p>红军为穷人,才把革命闹。</p><p>爬到黄洋炮台前,我在岭上笑。</p><p> ——黄体明</p> <p>既然爬上来了,留影做个纪念也是必要的</p> <p>黄洋界哨口工事,红军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的战壕</p> <p>黄洋界哨口。真是一个观察山下敌情的绝佳去处</p> <p>黄洋界哨口下的峡谷。</p><p>井冈山山势雄伟、林海茫茫、溪流澄碧、瀑布成群、翠竹遍地、鹃花满山。既是杀敌的好战场,又是观光的好去处</p> <p>《朱德的扁担》故事中,朱德和红军战士挑粮上山的羊肠小道。</p> <p>看到这山高坡陡的羊肠小道,真感觉到当年的朱毛红军不简单</p> <p>井冈山的崇山峻岭密林,真是打游击的好战场。我想,只要是有充足的粮食,在深山老林中呆上几月几年,敌人一来,往山里一钻,敌人也是难得找到的。</p> <p>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p> <p>黄洋界哨口简介</p> <p>黄洋界哨口营房介绍</p> <p>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诗词手稿</p> <p>大井,位于井冈山的西南面,距茨坪7公里。井冈山斗争时期,大井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这里有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人的旧居。</p><p><br></p> <p>老刘在大井市场</p> <p>毛泽东(白房子)和朱德陈毅(黄房子)等红军领导人,在大井的居住地</p> <p>大井毛泽东旧居。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大井村后,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主动腾出自己的兵营——一幢被称为"白屋"的白墙青瓦房屋,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居住。</p><p><br></p> <p>白屋前的一块石头,是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大石头,故称“读书石”;屋后是毛泽东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话两棵常青树。这幢白房子,是1960年按原貌修复的。</p> <p>我坐在毛泽东的“读书石”上,没有书报读,我沉思我的老年生活究竟怎么过😁</p> <p>大井朱德旧居与大井毛泽东旧居相邻。1928年5月军长朱德、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在这幢房子里工作和居住。第三次反"会剿"失败后,朱德旧居被毁。如今的朱德旧居是1984年按原貌重新修建的。</p><p><br></p> <p>当年的红军被服厂</p> <p>井冈山烈士陵园</p> <p>井冈山老表土特产批发市场</p> <p>高速路峡江服务区</p> <p>高速路边的红军战士雕塑</p> <p>昌井高速路边的隔音墙,别有风味</p> <p>请你对比看看,第四版人民币百元大钞上的井冈山图案</p> <p>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p><p>久有凌云志,</p><p>重上井冈山。</p><p>千里来寻故地,</p><p>旧貌变新颜。</p><p>到处莺歌燕舞,</p><p>更有潺潺流水,</p><p>高路入云端。</p><p>过了黄洋界,</p><p>险处不须看。</p><p>风雷动,</p><p>旌旗奋,</p><p>是人寰。</p><p>三十八年过去,</p><p>弹指一挥间。</p><p>可上九天揽月,</p><p>可下五洋捉鳖,</p><p>谈笑凯歌还。</p><p>世上无难事,</p><p>只要肯登攀。</p><p>——毛泽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