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人村寨 不负碧水不负黄沙

石老师

<p>罗布人村寨,位于新疆库尔勒市85公里处,去之前就知道这儿不是原生态村寨,而是本世纪初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提升旅游知名度而精心打造的一个景点。本来没抱多大惊喜,因为从库车到乌鲁木齐正好顺路,就在库尔勒下了车,住一晚,顺便去看看。</p><p><br></p> <p>到达库尔勒的时间是10月18号上午九点多,入住酒店后,休息了两个多小时。酒店经理热情地为我们联系了包车去罗布人村寨。下午半天300,价格挺公道。中午12点左右,包车司机到酒店接我们,拉上我俩直奔罗布人村寨。</p><p><br></p> <p>这一不抱太大希望的“顺路”,却让我惊喜连连。</p><p>一路上,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棉花田,一片连一片;生平第一次看到了旱地苇草,一大片一大片;还有大面积的沙漠红柳;偶有胡杨。</p><p><br></p> <p>在一望无际的旱地苇草旁,我让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跑到苇草丛里玩了半天。</p><p>“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苇草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见过芦苇荡,没见过旱地苇草,司机介绍说:这种苇草主要用途是造纸原料。</p><p>当时我还开玩笑地发个朋友圈说:真想留在新疆摘棉花。</p><p><br></p> <p>罗布人村寨宽阔的广场和现代感十足的游客中心。</p><p><br></p> <p>景区电瓶车,每人20元。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开放的几个景区连起来也有二十几公里,需要坐区间车前往。</p><p>寨区涵盖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移湖泊、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最大的沙漠、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绿色走廊和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形成了黄金品质的天然景观。</p><p><br></p> <p>罗布人村寨正门形如一个戴着帽子的人的头部,两侧是鱼的图腾。上面赫然书写着三个大字“阿不旦”。</p><p><br></p> <p>“阿不旦”的意思是指罗布人聚居的水草丰腴的地方。</p><p>在新疆,很少有人知道阿不旦是什么意思,也很少有人知道阿不旦在哪,因为阿不旦和罗布泊湖一样,是个会随着时间而游移的地方。在罗布人的语言中,阿不旦是水草丰美,宜居的地方。罗布人每到一处定居就将该处称为:阿不旦。</p><p><br></p> <p>有一本书叫《最后的罗布人》。书中介绍了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撤离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的故事。</p><p>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是否“游移”,与楼兰古国的兴衰,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当时身兼作家、学者、探险家三重身份的本书作者杨镰,在十几年间,沿罗布人退却的足迹一次次深入到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阿不旦荒村,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死角,以牵系古今的视野和自己的丰富经历,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罗布荒原的真实故事,考察发现失去罗布泊家园的最后的罗布人。</p><p><br></p> <p>有水有草的地方就有罗布人,有罗布人的地方就是阿不旦,这里曾经是罗布人的聚居地,这里是最后的阿不旦。</p><p><br></p> <p>眼前这个“阿不旦”是人工的,是请研究考古的相关人员设计并建造的。过去真正的罗布人村寨生活景象是看不到的。听说这里原来也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并且每家相距都很远,后来都被迁移到如今的若羌县米兰镇了。</p><p><br></p> <p>景区观光车拉着我们走了十几公里,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p><p><br></p> <p>这里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冰山一角,已经足够广阔无垠,连绵起伏了。景区较好地利用了这一天然景观,在沙漠上设计了供游客娱乐的骑骆驼、滑沙、沙漠越野车、划独木舟等项目。特别是骑着“沙漠之舟”看大漠风光,听驼铃遗韵,情怀悠悠,心旷神怡。&nbsp;</p><p><br></p> <p>沙漠中有一湖碧水,名曰:神女湖。是最近几年才开发开放的。据说是把附近海子的水引流至此,形成了翡翠一般漂亮的湖泊。神女湖犹如镶嵌在这浩瀚沙漠中的一颗蓝宝石,在周围都是漫漫黄沙中熠熠闪光,绽放出迷人的色彩。</p><p><br></p> <p>雁过留声,风过留痕。大自然好像把它那浑浊的波涛,排空的巨浪,刹那间凝固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似的。广袤的大漠、沉寂的沙海、起伏的沙丘,永远给你一种单调的黄色,永远是灼热的金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秋日午后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万点金光。</p><p><br></p> <p>在远离娱乐场所的沙丘上,我们像两个小学生一样,忘却了年龄,肆意躺上去,一首首描写大漠风光的古诗脱口而出:</p><p>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p><p>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p><p>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p><p>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向潇湘。</p><p>……</p><p><br></p> <p>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簇簇沙柳,给这原本沉寂荒凉的大漠注入了一丝丝生机和活力。</p><p><br></p> <p>在排队等候区间车去另一个景点时,我竟然看到一架长满绿叶结出硕果的葫芦架。偌大的几个葫芦吊坠在葫芦架上,令等车的游客啧啧惊叹!</p><p><br></p> <p>走进东沙山服务中心,便是观赏胡杨的风景区。塔里木原始胡杨林在这里守护着千里风沙,数百年来任凭风吹日晒,仙风道骨,痴心不改。</p><p><br></p> <p>沙山、海子、红柳、胡杨,这里曾经是罗布人心中的圣地,是他们古老的家园,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p><p><br></p> <p>历史上,随着罗布泊区域水文的变化,罗布人每隔几十年或上百年就要搬迁一次,因为他们是以捕鱼为传统生业,因此离不开河流湖泊,从罗布泊湖到孔雀河、库姆河、塔里木河、米兰河。无数次的迁徙,很少有人知道罗布人生活的村落。</p><p>资料记载:罗布人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他们操罗布方言,生活在沙漠中的河流、湖泊中,“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过着“靠水吃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没有货币概念,只是“物物交换”,物资生活极差却适应能力非常强。罗布泊水域和周围湿地及原始胡杨林供他们繁衍生息。</p><p><br></p> <p>游览完东沙山就来到了塔里木河吊桥,走在吊桥上,两旁是塔里木河浑浊的河水。河的上游是叶尔羌河,塔里木河的源头,灌溉着叶尔羌绿洲;河的下游是罗布泊,见证了楼兰古城的辉煌和消亡。</p><p>塔里木河是悲壮的!它永远融不进浩淼的大海,漫漫沙漠才是它最好的归宿。</p><p><br></p> <p>走过塔里木河吊桥,看到两位白胡子老人在做手工。虽然知道是景区人为的设计,但他们是真正的罗布人。长寿是罗布人的一大特点,由于他们远离世俗,远离污染,常年鱼为主食。罗布老人,虽然老态龙钟,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楚,性情乐观、豁达、豪放。</p><p>其中一个罗布老人,看到我们来了,把身子往后一靠,笑眯眯地说:好累啊!要看拿钱来啊,我知道他是在开玩笑。</p><p><br></p> <p>这是两个罗布老人凿刻的独木舟模型。罗布人用木船捕鱼,他们的木船是一种叫做“卡盆子”的独木舟,以掏空的胡杨木做成。</p><p><br></p> <p>又见“阿不旦”。游览至此,我们就要乘坐区间车返回景区门口了。受疫情影响,景区内的博物馆等人文景点暂不开放,目之所及大多是自然景观。</p><p><br></p> <p>坐区间车返程的路上,听着悦耳的音乐,看到那一片片黄金甲在身边闪过。此情此景,我在想:罗布人村寨虽然是人为打造的景区,但是打造者很好地利用了村寨里的自然环境,沙漠、胡杨、海子等都是纯天然的。设计者把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p><p>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塔里木河与渭干河在这里交相辉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望无际。旅行者在村寨里看碧水、观沙海、赏胡杨、过吊桥,领略古老的罗布民族风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这个位于沙漠腹地的国家4A景区已然形成气候,同时也为自己这个不经意的“顺路”游览,感到庆幸,应该说不虚此行。</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