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下部

邵可浪(清风)

<p> 【我的婚姻我的妻】</p><p> (下部)</p><p>接上部,晚上八点公社全体党委会委员全体到了会议室,会议由公社党委书记张志华主持,开会后先由公社妇联主任雷桂芳向全体委员介绍了我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全体委员听完公社妇联主任雷桂芳的阐述后,张志华书记第一个率先表了态,张书记表明了个人的观点。他满怀深情地说:“同志们,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人也要讲人情,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我完全同意并支持前程大队,谢家寨生产小队农民邵可浪领取结婚证书的诉求。”,大家听了张书记第一个明确表态了,又聆听了雷主任刚才动情的介绍,大家从心里产生了对我与父亲的同情,大家都说没有意见,最后以举手的方式全体通过议案。</p><p><br></p><p>张书记在会场便询问党委秘书张志强,公社还有现成的结婚证没有,张秘书回答说有现成的。张书记便对雷主任说:“明天到前程给老王说,通知两个年轻人来公社把结婚证领了。”,雷桂芳顺口答道:“张书记放心,我明天一大早就去前程见老王,首先就说这个事,必定是成人之美吗,古人曾说:“成人之美,胜造七级浮屠吗。”,众人听后一阵开怀大笑。</p><p><br></p><p>第二天,高玉叔接到雷桂芳传达给他的消息,已是心花怒放,他和父亲从初解放在基层干了十几年,摸爬滚打在同一个战壕里。为了稳妥和保密,高玉叔没叫任何人传书带话,一大清早就赶到我家,脚刚跳进门,看见父亲就说:“娃的事很顺利,公社党委会一致同意咱娃们结婚,公社安排张秘书今天专等娃去领结婚证,去时把两个大队开的手续证明都带上,叫可浪赶快上岭把妻子叫上去公社领结婚证,张志强在公社等着给娃办理昵,越快越好,别让人家久等。”,事情来的太突然,我顾不上吃早点饭,便把开好的手续装在上衣口袋,告别了高玉叔和父亲,大步流星出门,急急忙忙的走出村东,赶往去北岭的土石道路。</p><p><br></p><p>进东沟上东岭,顾不得羊肠小道上的荒草杂木绊脚。人逢喜事精神爽,浑身有用不完的牛劲,也不管上岭的道路弯曲坡陡,正值年轻脚下生风,赶到了岳父家已是大汗淋漓。进了老丈人家门,岳母见我满头大汗朝气的神情,关切的问:“出了啥事,把我娃急成这个样子。”,我便把上岭来的主要目的和前后托人办事的经过对岳母和未婚妻叙说了一遍。岳母听了十分高兴,便给小锅添了点水,热了几个蒸馍,捞了一碟咸菜,端了一碟用油波过的红辣子。我和未婚妻简单的吃过早点后,由于事急怕人家久等,急急火火的和未婚妻,向通往许庙公社的坡岭土石路赶去。</p><p><br></p><p>当我们赶到公社大院,就被站在办公室门口的张秘书看见了,他对我们俩人喊:”你两个得是前程来领结婚证的,等了你们半天了,朝这边走!”。我和未婚妻走到办公室门口,跟在张秘书身后进了办公室。张秘书很客气的召呼我们坐在他办公桌对面,问了一些工作中常例的话,最后话重心长的叮咛我们说:“给你们这次办理结婚证,在全公社尚属首例,打破了一往常规,希望你们珍惜党给的这次机会,结婚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双方老人。”,我当即表态说:“张秘书,谢谢你,那是一定的。”,这大约是1979年九月初的事。</p><p><br></p><p>结婚证领到了手,好似吃了定心丸,人心有了底气。我和父亲便着手准备忙碌过事应办的一切事宜了,弹棉花,叫人缝被褥,新房子就定在老屋东边那两间厦子。那个年代人们经济条件非常差,布置新房是乎还没有出现在时兴“装修”这两个汉字,那个年代叫“收拾”房子。为了节省资金,收拾新房子从开始到完工,没叫任何人帮忙,我一个人干了大约不到半个月,刷墙用的白蓝土,是我徒步从刘家山深沟悬岩底下挖回家来的。厦子房内故有一土炕,做为新婚之床,那个年代把“吊顶”,称“绑养棚”。用料就是羽子,羽子剥去外皮后,按屋顶尺寸所需长宽度剪好。屋顶支撑骨架用细木扛子固定好,用纸绳子把剥好剪好的羽子绑在固定的支架上,可根据人们各自的爱好绑出多种造型,有小方块,斜式块,蝴蝶花等。土墙周围贴上市面上出售的花纸,我们那个年代称作“炕围子”,多种花型由各自爱好选择,然后在找村里有手艺的人剪几张窗花,贴在绑羽子的养棚顶上和四个角角,窗子的木格子上着也都贴满了剪好的窗花,我至今仍然清楚的记得,同院中厅房二妈是全村有名的剪纸剪花高手,一个“喜”字她能剪出多种不同的格式,不但谢寨村的年青人结婚向她求剪字,周边几个村的乡党们很多人前来求她剪字。为了纪念自己的终身大事,我特意素描了几幅人物山水画,张贴在墙群最显眼的地方。</p><p><br></p><p>结婚为人生头等大事,一般女方都会多多少少提出一些条件,这很付合自然规律。父母生下一个小女婴,含辛如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撤成人,从一个哇哇哇坠地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突然要辞别父母,嫁为人妻,其父母内心酸痛扎心的滋味,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与懂得。</p><p><br></p><p>我的岳母伟大之处就在于什么条件都没有,一切为我和父亲的实际状况设想。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心底非常善良开明贤达,岳母总挂在嘴上一句话:“结了亲我们就是一家人”,她处处为我和父亲着想,在她内心就是为自己女儿的幸福着想。如今岳母仙逝几年过去了,她的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地镌刻我的心中!她虽然故去,但在我的心里,她一直活着。岳母一生乐善好施,半糊涂中隐藏着聪慧和善良,其实是一种绝顶聪明广施人缘的智商。</p><p><br></p><p><br></p><p><br></p><p><br></p> <p>岳母啊,你老人家像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复苏桃杏发芽,开花结果。您的所做所为让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汗颜无声。岳母啊,你像寒冬里的一盆炭火,燃烧自己抚慰和温暖我和父亲冰冷的心灵。您是终南山上一棵青松,高大挺拨,巍然而立,我曾在您的臂膀下遮风避雨。你就像东山流峪,流峪飞峡山崖上的一块大巨石,当我攀爬累了就去您那儿落脚歇息。</p><p><br></p><p>苍天无情,人间有爱,每当我们孤独无助之际,您便像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当我精神处于低谷,您总给予鼓励,是您又从新点燃了我心中一盏希望不灭之灯。</p><p><br></p><p>俗语常说人生如梦,我便从好梦故乡而来,幸逢这位不是亲妈胜似亲妈慈祥善良的好岳母。我的岳母不是贪图钱财嫌贪爱富之人,对我和父亲的处境极为同情,从来不设官隘,尽开绿灯。</p><p><br></p><p>岳母虽然处处赐给我们方便,可怜我和父亲当时经济一穷二白,父亲一生为人刚正,为官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父亲表面上十分好高鹜远,家中实是一贪如洗。父母操劳一生没给我和大姐留有一块银元,也没多给家中添置过件像样的家俱,父母唯一留下了他们做人的高风亮节,使我今天在某种成度上传承了她们共有的性格特征。</p><p><br></p><p>父亲一生不烧香拜佛,是一个十足的唯物主义者。出于礼节,父亲打发我上岭去老丈人家商确结婚的日子,岳父岳母异意见一致,让父亲决定结婚日子。岳母真诚的说:“可浪,回去让你大随便看个日子,你大订个啥日子就是啥日子。”,听了二位老人的话,我内心十分感激。拜辞了岳父岳母,待我从岭上返回家对父亲把岳母的意见详细一学说,父亲非常高兴的对我说:“你丈母娘真是明白人,结这样的亲家打灯笼都难找,我娃,听大一句话,婚后对岭上你岳父和丈娘岳母一定要好。”,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笑着对父亲点了点头。</p><p><br></p><p>父亲生前受曾祖父邵熙玲的影响,是个不折不扣的唯物主义者。过一趟红白喜事从不问阴阳先生,他总爱说的口前一句话是:“天晴就是好日子”,他还经常给我讲说,老七爷邵熙玲在世时,要才有才,要德有德,对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并深懂音律,就是一生不信神鬼之事。过红白喜事从不找阴阳先生合日子,在他大兴土木建造东边那三间厅房时,上大梁那天,周边的村民都前来看热闹帮忙,动静搞的特别大。但是,那天他也没叫阴阳先生看日子,怕家人担心和外人背后议论说闲话,自己端了一个太师椅放在新房庄子前面,腰系二尺红绫端坐在太师椅上,只听他朗朗诵道:“熙玲一生不信神,不敬仙,红绫系腰法无边,土地爷见吾头三点,神鬼见吾吓破胆。”,立木房从头到尾一切顺顺利利。</p><p><br></p><p>老七爷是父亲一生追捧的偶像,在一定成度上父亲继承了老七爷的遗风。父亲没同任何人商量,自己把儿子结婚的日子定在了大年阴历正月初四。父亲的决定就是一纸圣旨,我一般唯命是从。父亲又打发我上吃去通知结婚日期,我到老丈人家后,把父亲合的结婚日期对岳父岳母刚以说明。还未等岳母发话,岳父天生是个急性子爱表态,岳父便说:“你大看的喂叫个啥屌日子,不看初三初六,初九,确偏偏看个初四,让人匪夷所思!”,岳母急忙打断岳父的话说:“你那里来那么多淡屌浆水话,我看亲家合初四这日子不错,回去告诉你大,就按他定下来的日子办。”,岳母把话说毕,回眸瞪了岳父一眼,岳父微微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回肚里去了。</p> <p> (二)</p><p>1979年整个冬天干旱少雪,空气十分干燥。1980年正月初三,天气依旧晴朗少云。大清早,流峪东山口的刺骨寒风徐徐光临,忽大忽小。时令虽然进入正月,但它的寒冷度仍于十一腊月区别不大。村中跑乱帮忙的男女执事三三两两走进药铺大院,妇女们走进厨房帮忙洗菜,摘菜,切菜,洗碟子洗碗。男执事在请客时,执事头已宣布了各自的分工。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农村过红白喜事和现在的条件不能相提并论,实有天壤之别。</p><p><br></p><p>那像现在过红白喜事,只要有钱,帐篷,桌子,板凳,碟碟,碗碗要啥有啥。只要给租赁户打个电话,红白喜事服务队叫什么时候到场就什么时候到场。过事搭棚用的架管,帐子现成送到现场,村中跑乱的执事只需帮忙协助而已。</p><p><br></p><p>那个年代过红白喜事所需的所有东西,都要凭男执事到家家户户去借。大家生活普通困难,但人们十分看重情谊,群体凝聚力超强,因为家家都要过事靠大家帮忙,习惯规钜成自然。跑乱的执事敲谁家门借任何东西,只要家中有,一般情况下不会遭到拒绝的。如果真出现那一户有桌子,板凳,菜碗,大小盘等不借的话,在那个年代就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要遭全村人咒骂和当面指责的!那个年代流行一句俗语:“娶媳子盖房,大家帮忙。”,那像现在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一切得拿钱说话办事。</p><p><br></p><p>现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压力大了,人与人见面次数越未越少了,人情也随之淡薄了。各扫门前雪的人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连超市农贸市场人流稠密的场所及十字路口滑倒了老人和孩子,怕担责任惹麻烦,明明看在眼里,却视而不见。社会冷漠如此,让人无比心寒!当然这其中也是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p><p><br></p><p>长话短叙,在说村中跑乱帮忙的人,一大早接二连三碌碌续续来到药铺大院,妇女们走进灶房干起了内务暂且不提。男执事按执事头的分工,都积极主动自觉的去完成自己的分工任务。老家后程村门中亲人一个不缺全都来了,在加上谢家寨村帮忙的父老乡亲,药铺长虫洞式的庭院内,里里外外真所谓人海如潮。</p><p><br></p><p>嫂嫂和姐姐们帮着收拾箱子,大家把从村里借来的绳子和扁担都给贴上了红纸条条,表示吉祥如意。姐姐帮我把新衣服重新整理了一遍,嫂嫂们个个一边帮忙一边戏耍于我。们中长辈和姐姐们反复叮咛嘱咐,我第二天迎亲应注意的重要细节。我那时正值年青,性格张扬好动,不耐烦束缚和哆嗦。院子内噪杂的人喊声,勾勒着我年青激情万丈的灵魂,我便对众位嫂嫂和姐姐们说:“知道了,我记住了。”,做了鬼脸,拨腿就像院子跑去,到了院子顿感耳目焕然一新,徐徐的微风吹拂着,大自然赋予人们清新脱俗的神风和舒服的空气。</p><p><br></p><p>我星罗漫步地从上伙房穿越人群走过了院庭,一直走到厅房礼桌前头。看到礼桌四周站满了人,好奇之心顿生,便挤身上前盯目细瞧,原来是后程村老家门中五先人程允钦,在为我新婚大喜挥笔书写楹联。只见他笔如游龙,上下滑动,写出的字迹墨饱字硬。外行看浮表,内行看内力,五先人写出的对联,不但笔辣墨饱工力称绝,幅幅对联文采新颖,风格张扬。我低下头儿看了看放在地上和桌子上的几幅写好的对联,有草书,有柳体。其中有一幅用柳体书写的楹联,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他的完整诗句,上联“东都才子秀而文,下联“南国佳人真且静。”,横批“玉种蓝田”。</p><p><br></p><p>程允钦(按门中称谓五大)善草书狂写和柳体漫笔,在加上他写的对联用词不拘一格,采用古人文词之精华,引用今人现实之风貌。吸引来谢家寨文化村爱好文字的人们前来立足静观,佩服赞赏之声不绝于耳。</p><p><br></p><p>话又回到1980年正月初4日,初四是我人生中最为喜庆美好的吉晨良日。还不等东方发白,雄鸡歌唱第二遍,中的她妯娌们和男女跑乱的执事,已早早起床来到家中。她们挽起袖子进门就干,给上岭迎亲队伍擀面揽柴烧锅做饭。其余的人帮忙收拾箱子,收拾打理去迎亲的准备工作。</p><p><br></p><p>天刚刚微明,去迎亲的人就早早聚齐了。这时只听帮忙中,一个妇女喊道:“去上岭迎亲的,面下对了,赶快都来挑面。”,陪新女婿的和四个抬箱子的人听到喊声后,各自取碗拿笑动手捞面,按农村风俗讲究迎亲要抢路,起乘要早。去迎亲的人都正值年青,吃饭速度一点都不拖遢,就好似秋风扫落叶一般,用时不到半个小时,吃饭就早早结束。</p><p><br></p><p>那天上岭迎亲算我共去了六个人,大姐夫刘虎贤,大姐夫角色是负责陪我和应付一切皆可能发生的事故调解工作,农村人称陪新女婿,实际在是一个说客。抬箱子一共四个人:邵孔時,邵红旗,潘高朝,有一人由于年代久远,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有些摸糊,不管是写传体还是散文叙事尤其是传体,不清楚记忆不确定,宁可空白也不虚构。</p><p><br></p><p><br></p><p><br></p><p><br></p> <p>再说六十到八十年代初,娶妻迎亲,交通和经济条件都跟不上,讲究起事当天傍晚送箱子,送花架,第二天迎娶新娘搬陪房也是凭两条腿人工搬运。娘家送女的全都跟在抬箱子后面步行陪送。</p><p><br></p><p>话说我们一行六人,一路上岭说说笑笑,不觉气就到了老丈人家门前了,有人出来招呼倒水递烟让坐。岳父岳母都是通情达理的明白人,我们一行去的人,没受一点为难。和我们打闹戏耍的村中人,都很注意尺度与分寸,让我们高兴而去,开心而归。人们心情顺畅,一切事情都很顺利。</p><p><br></p><p>我和姐夫与抬箱子的人走在娘家送亲队伍的最前面,未婚妻由两名年轻精干善于嘴辩的女人陪送,娘家前来送女的亲们步行尾随其后。我们一行六人一边走一边向后瞭望,尽量与送女队伍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姐夫一直没出过粗力,一跟上提着马提笼跟着,我们五个一路上来来回回以推磨子的形式相互替换着。农村人把这替换形式称谓“狗撵兔”,以确保每个人中途有歇息缓气的机会。</p><p><br></p><p>我们一行六人率先了进村,村街道正道及支岔小路站满了看热闹的男女老幼,本族中两个侄儿早早手提鞭炮东张西望,两个看客的手端着传统式小木盘,盘内放绽开盒子的零根散烟,只等娘家送女的队伍到来,恭候迎接。紧随其后的送亲队伍,也到了药铺大院前房门口。两个侄儿正值春年少,手脚麻利挑起的点燃了鞭炮,时间拿捏的不迟不早,尺度把控的恰到好处,一阵阵鞭炮声震耳齐鸣。只见药铺门前浓烟缭绕,弥漫的浓烟加杂着一股刺鼻的火药味赴鼻而来。未等烟味散尽,看客的就满怀热情召呼着前来送女的娘家客人。</p><p><br></p><p>客人们入席就坐后,端菜端饭的有条不紊来回跑着。1980年正月初四这一天,风和日丽,高挂南天的艳阳,给人们尽力地遮挡驱散寒冷,感恩老天爷极为恩顾邵家,从初三起事一直到初四把事过毕,天气一直睛好,使客人们和村中帮忙的免去了踩雪踏泥之苦。纵观我一生不管是修建新房或过红白喜事,多以雨交运为主,唯独我结婚是个例外,从头到尾干脚净手。</p><p><br></p><p>在说1980年正月初四那天,招待客人两顿饭食按排,上午是蒸馍伴稠酒,下午是大米饭伴着八大碗。八十年代过红白喜事,稠酒是必须有的,都是自己酿造的。父亲一生舍得又爱面子,为了给我结婚把事过好,特意请了两个蒸大米饭和蒸饭的民间手,一个是后程村老家门中先人程静娃,一个本村人,父亲的老朋友谢可斌,由于此人辈分高,村里人称其小名人为“颜娃爷”。</p><p><br></p><p>在说谢可斌其人,天生秉性耿直,种了一辈子庄稼,长年累月与土地打交道。出身极其贫寒,少小父母双亡。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自己艰苦创业,凭蒸馍烙馍一手绝活,冬闲时,卖馍转乡连赶集。以卖馍集攒所得,建大房前后两进子五间,堪称我们“谢家寨”村勤劳致富的模范。</p><p><br></p><p>谢可斌脾气直爽,一生最排斥和厌恶当干部,社教运动前(四清运动)村中选队长,他被村民公议推荐为队长候选人。他感到像一座大山压在自己头顶,一时心火加温,贫苦出身没进过学堂的他,一时朝急的满头汗水说话口痴,不知道怎样拒绝为好。一时性急,当着谢家寨村全体村民和住队干部的面,结结巴巴的说道:“谁,谁,谁,选我当队长肏她妈!”,故此一句话语,在谢家寨村成了两代人流传的笑话了。</p><p><br></p><p>在说后程村老家门中人程静娃者,本人面善憨厚,为人勤快和善,蒸大米饭技术炉火纯青,干湿掌握到了随心所欲的状态。因而,他蒸大米饭手艺十里八乡有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邀请其帮忙蒸饭者络绎不绝。</p><p><br></p><p>我的婚喜之日,有此二位大师帮忙亲临现场,更有谢家寨村全体村民的不畏冬寒,早来晚归,跑前忙后,态度热情,精神高张,从头到至尾乡亲们说说笑笑,现场气氛和谐温馨。客人坐席吃饭在前,执事忍饥享用在后。</p><p><br></p><p>1980年正月初三,初四两日天气晴好,这就给过事帮了大忙。</p><p><br></p><p>还得感谢于村里跑乱的男女执事,两天来,他们任劳任怨无私付出。因而,我的婚事从起事到正日子全过程都非常顺利,让娘家前来送女来的亲人十分满意,他们对谢家寨村的乡俗民风赞不绝口。我和老父亲终于结束了相依为命的苦日子。殷殷切切期盼了多年,终于把新媳妇迎娶回了家,从此我和老父亲彻底告别了孤独单一的飘零生活。</p><p><br></p><p>媳妇取回家以后,我和父亲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改变和提高。我的媳妇虽然不是绝色佳人,更缺少狐媚妖艳之媚。但她为人处事热情善良,勤劳吃苦,她是我眼里的西施。一身清纯素扑,淡眉如画,模样周正,不高不底,不胖不瘦,俨然一棵生机勃勃的红高梁,足让我心旷神怡钟爱她一生…………!</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4, 238, 232); color: rgb(80, 30, 43);">岁月像是一只无情的时钟,推着我们向前飞驰。时光,划地成河,让那些葱茏的青春,如梦如幻般汹涌而去。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在爱你的每一天里,被你爱着;人生中最美的拥有,就是在想你的每一天里,同时被你想着 ………!</span></p> <p>邵可朗(清风),蓝田玉山人氏。陕西《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粮农身份,现四处打工觅食养身。</p><p><br></p><p>曾在“陕西作家摇篮”,“陕西第一资讯”,“今日头条”,“蓝田作家”,“滋水美文”,“漆水文学”等公众平台发表文章数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