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的激情岁月

书生

<p>1966年6月6日,根据党中央的决策,中央军委决定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为基础,以炮兵管理导弹部队的机构人员合并整编为第二炮兵机关,向守志为第一任司令,李天焕任政委。这支新型高技术部队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为“第二炮兵”。1967年二炮在构建、完善自身机构的同时,开始筹建各个地区导弹基地。1968年54基地在河南伏牛山开始建设,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124部队。一晃50多年过去了,如今,曾经的导弹部队更名为火箭军,以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在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从戎的老兵心里,还是习惯称自己是“二炮老兵”,“二炮”承载了我们艰苦奋斗的历程和难以释怀的情感与太多的往事记忆……我们永远以“二炮老兵”、“124战友”为荣耀无悔一生!</p> 伏牛山曾经是个贫穷落后、不起眼的豫西山脉,然而在我们这些曾经在那里服役过的老兵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和不一般的意义。是一代老兵军旅梦与人生步伐从那里开始的地方。洛阳、关林、伊川、嵩县、卢氏、灵宝、栾川……合峪、石庙、雷湾、陶湾……记录了那一代军人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了那些前期开拓者的艰苦奋斗历史和无私奉献精神,留下了那一拨老兵难忘的军旅生涯和绵延不断的战友情、故土情…… 王大力战友珍藏的当年入伍通知书,一代人当兵的历史记忆。 六七十年代,当兵是那一代年轻人最美好的追求与梦想,穿上绿军装、戴上帽徽和领章是最令人羡慕的风行时尚,尤其挂上特种兵的称号更是牛的响当当,“124”的神秘曾是我们当初最骄傲地方,后来才知道那是最艰苦、最偏僻的地方。 65式军装作为解放军服役最长的制式军服,承载着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几波军人的记忆,它以简洁、大方、帅气曾风靡全国,成为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时尚。几十年过去了,这款军装已成为纯真、激情、奋斗、正能量的符号,继续在军旅和民间传扬。 背包、军挎、水壶、茶缸,行装四件套,战士说走就走,那里艰苦那安家。 小小针线包,战士人手一份,缝缝补补,传承部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70年和71年当兵的战士们配发的毛巾,周晓路战友珍藏。 通讯营无线连新兵合影留念。 通讯营无线连新兵合影留念。 基地运输营新兵合影留念。 基地运输营新兵合影留念。 通讯兵是部队指挥系统的千里眼、顺风耳,那个年代虽然通讯设施和技术比较落后,但是战士们凭着刻苦训练出来的过硬本领弥补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通讯任务。下面的照片记录了124通讯营战士曾经的激情岁月与青春芳华。 <p>通讯营无线连战士合影</p> 1971年,第二批通讯训练班学员于龙门留影。 当年参加二炮通讯技术比赛的场景 当年参加二炮通讯技术比赛的场景。 安装通讯电缆。 通讯连女兵查收电报。 刘汉池(左)当年的报务训练场景。 参加全军通讯比武的二炮训练队队员。前排:王清江,后排左起:李居亚、刘存山、李德东、孟晓玲。 1971年,无线报务训练队女兵们。 共同学习钻研通讯技术知识 通讯技术培训学员龙门合影。 左起:张伟铭、李德东、马建中、王清江 营房前的篮球场的留影 女兵是当年部队一抹亮丽的色彩,素有军中之花的美誉。124医院是女兵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男兵的地方,当年一些战士有个小病就往医院跑,不为看病,就为一睹女兵的风采。 段冬萍(右)与战友合影。 运输营曾经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当个汽车兵当年很吃香,手握方向盘,驾车走四方,让许多人羡慕。殊不知,大山里的汽车兵非常辛苦和危险,道路崎岖险峻,遇上山洪和泥石流弄不好就付出生命代价,冬天大雪封山,开车行驶如履薄冰,没有过硬的本领寸步难行。 运输七营六连战士合影留念。 在解放牌与嘎斯车前留影 河水洗车,当年汽车兵都是这样干的。遇到冬天,冰冷刺骨,洗车的辛苦滋味只有他们深有体会。 王东与战友 运输营的篮球场。 后勤工厂当时是有学历,有知识、懂技术的兵居多的单位,曾让人羡慕不已。他们为部队装备和器材的改造与修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工厂老领导留下的珍贵影像。 后勤工厂的战士们在老营区合影留念。 工厂的女兵们当年的芳华。 工厂的女兵们当年的芳华。 当年爬上老君山最高峰。 老君山寺庙的大钟废弃在山顶,成为合影的道具。 那时,无论男兵还是女兵,非常年轻,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举办学雷锋展览时的办展人员与讲解员合影。 后勤工厂篮球队队员当年的英姿。 基地后勤篮球队队员当年的英姿。 124基地篮球队参加二炮举办的篮球比赛时队员合影留念,球员来自302、312、804、基地后勤等单位。<div><br></div> 124部队洛阳转运站,担负着整个部队的物资供应的重要任务,装货、卸货,转运货物,任务十分繁重,是当时最辛苦的单位之一。 124宣传队当时是一支专业的文艺队伍,为所属连队进行文艺演出,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文艺兵是当时最令人羡慕,最受追捧的兵。 宣传队员辅导部队家属的孩子学习舞蹈。 1973年后勤体训队在老县城礼堂前合影。 124部队电影组战士。女兵为张小禾、右边是陈煜,戴眼镜者是田淳。 124基地美术创作小组成员。左三依次为:沈广生、林胜利、胡书生。 40多年前,<div>我们曾是一群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div><div>人生最美好的年华,</div><div>献给了军营,</div><div>献给了伏牛山,</div><div>无悔的军旅生涯,</div><div>让我们永生留恋……</div> 杨赋在龙门石窟留影 李树林辅导部队家属孩子学习。 邓子恢的女儿邓小燕,在伏牛山的军旅岁月。 124政治处的张小禾,曾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她在基地乒乓球比赛中曾获得女单冠军。 青山处处埋忠骨,缅怀烈士,寄托哀思。这是张雅琴、程会军烈士的墓碑,她们牺牲时还不到20岁,刚刚绽放的花朵却枯萎了。我们还有许多的年轻战士像她们一样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运输营退伍老兵合影留念。 通讯连欢送退伍老兵,合影留念。 后勤工厂欢送退伍老兵合影留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终究会有脱下军装的那一天,终究会有告别军营的那一刻,再次亲吻一下光荣的旗帜,再次行一下告别的军礼,“若有战、招必回”,老兵们离开军营时最霸气的留言!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告别军营时。依依不舍,难以离去,再见曾经留下青春的军营,再见一起摸爬滚打过的亲爱战友……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一晃40多年过去了,当年充满朝气的帅哥靓妹如今已是白发斑斑,皱纹爬满了额头,步履变得蹒跚,记忆不再清晰,思绪时常混乱……无论岁月如何变幻,无论过去多少年,唯一不变的是军旅情怀,它永远留在了我们老兵的心间…… 世事变换,沧海桑田。昔日贫穷落后的栾川小县城如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强县。让我们曾经在这里奋斗、生活过的老兵感到陌生和惊叹,难觅昔日踪影,难寻故地眷恋,深深感慨,时过境迁…… 合峪镇今非昔比,让曾经在这里驻扎过的老兵们感到有些陌生而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感慨这世界变化太大了。 营房前那座缺口山依然如旧,让人触景生情。 陈建国、尹安岭自驾车千里行,重回栾川故地,寻找曾经的军旅历程。 老营房前留个影,满足了几十年的心愿。 2018年,302团全国各地老兵相聚栾川,寻军旅故地,叙战友深情,在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庆祝八一建军节。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栾川,我们来了!124基地宣传队老战友重回栾川寻故地,追忆芳华岁月。 宣传队的老兵在老营房遗址上合影留念。 现役部队的首长向宣传队的老兵们致军礼,此刻,隔代军人之间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令人动容。 302团宣传队老兵重回故地,为当地老乡进行文艺演出。 老兵们在当年的老营房前合影留念 通信训练队老战友重回故地,寻军旅梦,叙战友情。 通信训练队老战友故地合影留念 仔细再看看老营房,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鸡冠洞前合影留念。 基地运输营老兵聚会合影。 2019年,老兵们聚在一起,欢庆八一建军节。 804团战友与栾川县领导合影留念。 2017年,广西、郑州、洛阳与山东日照战友相聚山东,共叙战友情。 124通讯连老兵相聚北京。 几十年后,见到山东汶上老战友后相拥相抱,激动万分。 北京、山东老兵探望病房中的郑州战友,送上老战友的关怀与问候。 让我们举杯,祝战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 二炮老兵从戎纪念章,献给所有的老兵们。(董俊国战友设计制作) <b>此美篇献给曾在124部队服役过的所有的老兵。</b><div><b> 2020年冬至</b></div> 感谢杨赋、余永魁、陈建国夫妇、朱玉慧、王大力、叶桂玲、高明、周晓路、段冬萍、兰花等战友提供的图片。个别图片来自网络,特做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