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著名的哲学家海格德尔曾面对苍莽大地动情地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东方有一块神奇的土地、一座秀甲天下的名山,人不仅诗意地栖居于她之上,就是这座山也盈溢着诗意。她就是客居山中并被感动的白居易称作“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的庐山。鄱湖粼粼的波光,长江涛涛的细浪,是这座大山彩虹般的霓裳;松风阵阵的拂煦,云雾渺渺的舒卷,是这座大山七彩似的羽衣。更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在这迷情的风光中,传出的那悠远而经久不息的朗朗书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庐山,百年的历史,千年的风情。在她自己写就的这部书中,让人读起她时愈发凝重,咀嚼后却回味无穷。正因为这样,读她的人和在她这里读书的人如过江之鲫,留下了汗牛充栋的笔墨丹青和传咏千古的哲理名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庐山读书的人,假如一定要分清子丑寅卯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陶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山中读书的他,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地生动活泼,也将传统文人的骨气张扬地淋漓尽致,而且把自己的生命也化作了精魂留在山中,同时,领军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山水田园时代。庐山的文化在这一刻被他写进了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私谥的称号多如牛毛,而一个“靖节先生”却被叫上了千年,还是那样的余音绕粱……彰显出“真名士自风流”的大气。而这种风流是沉浸于追求生命价值的文化自觉,在一种不求闻达的状态中,凸现出与寻常自然接壤的净化境界。正因为渊明的神圣和崇高,在这种不死的精神感召下,庐山的书声日渐高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翻开已经泛黄的庐山史书,一个个如雷灌耳的名字伴随着一处处书屋、草堂散落山间。慧远、陆修静、李白、白居易、黄庭坚、刘凝之、欧阳修、周敦颐、李常、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徐霞客、易顺鼎、陈三立……代有博学人杰频出的庐山,他们或筑禅房或建草堂或修静室居于山中,或著书立说或以书养晦或行教修身,钟灵毓秀的庐山被文化浸润的通体书香。是他们不经意的读书声,在这大山间耸立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在这大山中是读书人一种精神的展演;一种情怀的释放;一种热情的奔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穿过历史长长的回廊,倾听着滴翠中那“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至理名篇、千古绝唱,名山的文化变得异彩纷呈、璀璨夺目。庐山,朝朝云雾的掠过,朝朝风云的变幻。始终不改的是:传响在这大山间朗朗的读书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庐山,迎来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名山的相聚。“下马伊始问志书”。这是朱熹在守南康军(今星子县)、复兴白鹿洞书院时写下的名句。毛泽东这位现代读书人的典范,当然不忘先贤谆告,嘱咐工作人员在庐山图书馆借阅了《庐山志》、《庐山续志稿》、《邵明文选》、《元人小令集》等书籍,并在庐山留下了一幅传世的“庐山读书图”照片。他自己读书也号召别人读书,在他为会议所要解决的“十九个问题”中,我们今天还清晰地看到其中所列的必读书目。伟人的情怀在他的读书生活中彰显出博大而精深。在毛泽东的引领下,周恩来读书观音桥畔、286号别墅里邓小平书房的灯光与晨曦同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们从善本线装书籍的字里行间、真草隶篆的铁划银钩中,体会庐山读书声时,是那么的可亲可近,然而,当我们走进她的时候这声音竟然让我们觉得有些依稀和生疏。山高水长,本当就是庐山延绵不绝的读书声和山水的交响……</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就是庐山人昨天的创造;今天的现实;明天的希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p><br></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